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北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5題。(共14分)
偉大的學者段玉裁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開時,我曾到許慎的家鄉(xiāng)憑吊這位偉大的文字學家。稻蟹肥、秋菊初綻的季節(jié)、又來到江蘇金壇參加紀念清代樸學大師、《說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動。半年之內,隨著眾多學者來到這兩位懸隔一千七百年、為同一部著作付出畢生精力、前后輝映的偉大學者的桑梓之地,尋覓他們的遺蹤,想象其為人,這對于我這個許學、段學的崇拜者來說,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記憶。
②段玉裁的故鄉(xiāng)人為他建造了紀念館。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學者為紀念自己幼年讀書的貧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勁苦讀。傍池畔西行,過曲橋,經愚亭——亭卻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紀念館了。幾椽灰磚朱檐的仿清建筑,幾枝茂盛的長青,幾盆幽蘭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針松,一切顯得古樸而典雅。身置其間,就會油然產生一種復雜交織的感覺:既肅穆又親切,既深沉又開闊,既恬靜又激動。這或許是段玉裁治學精神的感召吧!在這里建造他的紀念館,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從館址的選擇到環(huán)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壇縣人民經營的苦心和對這位鄉(xiāng)賢的理解與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教書先生。從他記事的時候起,他父親就長年在鎮(zhèn)江(當時叫丹徒)、揚州一帶教書,每年春節(jié)前帶著一年所得的束脩——幾十兩銀子,回到家里過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學。那區(qū)區(qū)幾十兩銀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來年的全部生活費。家里的食譜終年不變:早、晚喝大麥糊糊(現(xiàn)在的金壇人早已不知大麥糊糊為何物了);午餐則兩天米粥,一天米飯。及至他成人游學京師,收入也是時有時無。他三十五歲時,曾向老師戴震借銀四十兩,直到八年后才得歸還,其經濟拮據之狀可知。他共做過幾任知縣,前后約有九年,四十七歲致仕回鄉(xiāng),直到八十一歲去世,始終與貧病相伴。為了刻《說文解字注》,跟他齊名的學者王念孫曾資助他四十兩銀子,但他卻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開銷吧。他的廣博知識、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中獲得和寫作的。他一生讀書不輟,寫作不止,實踐了“不種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的家訓,終于成了劃時代的學者。
④段玉裁一生謙遜,篤于從師、為師之道。例如他從二十九歲時就自認戴震為老師,直至晚年,一直把師訓牢記于心。雖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與人言及戴震之事,則必肅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寫給他的十四封信裝裱成冊,并經常取出來鄭重誦讀。這些,在現(xiàn)代的有些青年看來,也許近乎“迂腐”吧?我以為,段玉裁對老師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這種由于自己造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師啟迪誘導之功的可貴,從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卻是應該提倡的。起碼,這總比那種為了一己私欲而佯作虔敬,實則借師之名招搖撞騙,時過又把老師拋到爪哇國,甚至借貶老師以顯己高者強上萬倍。
⑤對于年輕后學,段玉裁則平易過人。例如他曾跟著名的?睂W家顧千里爭論古代學制問題,往返書信很多,雙方相持不下。有人說顧千里“以后期之俊秀與先生抗衡,同輩實所竊議”。段玉裁不同意這種看法,說顧千里“雖昔年師資于愚(我),請業(yè)于愚,一旦學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學生敬師之禮)而事之,愿執(zhí)經為弟子”。這是何等的胸懷!這是因為他對學術無限忠誠,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說:“惟不以意氣為用,故學可以深邃詣極(達到頂點)矣。茍無志于學,用為爭名之具,是尚未能淺,又安能邃!”這又是何等樸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歲時又收了一個學生,叫陳奐。陳奐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窮,卻還熱情地供給學生們伙食。陳奐也不負所望,終于成為著名學者,他所著的《詩毛氏傳疏》,至今還是研究《詩經》的必讀書。段玉裁獎掖后進、唯恐后來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見一斑。這又是可以讓某些以學生為工具、抑此揚彼、欺行霸市的為師者愧赧無地的。
⑥為人與治學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師、于徒如此,其于學自然嚴謹而勇于創(chuàng)新.即如他的《說文解字注》,對《說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詳加考證,使之從此成為可讀之書。他在?惫糯墨I典籍、分析古代字詞語義、研究古音分類沿革等一切方面,無不全面繼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在“《說文》學”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嘉慶兩朝,是傳統(tǒng)文獻語言學最昌盛的時代,段玉裁和王念孫被后世視為乾嘉之學的兩大支柱,合起來叫作“段王之學”,百余年來為海內外治漢民族古學者所共仰,絕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裁晚年定居蘇州。其寓所“枝園”久已蕩然無存,據說在今蘇州農業(yè)學校附近,我并沒去實地考察,想必也不會十分寬敞,或者還不及現(xiàn)在的紀念館。那么段老夫子可謂身后有福了。紀念館后門外還有幾畝空地,我去時地里的菜蔬長勢正好。周縣長對我說,將來這塊空地上要建起幾間小樓,作為研究段學的資料中心,供國內外學人共同使用。小樓就以段玉裁的“經韻樓” 命名。這真是個有眼光,有膽略的主意。
⑧金壇并不富饒。境內有個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聞名。山景極佳,又盛產名貴的茅峰茶,但金壇也只占有它的半邊。但是這里的土地卻養(yǎng)育了不少學問家,遠有段玉裁,近有華羅庚,這是金壇的驕傲。聽說現(xiàn)在金壇的學生和青年,常以這一文一理兩位大師為榜樣,激勵自己奮發(fā)向上。怪不得我在紀念館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輕人。“誰能預料從眼前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會產生出多少偉大的學者呢?”在告別紀念館時,我默默地祝愿著。
1.選文表達了作者對段玉裁怎樣的情感?(2分)
2.選文寫“愚池”的用意是什么?(3分)
3.選文第⑥段加線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4.選文第⑦段中,為什么說“段老夫子可謂身后有福了”?(3分)
5.選文表現(xiàn)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質?(4分)
【參考答案】
1.崇敬和緬懷。
【本份完整答案收錄到《中考散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集》第八頁第七十六則】
【doc文檔下載《河北中考散文閱讀下載》第九份】
【我們還為你準備了《河北中考語文試卷分類題集》】
5.刻苦勤奮;為人謙遜;忠誠學術,不慕名利;治學嚴謹;勇于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