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下度假,和幾位可愛的小朋友在鶯歌的尖山上放風箏,初春的東風吹得太猛,系在強韌釣魚線上的風箏突然掙斷了它的束縛,往更遠的西邊的山頭飛去,它一直往高處往遠處飛,飛離了我們癡望的視線。
那時已是黃昏,天邊有多彩的云霞,那一只有各種色彩的蝴蝶風箏,在我們渺茫的視線里,恍惚飛進了彩霞之中。
“林大哥,那只風箏會飛到哪里呢?”小朋友問我。
“我不知道,你們以為它會飛到哪里?”
“我想它是飛到大海里了,因為大海最遠!币晃恍∨笥颜f。
“不是,它一定飛到一朵最大的花里了,因為它是一只蝴蝶嘛!”另一位說。
“不是不是,它會飛到太空,然后在無始無終的太空里,永不消失,永不墜落。”最后一位說。
然后我們就坐在山頭上想著那只風箏,直到夕陽都落到群山的懷抱,我們才踏著山路,沿著愈來愈暗的小徑,回到我臨時的住處。我打開起居室的燈,發(fā)現(xiàn)我的桌子上平放著一張從臺北打來的電報,上面寫著我的一位好友已經(jīng)過世了,第二天早上將為他舉行追思禮拜。我跌坐在寬大的座椅上出神,落地窗外已經(jīng)幾乎全黑了,只能模糊的看到遠方迷離的山頭。
那一只我剛剛放著飛走的風箏,以及小朋友討論風箏去處的言語像小燈一樣,在我的心頭一閃一閃,它是飛到大海里了,因為大海最遠;它一定飛到最大的一朵花里了,因為它是一只蝴蝶嘛;或者它會飛到太空里,永不消失,永不墜落,于是我把電報小心的折好,放進上衣的口袋里。
朋友生前是一個沉默的人,他的消失也采取了沉默的方式,他事先一點也沒有消失的預象,就在夜里讀著一冊書,扭熄了床頭的小燈,就再也不醒了。好像是胡適說過“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但他采取的是另一條路:寧默而死,不鳴而生。因為他是那樣的沉默,更讓我感覺到他在春天里離去的憂傷。
我一夜未睡。
清晨天剛亮的時候,我就起身了,開車去參加朋友的告別式。春天的早晨真是美麗的,微風從很遠的地方飄送過來,我踩緊油門,讓汽車穿在風里發(fā)出嗖嗖的聲音,兩邊的路燈急速的往后退去,荷鋤的農人正要下田,去耕耘他們的土地。
路過三峽,我遠遠地看見一個水池里開了一片又大又白的花,那些花筆直的從地里伸張出來,非常強烈的吸引了我。我把車子停下來,沿著種滿水稻的田埂往田中的花走去,那些白花種在翠綠的稻田里,好像一則美麗的傳說,讓人說不出一種落寞的心情。
站在那一畝花田,我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雪白的花瓣只有一瓣,圍成一個弧形,花心只是一根鵝黃色的蕊,從莖的中心伸出來。它的葉子是透明的翠綠,上面還停著一些尚未蒸發(fā)的露珠,美得觸目驚心。
正在出神之際,來了一位農人,他到花田中剪花,準備去趕清晨的早市。我問他那是什么花,農人說是“馬蹄蘭”。仔細看,它們正像是奔波在塵世里的馬蹄,可是它不真是馬蹄,也沒有回音。
“這花可以開多久?”我問農人。
“如果不去剪它,讓它開在土地上,可以開個兩三星期,如果剪下來,三天就謝了!
“怎么差別那么大?”
“因為它是草莖的,而且長在水里,長在水里的植物一剪枝,活的時間都是很短的,人也是一樣,不得其志就活不長了。”
農人和我蹲在花田談了半天,一直到天完全亮了。我要向他買一束馬蹄蘭,他說:“我送給你吧!難得有人開車經(jīng)過特別停下來看我的花田!
我抱著一大把馬蹄蘭,它剛剪下來的莖還滴著生命的水珠,可是我知道,它的生命已經(jīng)大部分被剪斷了。它愈是顯得那么嬌艷清新,我的心愈是往下沉落。
朋友的告別式非常莊嚴隆重,到處擺滿大大小小的白菊花,仍是沉默。我把一束馬蹄蘭輕輕放在遺照下面,就告別了出來,馬蹄蘭的幽靜無語使我想起一段古話:“旋崗偃獄而常靜,江河競泣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倍?在沉靜中卻慢慢的往遠處走去。它有時飛得不見蹤影,像一只鼓風而去的風箏,有時又默默的被裁剪,像一朵在流著生命汁液的馬蹄蘭。
朋友,你走遠了,我還能聽到你的蹄聲,在孤獨的小徑里響著。
(有刪節(jié))
10.文章開頭花了不少筆墨寫作者和幾位小朋友一起放飛風箏的事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11.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
(1)那些白花種在翠綠的稻田里,好像一則美麗的傳說,讓人說不出一種落寞的心情。(3分)
(2)它愈是顯得那么嬌艷清新,我的心愈是往下沉落。(3分)
12.本文標題別具特色,請聯(lián)系全文說說這個標題含有幾層意思。(5分)
1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nbsp; )( )(4分)
A、馬蹄蘭長在水里,花可以開兩三星期,但如果剪下來,三天就謝了。作者借此表達的對生命的感悟是:人就像馬蹄蘭一樣,不得其志就活不長了。
B、“旋崗偃獄而常靜,江河競泣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這段古話描繪了山川日月即動即靜、從未變化的“物不遷”的圖畫。作者引用這段古話,來表達人生也可以永恒的感悟。
C、“我”的朋友是一個生前沉默的人,他的消失也采取了沉默的方式,朋友的去世使作者感到無限的憂傷、孤獨和失落。
D、文中引用胡適所說的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意在委婉地批評朋友的生活態(tài)度過于消極。
E、本文是回憶性散文,感情真摯,構思精巧,語言雋永。最后一段用呼告、比擬的手法,表達了對朋友的懷念和祝福之情。
參考答案:
10.①討論風箏的言語在文中先后出現(xiàn)三次,把友人的死,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貫穿起來,線索清晰。②寫風箏鼓風而去,類比朋友的溘然長逝。③為下文寫作者接到臺北一位好友去世的電報營造一種悵惘、憂傷的氛圍。(每點2分)
11.(1)運用比喻手法,(1分)作者覺得那片又大又白、生機盎然的花兒美得觸目驚心,像一則美麗的傳說;而傳說的東西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所缺失的,朋友在春天里離去,因而讓作者有種說不出的寂寞憂傷(2分)。(3分)(2)因為作者覺得,剛剪下來的馬蹄蘭鮮艷欲滴,生機勃勃,可是它的生命已經(jīng)大部分被剪斷了,仿佛他的好友突然離開了人間,生命離世,于是心情十分沉重。(大意如此即可)(3分)
12.有兩層意思:其一,長在水里的馬蹄蘭被剪下來了,告別了它賴以生長的水田,寓示著生命的消失(2分);其二,作者用一束馬蹄蘭祭奠他的一位去世的好友,滿含朋友離去的憂傷。(3分)(意思對即可)
13.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