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中華文化 > 人文

布衣稱謂內(nèi)涵的變遷

[移動版] 作者:李國成整理

布衣稱謂內(nèi)涵的變遷

  布衣代表的是“草民”,這是毋容質(zhì)疑的。
中國幾千年封建史,帝王將相都是“錦袍加身”,皇帝穿龍袍,大臣著蟒袍,系玉帶,配著金銀的飾品。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臣貴戚,大概不僅僅是錦絲玉帛所能打發(fā)得了的,或許真是身著奢華之極的重達三四十斤重的“華服”。而平民百姓的一切都是帝王的,便只能是粗布衣裳,青衫小帽,因而成“布衣”之眾。
對于上層帝皇,布衣就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布衣。
 
“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而已,故命曰布衣。”《鹽鐵論•散不足》上說的就已經(jīng)清楚地表明布衣有了階級的含義,平民百姓穿的東西,下等人的代名詞。
 
但是很多時候,“布衣”卻常常成為了蟄伏于平民之中而又思謀高于平民者的自謂。
 
“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阮籍在《詠懷》自稱“布衣”就表達了阮籍固守節(jié)操、不圖富貴的處世態(tài)度。
 
“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漢書•高祖紀下》),劉邦經(jīng)常說自己是“布衣”出身顯然他不是以“平民”為榮,而是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的“英雄本色”。
 
最有名的“布衣”乃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有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實際上這位孔明先生并不是一個平頭百姓,他出身仕宦世家,先祖諸葛豐是西漢司隸校尉,父親諸葛圭是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是豫章太守。
來到襄陽后,兩個姐姐先后門當戶對地嫁給了當?shù)氐拿T大戶蒯氏、龐氏家族,而且當?shù)刈顬轱@赫的豪強大族蔡氏也是他的親戚。
這樣看來,諸葛亮無疑是衣食無憂的世家弟子。他“躬耕南陽”的行為不是平民的謀生手段,而志向高遠的“臥龍”在隱忍待發(fā),這也可以從他“好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樂毅”的舉動中看出來。
所以,他在《出師表》中自稱“布衣”,絕不是想說明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平民,而是要表明他清高自好、隱居自重的讀書人身份。
 
因此,“布衣”者多為“尚未出仕為官的讀書人”的自謂或胸懷遠志者的一種自謙。

查看更多稱謂 文化常識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