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休閑閱讀 > 正文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作者:經(jīng)典名著 文章來源:會員整理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dāng)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shí)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有教無類

金剛經(jīng)快要作整部的結(jié)論了,化無所化,什么叫“化”?在唐以前,多半的佛經(jīng)用這個“化”字。唐宋以后用“度人”。度也好,化也好,反正度也度不了,化也很難化。到元明時代,乾脆兩個字合起來,叫做度化。這個度化,實(shí)際上就是教育了;簿褪歉谢耍兓。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dāng)度眾生!

這也是佛自己講,告訴須菩提,你認(rèn)為怎么樣?“汝等勿謂”,你們千萬不要講佛說過這個話,說過什么話呢?“我當(dāng)度眾生”,認(rèn)為佛說過,要度一切眾生。

你看佛是很妙的,你仔細(xì)把金剛經(jīng)研究,他的一生許多事情,在金剛經(jīng)里通通否認(rèn)完了。說法四十九年,他在金剛經(jīng)里卻說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他講的啊!這個金剛經(jīng)擺在我們面前。他本來發(fā)愿要度眾生,現(xiàn)在又否認(rèn)了,嘿!你不要搞錯了,你們不要那么想。∧銈兦f不要那么想,認(rèn)為我要度一切眾生。這是文字的解釋。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shí)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莫作是念”,千萬不可以有這個觀念,上面已經(jīng)講了,下面還要很肯定的重復(fù),莫作是念,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好了,我們現(xiàn)在記住他的話,你不要磕頭說佛啊,你來度我。他老人家不承認(rèn),他現(xiàn)在很忙,在那里入涅盤,你也莫作是念,不要這樣想。什么理由呢?“實(shí)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边@個話嚴(yán)重了,剛才我們還用笑話的辦法來說,佛一切否認(rèn)了,下面進(jìn)一步告訴我們理由,聽得我們都有一點(diǎn)五里霧中了。什么理由啊?世界上實(shí)實(shí)在在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你注意。]有一個人須要佛來度的,這是佛自己說的。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蹦枚U宗里的話說,這叫做一個棺材兩個死漢,一個說你是被我度的,一個說我需要佛來度。大禪師們會說,這兩個都是沒有悟道的。佛也講嘛!第一,我沒有度過一個人,你不要有這個觀念。什么理由呢?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個文字?jǐn)[在這里,對不對?我們自己研究。還有,佛說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這個佛就不是佛了,而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因?yàn)檫@個佛已經(jīng)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了。

所以,我經(jīng)常告訴大家,不要什么頂禮啦!磕頭啦!好麻煩。我一生最怕這個事,碰到人家合掌,我現(xiàn)在都有點(diǎn)馬上出汗,很麻煩,還要答禮,乾脆像現(xiàn)在人眼睛一瞪,注目禮,很好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如果說磕個頭,認(rèn)為我是老師,該受這一拜的話,十八層地獄都不夠。不過不要緊,據(jù)說現(xiàn)在地獄里頭還有地下室,那就該要下地獄的地下室去了。一個人如果自覺有道,足以為人師,如果有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錢了。真正足以為人之師,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經(jīng)證到空的境界了,何以會有自我崇高的觀念呢?絕對不會!因?yàn)樗约阂呀?jīng)沒有這個觀念了;而是一切眾生,人我平等。

所以佛說,佛如果有這樣一個觀念,也就不叫做佛了,他處處著相,覺得我是佛,我是老師,你們通通是我的子民,你們都是我的信徒,那他就絕對不是佛了。

說到“信徒”這個名辭,是很難聽的,佛教里從來沒有這個名辭,只有信眾。用個“徒”字,那只能夠牧師用。牧師翻譯的“牧”字,就是指趕牛的,趕羊的,趕人的,看這一些子民都是他下面的徒眾。徒眾都在下面,佛法不可以這樣。

