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同步練習共兩份,均附有參考答案,請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皇帝的新裝同步練習一:
【語言基礎知識】
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下面這句話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抄寫在方格內。
最奇妙的童話都是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的。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稱職( ) 稱贊( ) 的確( ) 系上( )
狡猾( ) 分外( ) 圈定( ) 賜給( )
3、選字填空。
頭(街銜)___ (辨辯)___別 (裁栽)___剪
慷(慨概)___ (臘蠟)___燭 (急及)___迫
4、解釋下列詞語。
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欽差大臣:
顯耀:
妥當:
陛下:
5、下面是一則某市中學生籃球比賽的報道稿,文中連用五個“戰(zhàn)勝”,行文顯得單調。請根據(jù)不同的比分,用四個“戰(zhàn)勝”的同義詞語分別填入括號,替代文中加點的“戰(zhàn)勝”,使用詞準確又富有變化。
今天進行的中學生男籃預選賽中,一中隊以72比60戰(zhàn)勝十五中隊,十八中隊以68比56戰(zhàn)勝( )八中隊,二中隊以98比42戰(zhàn)勝( )十一中隊,三中隊以78比77戰(zhàn)勝( )七中隊,二十中隊以86比80戰(zhàn)勝( )上屆冠軍五中隊。
【語言表達訓練】
6、騙子行騙的基礎是什么?人們說謊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7、孩子一說出真相大家很快就認同了,連皇帝都“有點發(fā)抖”,前后的轉變說明了什么?
8、“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9、“我要派我誠實的老部長到織工那兒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這布料是什么樣子,因為他這個人很有理智,同時就稱職這點說來,誰也不及他!闭埬懵(lián)系下文,揣摩加點詞句的表達效果。
10、愛華匆匆走進教室,習慣地用衛(wèi)生紙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凈,隨手將紙團扔在地上。班長王莉看見后說:“你很講究個人衛(wèi)生的哩!”愛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 !彪S即將紙團拾起來,扔進垃圾筒里。
⑴王莉的話言外之意是:
⑵愛華該怎樣說才得體:
【課內同步閱讀】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11—14題。
有一天,他居住的那個大城市里,來了兩個騙子。他們自稱是織工,說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地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國里哪些人對于自己的職位不相稱,我就可以辨別出哪些是聰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們馬上為我織出這樣的布來!庇谑撬读嗽S多錢給這兩個騙子,使他們好馬上開始工作。
他們擺出兩架織布機,裝作是在工作的樣子,可是他們的織布機上連一點東西的影子也沒有。他們急迫地請求發(fā)給他們一些最細的生絲和最好的金子。他們把這些東西都裝進自己的腰包,只在那兩架空織布機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到深夜。
11、 用簡潔的話概括語段的意思。
12、對皇帝的一段心理描寫揭示了他的什么本性?
13、騙子為什么敢胡謅“新裝”的特性?
