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看,儒學是孔子所創(chuàng)立、孟子所發(fā)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綿延不絕、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學既是安身立命之學,更是經(jīng)世致用之學,是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
儒學作為一種安身立命之學,所突出的是儒學的“內(nèi)圣”層面,所解決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頓問題,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精神家園問題?鬃又v“樂道”,講“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孟子講“齊心”,講“收其放心”,講“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滿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從此種滿足與提升中獲得精神的愉快。
儒學作為一種經(jīng)世致用之學,所突出的是儒學的“外王”層面,所要解決的是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問題,是人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問題。儒家特別強調“學以致用”,強調“兼善天下”,強調“立人達人”?鬃拥茏幼酉倪說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學而優(yōu)則仕!保ā墩撜Z·子張》)表面上看,這是提倡一種讀書做官論,然究其實質而言,這卻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達。在一定意義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為儒的關節(jié)點。在天下無道的現(xiàn)實面前,以道家為代表的隱者認為潔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選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則認為,正因其天下無道,才有變革現(xiàn)實的必要,在變亂世為治世、變無道為有道的過程中,人生才凸顯出其意義與價值。
中國社會的未來發(fā)展,離不開包括儒學在內(nèi)的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和作用,這一點已為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普遍接受和認同。那么,儒學自身在未來中國將如何發(fā)展,或者說如何繼續(xù)發(fā)揮儒學的積極作用呢?筆者認為,儒學的未來發(fā)展、未來前途顯然不在于儒學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貶低,不在于將儒學玄學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實現(xiàn)儒學的大眾化、世俗化。
儒學原本就有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原本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何謂“極高明而道中庸”呢?“極高明”講的是,儒學與道學一樣,“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熬C羅百代”是說儒學乃是古往今來歷史經(jīng)驗、思想文化的綜合、總結,“廣博精微”是說儒學內(nèi)涵豐富,見解深刻!暗乐杏埂敝v的是,儒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大眾,很平常、很平實,不是“玄而又玄”的貴族化、玄學化的學問。然而,現(xiàn)在儒學卻被一部分學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別是現(xiàn)代新儒家的努力,強化了儒學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棄了儒學的中庸的一面,以致陷入純粹的形而上學的歧途。這是一種值得注意、急需糾正的不良傾向。
儒學要想在當今社會、當今世界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從形而上落實到形而下,必須跳出“玄學化”的怪圈,必須走出書齋、走向生活、走向安際、走向大眾。這樣說,并不表明儒學的學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實上,正常的儒學的學理探究正是儒學的大眾化、世俗化健康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儒學的學理探究的不斷深化,儒學的大眾化、世俗化便只能是紙上談兵,或誤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新的歧連。應有更多的同仁來做儒學的大眾化、世俗化的工作,這是儒學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6、從原文看,下列關于“儒”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儒”是一種職業(yè),祭祖、祭天、祭神等待祭祀儀式也可以由他們嚴格依禮來主持。
B.“儒”的字型結構意味著,儒是關心、關注和研究社會的需要、社會的各種問題。
C.“儒”的字型結構也意味著,儒為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認識和思想的滋養(yǎng)和指導。
D.“儒”是指一般的讀書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其內(nèi)涵從古至今的發(fā)展中沒有變化。
7、下列各項,不能證明“儒學作為一種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一項是( 。2分)
A.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要為社會、國家、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B.在天下無道之時,人要“知其不為而為之”,這樣,人生才彰顯出其意義與價值。
C.“學而優(yōu)則仕”表面上是提倡讀書做官,實質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通俗表達。
D.孔、孟都從追求精神層面、道德層面的滿足與提升中獲得精神的愉快。
8、下列各項表述不屬于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2分)
A.儒學是古往今來歷史經(jīng)驗、思想文化的綜合、總結,它既是安身立命之學,又是經(jīng)世致用之學,是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
B.正因為天下無道,才有變革的必要,在變亂世為治世、變無道為有道的過程中,人生才凸顯出其意義與價值。
C.在中國社會的未來發(fā)展中,要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儒學是可以提供積極而豐富的思想資源的。
D.考察“儒”的職業(yè)及其演變,分析“儒”的字型結構,這些對于我們理解什么是儒學是有幫助的。
6、C(2分,A項,一般人主持不了這樣的儀式;B項,儒是關心、關注和研究人的需要、人的各種問題的;D項,儒是在后來的演變發(fā)展中,其內(nèi)涵逐漸泛化的,而不是從古至今沒有變化的)
7、D(2分,此項是用來證明“儒學作為一種安身立命之學”的)
8、B(2分,這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