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海燕》教學反思7則

[移動版] 潔舲

范例一唯有源頭活水來

──《海燕》的教學反思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我非常喜歡。過去一直都是采用“朗讀感知 ──分析結構,整體把握──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分析形象,理解象征意義 ──延伸拓展,加深理解”的套路,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結構和時代背景上。教得很順手,也很熟練。但連續(xù)教了幾遍之后,就想教出點新意來。特別是最近幾年閱讀教學提倡多元解讀自由解讀,也想趕個時髦,來個新的解讀,于是,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新的教學設計,同過去的設計相比,最大的區(qū)別是我沒有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結構分析,第一節(jié)課把重點放在朗讀和形象的把握上。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nèi)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作為一篇散文詩,有著詩一樣的語言和詩一樣節(jié)奏,如果不仔細品讀,怎么能感受到作品的語言美和韻律美。試想,如果一個學生課文讀起來結結巴巴,連一些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怎么能談得上恰當?shù)恼Z言表達呢?所以在這次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聽讀﹑試讀﹑品讀﹑老師范讀﹑學生展示這幾個過程,讓學生把握散文詩的節(jié)奏﹑重音和停頓!皶x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讀,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學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比老師單一的去講要好的多。

其次,在形象的把握上,以往主要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來理解海燕的象征意義,目的是不讓學生受背景的影響受教師引導的影響,能夠自由的解讀文章的內(nèi)容。因此,學生對“海燕”形象和象征意義的理解比較快,也比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強者,逆境中的勇士,勇于迎接挑戰(zhàn)的英雄。”等。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介紹生活中的“海燕”,學生舉出了貝多芬、張海迪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事例。課后,我自己問自己,《海燕》一文的價值何在呢?難道它等同于一篇一般的托物言志贊美生活中的強者的文章了嗎?這樣的文章不是太多了嗎?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高爾基的《海燕》卻只有一篇!我想,這不是真正的多元解讀,也不是新課改下的花樣翻新,而是在糟蹋經(jīng)典美文!

于是我很快又對這一設計進行了補充,在第二節(jié)課上,在學生進行了自由解讀之后,我及時進行了講解引導,向學生詳細介紹了高爾基及其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再由學生思考“海燕”的象征意義以及本文的主題,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我又進行了一些補充講解。盡管好像剝奪了一點學生的自主權,但我覺得《海燕》這篇文章一下子厚重起來,充實起來,高貴起來,它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精神的一面旗幟啊!我覺得我對得起高爾基了。

這次經(jīng)歷使我領悟到了幾點:要以冷靜的理智的頭腦對待一些“時髦”;對一些經(jīng)典美文,特別是時代性比較強的文章,可以進行自由解讀多元解讀,但要慎重,不能為追求所謂的教學創(chuàng)新,而損害了它們的價值,不能使多元解讀庸俗化;要靈活客觀地對待學生自主和教師引導的關系,在很多時候,教師該參與的該引導的,就不能退出,就不能猶豫,就不能緘口。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眰鹘y(tǒng)語文教學的弊病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新課改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的深入學習,冷靜思考,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注入新鮮的活水,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向新課程。

范例二從學生熟知的童謠導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揣摩感悟詩情、畫意和理趣,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評,評中讀。在賞析海燕形象時,注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既尊重學生對海燕形象的感性認識,又結合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海燕的特定內(nèi)涵。課外延伸將學習本課的現(xiàn)實意義與學生的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面對生活的暴風雨時也像海燕那樣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范例三

我覺得這班學生對這文章實在不太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找“寫環(huán)境的句子”就出現(xiàn)了困難。這在我的感覺里是不難的呀。一開始整個節(jié)奏就慢了下來,在解讀文章時,學生的回答與我的提問一直有偏離的現(xiàn)象存在,即便是我一再明確地糾正,也不能拉回來,好像他們是一輛憑著慣前行的火車。例如“哪些詞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學生則一直回答的是哪些句子,而且都喜歡讀一遍,再闡自釋自己的看法,本來這也無所謂,可問題是只有45分鐘,我后面的內(nèi)容就來不及了,后面的應是這堂課精彩之處,應該掀起高潮的,我只好匆匆而過。我知道學生原本可以表現(xiàn)得更好的,是我沒有給予他們充分地表現(xiàn)的機會,因為時間來不及了,這也讓我失去了原有的從容與大氣。因為我自認為原本的優(yōu)勢是:擅長激發(fā)學生,善于與學生作真誠地溝通。按理我是長于調控課堂氣氛的呀。這真讓我郁悶。一堂課還是不宜將內(nèi)容安排得太多,課堂上還是應該悠著點。這是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慨。

范例四我主講了《海燕》的教學研究課。對于這節(jié)課,我有很深的感受。不敢說是怎樣的成功,但我也有所獲。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感到疑惑的地方,正因為如此,我不得不對我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

