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蘇教版六下《螳螂捕蟬》優(yōu)秀教學設計案例

[移動版] 佚名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

《螳螂捕蟬》優(yōu)秀教學案例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六年級        2,學科:語文

2.課時:兩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 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課題

第十課:螳螂捕蟬

教學方面: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能在明確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

發(fā)展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jié)、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1.學習課文,了解、復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吳王放棄攻打楚國,了解故事與現實的聯系。

3.學習少年勇敢、機智的品質和吳王的知錯能改。

重點: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過故事勸服吳王放棄攻楚。

難點:了解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代表現實中的何方,弄清利害關系。

課前準備:有關歷史資料,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復習: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要檢查一下同學們對課文的掌握。(出示詞語1)誰能讀準這些詞語?(學生讀詞) 

二、學習課文:

1.導入: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他呀,可是一意孤行,還下了死命令,說誰去勸他,他就處死誰。命令一下,大臣們可都不敢作聲了。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向吳王講了一個故事,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聽完了請你們也講講這個故事!

2.老師的故事講完了,請你給同桌講講這個故事,如果記不好,可以參考剛才的詞語。(出示詞語2,學生講故事。)

3.誰能為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

4.真不錯,這個故事名叫“螳螂捕蟬”。(板書:螳螂捕蟬)這不僅是個寓言,還是個成語,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寓言故事。(出示故事內容,學生齊讀)

5.少年通過這故事,要吳王明白什么道理?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這一道理的句子。

(出示句子)全班讀讀這一句子,(學生齊讀)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6.同學們想知道的,老師也很想知道。誰可以填好這一表格,幫助我弄清句子的含義呢?(出示表格1)

7.學生交流。(板書: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

8.我們明白了故事當中的道理,那吳王明白嗎?哪里可見?(出示最后一段)。

(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不明白)誰能扮演吳王,讀出恍然大悟的感覺。

(2)哪里可見吳王原來不明白?(出示第一小節(jié):吳王執(zhí)意要攻打楚國,不聽勸告,還下了死命令。)你們說這時的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固執(zhí))

(3)固執(zhí)的吳王,居然因為少年的故事而改變想法。這是什么原因呢?看來咱們還得研究研究歷史!

(4)(出示形勢圖1、2):聯系剛才螳螂捕蟬的故事,從這幅春秋形勢圖上,少年是怎樣說服吳王的?請在小組里說說。(吳國就像那螳螂,楚國就是那蟬,我們很容易能打敗楚國。但我們進攻時,其他諸侯國就會像黃雀一樣攻擊我們。)學生匯報(出示表格2)

9.教師小結:吳王的確也悟到了這點,所以他放棄了攻楚的計劃。學到這,你覺得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知錯能改)

10.同學們說得真好!吳王之所以沒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錯,還多虧了少年的勸諫,你覺得這少年又是個怎樣的人?(勇敢、聰明)從哪里看出他的勇敢聰明呢?(學生找句子,讀句子)

11.就是這樣一個少年,通過巧妙設局,讓固執(zhí)的吳王改變初衷,他與吳王的那一段對話真精彩,我們分角色讀讀第二段吧。(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延伸:

1.讀得真好,那你能列舉一些和螳螂捕蟬一樣有寓意的成語嗎?(出示問題)

2.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螳螂捕蟬一樣的寓言故事,你能舉些例子嗎?(出示問題)

3.(出示大魚吃小魚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含義?(學生匯報)這與“螳螂捕蟬”的含義是一樣的,讓我們再讀句子,牢記“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教訓。(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四、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回去以后,請把螳螂捕蟬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讓他們也懂得“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的道理。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只顧身后隱患 不顧眼前利益

吳王攻楚

 

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這篇寓言故事,講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在中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抓住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以關鍵詞語導入學習,然后根據詞語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在學生基本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再一起探討“少年為什么要給吳王講這個故事”和“少年是怎樣勸說吳王的”這兩個關鍵的問題,以發(fā)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安排了聽、說、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能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在教學時,雖然細節(jié)把握得還不夠到位,但總的學習目標還是達到了。學生對“螳螂捕蟬”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對少年的智勸、巧勸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