曾經(jīng)聽到佛教界有人用“徒眾”這兩個字,聽得我一個頭八個大,連信眾這種說法,都算是很嚴(yán)重的了。過去大陸隨便那一個廟子,對信眾都是稱居士的。我在峨嵋山時,老和尚看到猴子出來,就說猴居士出來了。蛇來了,蛇居士來了。從沒有說猴眾,猴徒,蛇徒,沒有這樣說的!老和尚的聲音使人一聽肅然起敬,看一切眾生平等,猴居士,蛇居士,這個是佛法的精神。佛法如果還有統(tǒng)治性,那怎么會是佛的精神呢?希望修正修正,不要犯這個錯誤。

佛現(xiàn)在講,假定他有一個觀念,認(rèn)為眾生是受他的教化而得道的,這些人是他的徒弟,應(yīng)該對他如此如彼的恭敬……假如他有這樣觀念的話,完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那不算成佛!

好,佛啊!我們了解啦!你老人家謙虛,不承認(rèn)自己在度人,實(shí)際上我們是受你度的。你謙虛,那是你的嘛!我恭敬我的,各走各的路,沒有錯。但是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你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是個問題啊!不過,這個大問題,佛在下面解答。

自己的解脫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他說,所謂人,有眾生就有人,真正的佛法教我們一件事,八萬四千法門只教我們一件事,就是如何證到自己真正無我,那就成功了。這很簡單,修行只修行一件事,修到真正的無我。既然無我了,我當(dāng)然不須要佛度呀,我本來就是佛嘛!佛有這個度人之相,佛就著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夠悟道,就是無我,就沒有被你可度之處。

所以,佛說的沒有錯,沒有一個眾生須要我度。再徹底的講,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把他老人家修道,證道的法門,通通告訴我們了,你依照這個樣子做,你一樣可以成佛。他沒有辦法幫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沒有辦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說的是老實(shí)話,他說沒有一個眾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須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話,一點(diǎn)都沒有錯。不過他表達(dá)的方法是語出驚人,每一句話說出來都很難解;其實(shí)道理很簡單,人人都要自求解脫,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誰都救不了你。

求上天的保佑,菩薩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薩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么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么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薩與你中間的電線、電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殺人放火,然后說,菩薩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眾生他可以度的,眾生都是自性自度。他說,什么叫做我呢?一切眾生本來無我,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總歸起來就是告訴我們這句話。本來無我啊!就是我們做不到,做到了個個成佛。

佛又說,“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狈卜蚓褪且话闳耍欠鸾(jīng)翻譯的名辭,現(xiàn)在我們一聽到凡夫,好像在罵人。如果我們隨便對朋友說,你是凡夫,他肚子里頭一定不高興,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訴他無我,他就害怕,因?yàn)槿硕家澲拔摇。究竟那個是我呢?佛經(jīng)告訴我們,人體是三十六樣?xùn)|西湊攏來,沒有一樣?xùn)|西是“我”的。

拿現(xiàn)在來講更嚴(yán)重了,人體上許多的細(xì)胞都是我,每一個細(xì)胞都不是我,你說我在那里?身體上沒有我,死了以后,我到那里去了?說靈魂是我,你看到靈魂了嗎?一聲青磬萬緣醒,就是這個境界。這一聲敲了以后,無我,本來就是什么都無我,沒有一樣是我。這個無我的境界,佛只好分析給“我”聽,所以我們學(xué)禪啊,打坐啊,求證一個什么東西呢?就是求證到一個無我,就成佛了。結(jié)果大家打起坐來,在里頭嘀咕,都在玩“我”,不然就玩呼吸來呀,去呀,好像在那里數(shù)錢!一二三四,又?jǐn)?shù)息又觀。第一口呼吸早就跑掉了,你后面數(shù)到一千,一口呼吸也留不住呀!在那里干什么呢?所以都在玩“我”,作不到無我,不能證得佛法!