《海燕》的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教學中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課堂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導入先由教師激情談話,(其詳見本課教案)提出問題,讓學生首先互動,引出寓意,進而過渡到海燕的形象:“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往往也會有寓意豐富的一面。今天我們要去接觸這么一個小生靈: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為的是博擊狂風巨浪;當鳥兒們都躲避風雨的時候,它卻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ǚ藕Q鄤赢嫞┳屛覀円黄饋眈雎牎洞禾斓男伞返奈舱隆逗Q唷贰M瑢W們知道高爾基為什么要對海燕進行歌頌嗎? 下面我們一起來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博!边@樣的情境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品味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評相結合。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并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nèi)涵。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xiàn)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于斗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學生的朗讀時間不是很多,這樣不利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二是課堂內(nèi)容含量較多,學生不易接受;其次就是在讀上,不要過分集中,可以在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也可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朗讀的方法,然后由學生說明自己的朗讀技巧,教師作造當?shù)狞c評。

范例五《海燕》是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作品猶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上課伊始,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首先是“高爾基知多少”,接著簡介作品背景。在范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齊讀,借此領會作品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

這篇文章按照暴風雨漸次逼近這一線索,學生很容易找出“醞釀--逼近--即將來臨”這三個場面,而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象也隨著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因此讓學生找出描寫海燕的語句加以分析,從而領會作為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有獻身精神的無產(chǎn)階級先驅者的形象,因為之前已經(jīng)學過《雷電頌》,學生對象征手法的運用已經(jīng)掌握,所以對于海燕的象征意義也就很好理解。有學生問“先驅者”是什么意思,在讓學生知道含義的前提下,讓學生換一個字來理解,“先行者”或“先鋒者”。

與之相對應還描寫了哪些動物呢?請在文中劃出最能表現(xiàn)它們性格的詞語,從而讓學生明確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所表現(xiàn)出來的恐懼心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lián)系《雷電頌》說出它們的象征意義。與其同時,順便帶出狂風烏云和大海的象征意義。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文章第二段中,為什么說“烏云聽出了歡樂”?難道海燕的叫喊與飛翔,烏云喜歡不成?!學生一時不解,干脆讓學生互動研討。在暴風雨逼近與即將來臨這兩個場景下,敵我雙方展開了一場殊死決戰(zhàn)?耧L的“抱和甩”,與大海的“抓住和熄滅”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海燕以預言家的姿態(tài)高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表達了對暴風雨的強烈渴望。

修辭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學生對比喻和擬人很熟悉,但對反復卻缺乏了解,因此讓學生找出并解析,重在解析反復修辭的作用。此外還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海鷗海鴨企鵝的表現(xiàn),假如你就是海燕,你會對它們說什么?會對它們采取什么策略呢?此目的一是考察學生想像與聯(lián)想的能力,二是考察學生的社會洞察力與政治素養(yǎng)。

最后讓學生反思:從海燕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如果面對人生的“暴風雨”,你會怎么辦?此問題的設計在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這時學生的回答很精彩,有自己的思考,有轉引名人的詩句,比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臧克家的《有的人》、冰心的小詩、魯迅的“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fā)”等,還有引用“超女”口號,這里就不一一枚舉了。

范例六

教學《海燕》時,在已經(jīng)學習三篇散文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學生自讀、自學、自問、自答為主的朗讀教學形式。著眼語文教學之根本,旨在增強學生的感知積累和品味感悟,相應安排為感讀、研讀、評讀、賞讀四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研讀環(huán)節(jié)十分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問題的提出不能緊扣文章重點,于是教師自己設問,讓學生自主討論研究,課堂氣氛雖然有所改變,場面較為活躍,但是學生仍不能很好很快地完成,完成效果不盡人意。范例七《海燕》是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作品猶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導入語是《海燕》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這樣簡介作品背景,講講《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fā)學生學的欲望。之后讓學生激情朗誦齊讀,借此領會作品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

朗誦之后按照暴風雨漸次逼近這一線索,讓學生找出“來臨--逼近—到來”這三個場面,而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象也隨著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因此讓學生找出描寫海燕的語句加以分析,從而領會作為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有獻身精神的無產(chǎn)階級先驅者的形象,對于海燕的象征意義有了比較好理解。

修辭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學生對比喻和擬人很熟悉,但對反復卻缺乏了解,因此讓學生找出并解析,重在解析反復修辭的作用。

拓展延伸的時候因時間來不及,發(fā)言得不精彩,我知道學生原本可以表現(xiàn)得更好的,是我沒有給予他們充分地表現(xiàn)的機會,讓我失去了原有的從容與大氣。

還有沒做到修辭手法和象征手法的遷移訓練。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