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xué)課件

絲綢之路簡介

[移動版] 轉(zhuǎn)貼

絲綢之路簡介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歸。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派張騫西去聯(lián)絡(luò)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和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間)、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亞)、安息(帕提亞)、身毒(天竺)各國。

司馬遷《史記·大宛傳》稱他的兩次出使為“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開通的道路。

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在我國西漢時期,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絲綢之路已有南北兩道。公元3世紀以前,天山以南兩道,以南道較為繁榮。

公元3世紀至5世紀,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為昌盛。

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還有一條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與中西貿(mào)易中國除出口大量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銅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亞、西亞直到羅馬。

中國從中亞以西輸入毛織品、玻璃、寶石、瑪瑙、香料和化妝品,特別重要的是從大宛輸入汗血馬、天馬;中亞各國的葡萄、苜蓿、蠶豆、石榴、番紅花、芝麻、胡蘿卜和黃瓜等植物,都傳到中國。

從西域和伊朗傳入中國的,還有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及繪畫、雕刻、圖案設(shè)計等技藝。安息和羅馬的毛織品、玻璃也源源東來。

絲綢之路與中外友好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與中亞、西亞和南歐各地各民族友好往來綿亙不絕,日益密切。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

出使西域的張騫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并聯(lián)絡(luò)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jīng)隴西向西行進。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后,被占據(jù)此地的匈奴騎兵發(fā)現(xiàn)。張騫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并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jiān)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張騫才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xù)向西行進。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國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