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教學反思二則

[移動版] 佚名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教學反思

今天(3月4日),我在初一(11)班上了一堂公開課,課題為《毛澤東的少年時代》,這堂課被定位為七年級課改實驗展示研討課,我深刻認識到這堂課的意義,課前,結(jié)合備課組確定的導學案,對此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確定了自己的教案。課后,聽了同仁們對此節(jié)公開課的點評,結(jié)合自己的反思,我作出如下總結(jié)。

一、把握了本節(jié)課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在毛澤東反抗意識和政治思想形成過程中,哪些書籍、事件和人物對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導學案對這個重點只要求概述情節(jié),沒有其它的要求。在這個章節(jié),我要求學生朗讀,回答哪些書籍、事件、人物對毛澤東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學生對“毛澤東如饑似渴地讀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

二、把握了文本的細節(jié)

在分析毛澤東逃課這個情節(jié)時,學生對“效果”和“勝利”這兩個詞有所爭議,有個學生認為,“效果”在程度上是不如“勝利”的,我及時抓住這個細節(jié),要求學生看文本,“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點改善。我父親比以前稍微體諒一些了,老師態(tài)度也比較溫和一些。”“我的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文本用的是“效果”,這讓學生的認識得到了統(tǒng)一,“粗體字”也讓學生認識到還是用“效果”一次比較好。

學生在回答“少年毛澤東是一個怎樣的人”時,基本都能回答“他是一個志向遠大、刻苦修身、勤奮讀書、勇于接受挑戰(zhàn)”的人,我要求學生能從文本中找到依據(jù),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思考、表達的能力。

三、  小組合作機制發(fā)揮得不夠好

這是本節(jié)課明顯的不足。既然分了小組合作探究,就應該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機制,但在上課過程中,有的小組合作較好,有的小組卻合作效率低,組長的作用沒有凸顯出來;回答問題仍是成績較好的學生,后進生學習仍較被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也可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不必老師事必躬親,而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四、  課堂語言較隨意

我平常講課,比較注重語言“隨和、幽默”,認為這樣比較“接地氣”,但在“隨和”的同時,也往往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平時習慣了,公開課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較明顯,這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必須努力改進的。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教學反思二

傳記,是很多文學愛好者情有獨鐘的讀物。尤其是偉人、明星的傳奇生活經(jīng)歷不僅滿足了人們獵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有啟迪和鞭策人的作用。近日,我就與學生共同學習了一篇傳記——《毛澤東的少年時代》。

課文描寫的毛澤東少年時代的情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如何使學生真正領悟、理解少年時代毛澤東的遠大抱負,產(chǎn)生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激發(fā)向少年毛澤東學習的思想感情,是我在講授本課過程中力爭解決的問題。

時勢造英雄,任何偉大人物的誕生都無法脫離所生活的大環(huán)境。因此,對于課文涉及的背景,也就是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課前我做了大量的鋪墊。首先,我要求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查閱歷史資料,查找自認為與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然后再次閱讀課文,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來,由我進行講解。由于課外知識比較匱乏,加上對很多歷史問題理解不透徹,所以學生在反復閱讀過程中仍有很多詞句弄不明白,如:“四書”、“五經(jīng)”等等。針對這些,我逐個進行講解,直至學生理解為止。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