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12分)
望北哨所
石鐘山
①這是她第一次來望北哨所。
②“望北”這個名字,她已經很熟悉了。他軍校畢業(yè)分配到部隊后的第一封來信,地址就寫著“望北”兩個字。信中是如此描繪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嘯的山風,洋洋灑灑的落雪,雖然凄涼了一些,但卻是那么有韻致。
③自從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有手機卻沒有信號。冬天,哨所和山下郵路不通,到了春天,她會一口氣收到他寫給她的幾十封信。她知道,他也是這樣。讀信的順序只能依據郵戳的時間,有時郵戳上的時間也相同,她只能隨機拆開一封信。這樣讀信,讓她有種時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還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陽、界碑、邊境線,下一封信又是滿山大雪,混沌一片了。
④他也會出現在她的夢里;他走在崎嶇的巡邏線上,剛才還陽光明媚,轉過一個山頭就暴雪漫天了;一個戰(zhàn)士因缺氧暈倒在巡邏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們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長出綠油油的蔬菜……她在夢中醒來,心就像蕩秋千,高低視線,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她知道,自己做的不是夢,只是還原他信里描述的不同場景而已。她從小就對軍人職業(yè)充滿敬仰、青春、熱血、英雄這些令她心動的字眼,一直和軍人密切相關。他在信中說:軍人就是犧牲,奉獻,戍邊保家……聯(lián)系斷斷續(xù)續(xù),他們的愛情便如夢如幻。有時她覺得離他很近,有時又很遠,但她心中的詩意一直澎湃著,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期待。
⑤她對望北充滿了神秘的渴望,甚至整個西藏都對她充滿誘惑。她還學會了當年流行的一首歌:“坐著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去看那最美的格;ㄑ,盛開在雪山下……”他們約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麗的季節(jié),格;ㄩ_遍雪山腳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帶她去看神秘的布達拉,開啟他們的新婚之旅。多么愜意和豐富的旅行呀!
⑥她終于來了,先是飛到了日喀則,又坐上了兵站的長途運輸車。她果然看到了山間草地上盛開的格;ǎ黄忠黄,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便也隨之燃燒起來。車隊在懸崖峭壁間的公路上盤繞,越駛越高,她感到頭疼惡心,視線也模糊起來。司機拿出氧氣袋讓她吸,告訴她,到了雪山之巔就到了望北哨所?裳┥剿坪醭闪撕愣ǖ哪繕耍囬_了好久,似乎離雪山還是那個距離。兩天之后,車隊終于行駛到雪山腳下。似乎山上剛下過雪,車隊又行駛了一段路,終于被大雪阻斷了。眼前沒了路,到處都是皚皚白雪。老兵在車里失望地告訴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大雪封鎖了他們的去路。雪消融之時,才是他們上山的時候。
⑦她絕望地站在車下,順著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頂一排房子,遙遠而又模糊,“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見石頭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他們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會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個是他。
⑧她忽然想起了她的腰帶,這是“本命年”買的腰帶,紅綢布制作的,是上次他探親回家時她買的,每人一條。她從腰間解下那條紅色的綢帶,沖著山上揮舞著。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飄起了一條紅綢帶。揮舞紅綢帶的人,一定就是他了。兩人隔著雪地,一個山上,一個山下,就那么揮舞著。在大雪皚皚的一片白色中,紅綢帶是那么醒目鮮艷。
⑨那一次,她無功而返,盡管哨所近在咫尺。她回去后,給他寫了很多信,卻沒收到一封回信。她知道,大雪仍然封山,他們的信都在郵路上。
⑩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時,雪已經融化了,一封電報卻先期而至。他在巡邏路上……
⑪再次來到哨所時,她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哨所山后,生長著一棵松樹,唯一的一棵松樹。他就葬在那棵樹下。她來了,他卻失約了……
⑫她把那條紅綢帶系在了那棵唯一的松樹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望北哨所時,淚水模糊了她的視線,唯有那條紅綢帶仍在風中飄舞,那一點紅,越來越醒目。
(選自2021年5月7日《解放軍報》,有刪改)
1. 第④段中的“有時她覺得離他很近,有時又很遠”是否矛盾?為什么?(2分)
2. 有同學建議將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邏路上……”改為“他在巡邏路上不幸犧牲”。請簡要分析為什么原句表達效果更好?(3分)
3. “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結合小說進行分析。(3分)
4. 你認為誰是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請簡要說明你的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 不矛盾,她覺得離他很近,是因為在信中她已經了解了愛人所生活的哨所周圍環(huán)境景色,愛人的日常生活,愛人也經常出現在她的夢中。“有時又很遠”就是因為他們實際相距很遠,而且有時候很長時間收不到愛人的信息。
4. 我認為選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犧牲的軍人(他)。原因:①他是故事里反復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夠一直發(fā)展下去的關鍵人物。②本文運用了大量的側面描寫,用“她”塑造了一個堅守崗位、為國奉獻犧牲的哨所執(zhí)勤人物形象。本文表達了作者對愛國軍人的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