14、下列選項中騙子做假的句子是哪兩項?( )( )
A、他們急迫地請求發(fā)給他們一些最細的生絲和最好的金子。
B、于是他付了許多現(xiàn)款給這兩個騙子,好使他們馬上開始工作。
C、他們……只在那兩架空織布機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
D、我要叫他們馬上為我織出這樣的布來。
【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15—20題。
神奇之布
[西班牙] 堂·曼紐埃索
從前有三個騙子來到王宮,聲稱他們能織出一種世上最神奇的布。國王很好奇,就命令三人留在宮內織布。三個騙子需要金、銀及絲綢作織布的材料,國王就命人送去。隔了幾天,國王急欲知道進度如何,便派大臣前去了解狀況。大臣一到,三個騙子拿出布來,跟大臣解釋說那匹布有多么柔軟光華,簡直是天上神物。然而大臣卻看不見布。騙子又說那匹布還有一神奇之處,那就是,私生子和猶太人等出身卑劣之人是看不見的。大臣怕人懷疑自己出身不高貴,于是就睜眼說瞎話,回稟國王說布有多么柔軟光華,簡直是天上神物,并且就快織好了。國王甚是滿意。接著幾天,國王分別又派了幾個人前去,每人說法都跟大臣一樣。終于布織好了,國王前去試穿神奇之布作的衣服。國王本人也看不見衣服,但又怕人知道自己出身有問題,寧可相信它是神奇之布。于是硬著頭皮,光溜溜的穿上神奇之布作的衣服游街。眾人也都看不見衣服,但又怕自己出身有問題,不敢說出真相,只是一味的鼓掌。突然有個照管御騎的黑奴開口說道:“國王沒有穿衣服!北娙私K于醒悟,知道被騙了。國王命人捉拿三個騙子,然而那三個人早已逃之夭夭了。
15、給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私生子和猶太人等出身卑劣之人是看不見的。 ( )
②寧可相信它是神奇之布。 ( )
③國王命人捉拿三個騙子,然而那三個人早已逃之夭夭了。 ( )
16、文中大臣、國王等眾人撒謊的原因是什么?
17、文中為什么安排一個“照管御騎的黑奴”說出真話?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18、本文是安徒生創(chuàng)作《皇帝的新裝》的原型。試作比較,看安徒生對原型主要作了哪些改動?經過改動后產生了哪些表現(xiàn)效果?
皇帝的新裝同步練習二:
第一部分:
1、《皇帝的新裝》作者是著名童話作家,代表作有,,等。(3分)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3分)
炫耀()滑稽()陛下()
駭人聽聞()隨聲附和()賞賜()
3、文中寫皇帝這樣寫:"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請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寫一句話。(3分)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面前,從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說自己根本看不見它,這是為什么?(3分)
5、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3分)
"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話概括這段話的內容。)
6、"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樣了。"皇帝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里的確感到不大自然。(3分)
(皇帝為什么會"感到不大自然"?)
7、這場騙局是由一個小孩兒說出真相,這說明了什么?(3分)
8、不過他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3分)
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皇帝已經感覺到老百姓說的話是真的,為什么反而"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第二部分:
(一)
⑴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談論著這美麗的布料。
⑵當布料還在織布機上的時候,皇帝就很想親自去看它一次。他選了一群特別圈定的隨員--其中包括已經去看過的那兩位誠實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兩個狡猾的騙子所在的地方去。這兩個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織布,但是一根線的影子也看不見。
⑶"您看這布華麗不華麗?"那兩位誠實的官員說,"陛下請看: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他們指著那架空織布機,因為他們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
⑷"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沒有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這可是我遇見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二分的滿意!"
⑸于是他就點頭表示出他的滿意。他仔細地看著織布機,因為他不愿意說出他什么也沒有看到。跟隨他來的全體隨員也仔細地看了又看,可是他們也沒有比別人看到更多的東西。不過,像皇帝一樣,他們也說:"哎呀,真是美極了!"他們向皇帝建議,用這新的、美麗的布料做成衣服,穿著這衣服參加快要舉行的游行大典。"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每人都隨聲附和著,每人都有說不出的快樂;实圪n給騙子每人一個爵士的頭銜和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同時還封他們?yōu)?御聘織師"。
……
⑹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游行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实鬯械囊路䦶膩頉]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
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最后叫了出來。
⑻"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于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
⑼"他并沒有穿什么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呀!"