無我以后

佛剛才提出一個問題,凡夫之人,以為真有一個我的存在,等到肉體死亡了,抓不住了,還要抓個靈魂。其實(shí)那個靈魂也是自己意識境界偶然的存在,還不是真的我,還不是這個。但是凡夫之人,總歸要抓一個有相的我,都抓錯了。真做到四大相皆空,就是人我眾生壽者皆空的時候,可以找到生命本來的自我了。那個自我是假稱的,叫他自我也不對,叫他是佛也不對,叫他菩提也不對,各種名稱都不對。

現(xiàn)在講到這個地方,佛又加以解說,他提出來: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為什么他要加這個尾巴呢?因?yàn)樗f了一個尾巴怕大家又抓住它。我們也看到過很多學(xué)佛的,他也不敢承認(rèn)自己是圣人,那你就當(dāng)凡夫好了,他肚子里又不服氣,不肯做凡夫。

所以一般學(xué)佛學(xué)道的人很可憐,在圣人凡夫之間,就像公園里小孩子玩秋千,湯過來湯過去,永遠(yuǎn)下不了臺,掛在空中甩。

佛告訴我們,所謂凡夫者,本來是個假名,沒有真正什么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換句話說,嚴(yán)重的講,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眾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個個是佛,眾生平等。所以后世禪宗經(jīng)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沒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樣平等。

那么這一品說完了嗎?沒有完!還有個重大的問題在里頭,我們現(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這一品開頭的話。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dāng)度眾生!

重點(diǎn)在這個“我”字上,佛說:我,沒有度眾生。文字是那么解釋,佛為什么那么講呢?全篇的意思告訴我們,人,悟到了真正的無我,修持證到了真正的無我,就是佛了。這個佛,無我,自然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佛境界。所以做到了無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接著一切觀念的執(zhí)著,都是因?yàn)橛形叶鴣恚敲凑嬲裏o我就是佛境界。

但是,無我以后叫什么呢?注意啊!一般研究佛學(xué)的人,聽到無我,下意識給它下一個注解,空的。佛沒有這樣說,他只說無我而已,這個空的是你加的。如果真能把凡夫境界有我的觀念通通放棄了,所謂放下,放下放到無可放處,找到生命本來,勉強(qiáng)才可以叫那個是我們生命的真我,那就是佛境界。但是在本經(jīng)上,佛不說出一個真我的名字,那么你就要看全部的佛經(jīng)了。全部佛經(jīng),總歸起來三藏十二部,實(shí)際上有些真的,有些假的。所謂假的并不是什么假的,是后來佛弟子們自己修持到了,所寫的經(jīng)典,假托也是佛說的,這很有可能。這些籠統(tǒng)的算進(jìn)去,佛經(jīng)大概有五千多部。

過去有些人念經(jīng),為了自己念,為了父母念,要念一藏經(jīng),一藏經(jīng)就是五千卷。大藏經(jīng)佛的這一部分是五千卷。后世弟子們作的論,乃至佛經(jīng)的注解,未算在內(nèi),如果通通把它算在內(nèi),連后世的也都加進(jìn)去,現(xiàn)在一共有一萬三四千卷了,越來越多。

佛說法四十九年,這么多的經(jīng)典中,他的幾個要點(diǎn)是,世間一切無常,都靠不住,都要變?nèi)ィ疾粚儆谖业。人世間一切皆苦,沒有究竟的快樂,沒有究竟的幸福。一切皆空,一切都無法把握,都要變?nèi)チ,變(nèi)チ硕甲ゲ蛔。ゲ蛔〉哪莻情況,那個境界定個名辭叫做空,所以無常、苦、空、無我,本來無我,這是所有佛說的都是這樣。

佛在世的時候,許多佛的弟子們,依他所教示的方法修持,都證到了無我的境界,脫離了苦、空、無我的束縛。但是也因此之故,都落于偏空之果,這是我們后世佛學(xué)給它加上的,就是偏向于消極的空。

佛到了八十歲,他老人家要請假走路了,請長假了,懶得再教了,快涅盤了,這個時候,他告訴我們相反的四個字,常、樂、我、凈,與他平常所講的完全相反。最后他又告訴我們,真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持到一切放下了,連空也空了,空到了最徹底,你找到生命的本源,這個生命的本源永恒不變。

