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散文閱讀訓練

鄒志安《黃土》散文閱讀附答案

[移動版] 作者:1609541375

鄒志安《黃土》

①我的父親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民,勞動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黃土。黃土長了莊稼,卻并不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國老一輩的大多數(shù)農民都是這樣。

②他死于肺心病。這是嚴重威脅勞動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國農民在平時,是不大主動去醫(yī)院檢查身體的,即使有病躺倒,還要拖磨。我父親民國十八年遭年饉(jǐn,饑荒)時去南山背糧,走冰溜子,回來時凍掉了十個腳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從不看病吃藥。直到死前幾個月,在我強迫下才去醫(yī)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電圖。醫(yī)生打比方說:“機器運轉一生,主機已經(jīng)磨損,太缺少修復和保養(yǎng)了!”為了挽救,吃“心脈寧”一類比較貴的藥。他問:“一瓶藥多少錢?”聽說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語,后來就說:“不要買藥了,我不要緊。”當我不在時,就偷偷停止服藥。他一定計算過:一瓶藥的價錢能買近20斤鹽:要讓兒媳們勞動好多天。

③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勞動。繁重的勞動使他累彎了腰。不知創(chuàng)造了多少財富,自己卻舍不得亂花一分錢。有一次我給了他兩元零用錢讓他買點好吃的,半年后他還在身上裝著。在重病期間他出現(xiàn)了譫語(病中神志不清說的胡話。譫,讀zhān),凈念叨“把豬喂了沒有”“把鋤頭安好”“麥黃了就快收”之類。臨死時他默默流淚,留戀這個世界——他為之灑盡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④父親從來無是無非,關心而弄不明白各種國家大事,可以說在精神上是貧困的。富有者被給予,貧困者被剝奪,那么他是被剝奪了:從前因為貧困而沒有機會接受文化教育,后來倒是不斷地接受各種政治教育,而終于都沒有弄明白。但他顯然沒有遺憾過,因為他有勞動,因此而填補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勞矣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但他還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亂,有安穩(wěn)的日子。

⑤他現(xiàn)在去了!在黃土上勞動一生,最后回到黃土里去。黃土是博大寬容的,無論善與惡,最終收容了所有的人!

⑥那時我跪在泥水里為他送行。我曾經(jīng)想到過:他活了77歲,已很不易;而我們周圍能活七八十歲的老人又實在太少。不是老人們不想活,也決非兒女們不孝順,實在是因為生活水平太差。盡快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人民生活。這是兒女們挽留老人多駐一時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無助。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力。

⑦將軍和領導人死了,會有無數(shù)悼文,因為他們功勛昭著。一個普通勞動者死了,我就撒下這一把黃土,并期望世人能夠容納。

(選自《延河》1981年第11期)

20.速讀全文,說說作者通篇都在寫父親,為什么要以“黃土”為題。(3分)

21.②~④段是對父親生平事跡的描寫,依次概括,應是 、 和 。(3分)

22.第②段加線句中的“一定”能否改為“也許”?說說你的理解。(3分)

23.文中的父親默默無聞,生平并未做過什么大事,但讀來卻深沉感人,令人久久懷想。產(chǎn)生這種效果的原因:一是作者對父親的;二是作者對中國農民生存狀態(tài)的 。(2分)

24.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進糧食增產(chǎn)和農民增收”。這句話再次回應了廣大農民的企盼。請從第⑥段找出表達農民心聲的句子,寫在下面。(2分)

25.右圖是著名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創(chuàng)作于20世紀80年代初。欣賞這幅油畫,說說它的感人之處。(4分)

答案

20、作為普通農民縮影的父親,雖然一生都在奉獻卻默默無聞的特點,與黃土的普通、奉獻和不為人注意的特點極其相似。

21、生活節(jié)儉、辛勤勞作和精神貧困

22、不能。因為后面的推斷符…散文閱讀專題訓練100則答案…活。

25、例:油畫的感人之處是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典型的農民父親的形象。他黝黑的臉,深深的紋,粗糙的手,顯示出他艱辛勤勞的一生;他慈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透露出他的善良和質樸;他纏裹的自布頭巾、手捧的粗瓷大碗及碗中的稀飯,又說明了他生活的貧困!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