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軍
清明,這個承載了中華民族太多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它特有的魅力,將我吸引回年少時的這個特殊的日子里。 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詞
年少時的清明時節(jié),每每總會看見大人們手拿鐵锨將新掘出的泥土添在自己家的祖墳上,每每總會看到大人們跪在墳前,燒紙磕頭,哭祭去者。此時,空中煙霧繚繞,哭聲陣陣,被風一吹,紙灰飛滿天,有時甚至燒著了一邊的野草,高高的火苗隨風飛舞,與紙火此起彼伏,構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年少時的清明,空氣中處處彌漫著羊角蔥的辣香,烙餅的面香和咸食的油香。每到清明節(jié),母親便早早的起了床,從面甕中挖出些細面,添水和面,搟成一張張薄面餅,添柴點火,烙出一張張帶著紫黃色焦暈的散發(fā)著香味的大餅,盛在蓋天上,用干凈的布子蓋好。然后,洗凈嫩綠的菠菜,切碎,再切點蔥花,打上幾個雞蛋,放入少許細面,調成糊狀,在大鐵鍋里攤出香噴噴的咸食。等一切就緒后,一家人便圍坐在飯桌旁,大餅卷咸食,外加幾根羊角蔥,有時蘸點蝦醬,或蘸點甜醬,大口大口的嚼著,大口大口的咽著。在當時,就感覺這或許就是世上最好的美味了。
年少時的清明,每每總會在秋千上度過。每到清明節(jié)臨近,爺爺總會用幾根檁條,在并不開闊的天井里給我們孩子們綁一架大秋千,孩子們便理所當然的坐在秋千上,大人們或在后邊,或在秋千兩邊,用力推我們孩子們的后背,隨著推力的加強,秋千便飛舞起來,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大。因為當時農村的房屋都比較矮小,蕩秋千的高度有時能甚至超過了屋頂,直嚇得小一些的孩子“哇哇”大叫。可大人們才不管這些呢,一邊繼續(xù)用力地推著我們,一邊說一些祝福之類的鬧話。因為我家的秋千比較大,引得四鄰八舍的孩子都圍到我家,輪流打著玩。有時為了先搶到秋千而急紅了臉,相互吵嚷著,相互爭搶著。為此母親不知費了多少口舌,安慰了幾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