但是這不是像人世間有個不變的東西一樣,那樣了解又錯了,那是屬于真常唯心論,屬于外道的說法。佛說的這個常,是對無常而言,金剛經(jīng)后面就給我們解釋了。樂,不是苦的,得道的人離苦了;一般認(rèn)為得了道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快樂,那會把你樂死的。譬如我們頭痛,當(dāng)然很難過了,但是痛個六七天也痛不死,你說頭不痛了,我的頭好快樂!快樂的不得了,真這樣快樂的話,這個人不到三天一定發(fā)了瘋?鄻肥窍鄬Φ默F(xiàn)象,著了相就會發(fā)瘋。所以什么是樂?無苦即是樂,清凈之樂。清凈沒有境界,所以這個樂不是世間看的樂,是常樂。這個時候是真正的我了,不生不滅,這是不生不滅之我,并沒有像我們現(xiàn)在世俗的觀念,有個我相的存在,所以這個我是乾乾凈凈的。

所謂凈土,沒有一個凈的境界,你說我們的地下很乾凈呀!這不算凈,你說虛空很乾凈,虛空才不乾凈呢!物理科學(xué)家都知道虛空里有很多東西。真正的虛空是看不見的,那個是無善亦無惡,無苦亦無樂,那是真正的樂,那個是佛境界。

本篇所講化無所化,是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了解了這樣一個道理,給它作一個結(jié)論偈語:

第二十五品偈頌

  同為物化到娑婆  憂樂無端且放歌

  鐘鼓歇時魔舞散  悠然一曲定風(fēng)波

“同為物化到娑婆”,我們一切眾生都是物化,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老莊的觀念,宇宙是一個大化學(xué)爐,我們是其中的化學(xué)物質(zhì)而已。草木、螞蟻、螻蟲,都是宇宙大鍋爐里所化的一點(diǎn)點(diǎn),所以叫做物化。中國固有的文化,人死了叫做物化了,就是物質(zhì)走了。這個身體生命死了而變化,骨頭變成灰呀,肉變成水呀,質(zhì)能互變,它的能量還是存在的,不過形象變化而已,所以叫做物化。一切眾生都到這個娑婆世界來,都在物化,都在唱戲。

“憂樂無端且放歌”,可是大家忘記了自己是在唱戲,而且更不會自己欣賞,自導(dǎo)自演,結(jié)果唱啊唱啊,自己還真掉起眼淚來了。唱到高興的時候,自己把肚子笑痛了,被自己騙了,騙了幾十年。一切憂愁煩惱,一切的痛苦、快樂,都是莫名其妙的事。無端,沒有理由,你看通了這個道理就要逍遙一點(diǎn),愛跳舞就跳舞,愛唱歌就唱歌,就是解脫了人世間的一切。廟子上打鐘打鼓敲引磬、念經(jīng),我們在這個十一樓念金剛經(jīng),清清凈凈,隔幾條街有人家還在那里跳舞蹦擦蹦擦呢!他們同我們也差不多,各有各的境界。我們鐘鼓打完了,他們的歌舞也打烊了,最后大家都回去進(jìn)入那個黑洞洞的地方去。

“鐘鼓歇時魔舞散”,最后清凈與不清凈,善與惡都了不可得。

“悠然一曲定風(fēng)波”,你懂得一切了不可得,一切不著相就到家了。定風(fēng)波本來是古代一首歌曲的名稱,現(xiàn)在我們不講這個歌曲的本身,借這個歌曲的名稱來說明這個意義。一切風(fēng)波隱定,鐘鼓也不敲,魔舞也不跳,歌舞皆散。

【回目錄】  【名著專題】   搜索更多關(guān)于金剛經(jīng) 休閑閱讀 的資料

請你點(diǎn)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zé)任編輯:Gaoge 
請輸入關(guān)鍵詞直接搜索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