封疆官吏出任長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學生子牢。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與子牢探討治理地方、管理長梧的方法。
古時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稱為封人。封人和子牢談得很投機。他講到自己的治理經驗,認為處理政務絕不能魯莽從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簡單粗暴。
從治理之道又談到種田之道。封人說自己曾種過莊稼。那時,耕地馬馬虎虎,無所用心,果實結出來稀稀拉拉;鋤草粗心大意,鋤斷了苗根和枝葉,一年干下來,到了收獲季節(jié)、收成無幾。
聽了封人的講敘后,子牢很關心地打聽他以后的狀況。
封人吃一塹長一智,總結自己種田的教訓,第二年便改變了粗枝大葉的態(tài)度。他告訴子牢,從此開始深耕細作,認真除草,細心護理莊稼,想不到當年獲得好收成,一年下來豐衣足食。
有了種田的失敗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條道理,做任何事都貴在認真,F(xiàn)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這條做人的準則。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莊稼是這樣,干其他任何事都是這樣。
只有認真負責,通過艱苦細致的勞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認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證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