⑽"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实塾悬c兒發(fā)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講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臣們跟在后面走,后中托著一條并不存在的后裙。
9、文中劃線句子屬于描寫。(2分)
10、兩位誠實的官員指著那架空織布機違心稱贊布料的原因是什么?(3分)
11、皇帝什么也沒看見,為什么說"真是美極了""我十分滿意"?(3分)
12、"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是兩個句,這兩個句子既寫出了皇帝的,又寫出了他的。(3分)
13、下面說法有誤的是()(2分)
A、開頭一句獨立成段,略寫百姓的議論,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況埋下伏筆。
B、從這幾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個虛偽、昏庸、愚蠢的人。
C、在這幾段選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騙別人又欺騙自己,目的就是為了盡快穿上美麗的新衣。
14、歸納選文的中心意思:(3分)
15、"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你聽這天真的聲音!"一句中"天真"的含義是。(3分)
17、在文中括號內加上恰當?shù)?a href=/base/h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標點。(3分)
18、為什么小孩子說真話?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為大臣們怕被人認為是不稱職或愚蠢的人而革了官職。
B、因為百姓們怕別人說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說真話。
C、因為小孩天真無邪,無私無畏,所以最于說真話。
D、因為大臣們和百姓們?yōu)榱司S護皇帝的尊嚴不便說真話。
19、"他的內臣們跟在后面走,后中托著一條并不存在的后裙"一句揭露內臣的本質是。(3分)
20、這篇童話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3分)
A、擬人和想象B、比喻和夸張C、想象和象征D、想象和夸張
21、通過一個孩子講出真話,作者要表達怎樣的中心?(3分)
22、把文中寫皇帝神態(tài)的句子寫出來,分析其作用。(3分)
23、想象一下皇帝聽到議論之后的反映,請寫下來。(50字以內)(3分)
(二)
在一個很大很大的山谷邊上,有座大山,山上有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有許多條泉水在山腰上匯成一條山溪,從山上直瀉而下形成了美麗的瀑布。溪水灌溉著樹木,樹木長得越來越好。山下有一片片草地,草地上有各種各樣的鮮花,有紅的、黃的、紫的,非常美麗。大山、樹和泉水們是好朋友,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不久,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地方,覺得很美麗,于是這里成了一個風景區(qū),大家喜歡到這兒來玩,都說:"這座山真美!"
慢慢地,大山驕傲了。有一天,夏風撫摸著巖石,發(fā)出吱吱的響聲。大山說:"樹啊,你走吧。人們喜歡我,贊美我,不喜歡你。而你呢,你依靠我生存,你是寄生蟲!你還是滾走吧!"
樹聽了很生氣:"我走了的話,你會變矮、變丑,失去常態(tài)。"
大山卻說:"不會,我仍然會像往常那樣高大,那樣美麗。滾吧!不用多說。"
山上沒有了樹,少了颯颯的笑語聲,少了鳥兒的嬉戲聲,慢慢地游人也少了,大山暗暗嘆息。其實,他不知道,更大的悲劇還在后面呢。一天,一場大雨過后,山上小流里的山洪瀑發(fā)了,因為沒有樹的根部來保持水土,大量的土壤被帶走了,綠色的草地、鮮艷的野花也沒有了。山上從此變得荒涼了,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大山后悔了,他對小溪說:"我真不該趕走樹,現(xiàn)在,游人們都不來了,多冷清!你說怎么辦呢?"小溪只是搖頭,他也沒有辦法啊。于是大山天天流淚,懇求上天幫他把樹請加來。這一切感動了春姑娘。第二年春天,她勸回了樹,大山又披上了綠裝,游人又多了,小河又歡唱起來。
過了些日子,大山又驕傲起來,他以為:只要有他和樹就行了,便大聲向小溪嚷道:"你這個沒用的東西,只知道一天流呀流呀,如果沒有樹,我早就被你沖得亂七八糟。而且你十分軟弱,人們把你倒進什么樣的桶,你就變成什么形狀,一點兒主見也沒有,滾吧。"
小溪聽了后,非常傷心地說:"沒有我,你會干枯的。"
大山還是不聽勸告,趕走了小溪。
后來,大山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兒,大地枯裂了,樹葉黃了,落了,花凋謝了,到處一片凄涼景象。他實在受不了,忙對樹說:"樹啊,我又錯了,我們離開了水,真的是不能活下去了。"樹無力地點點頭。大山只好向上天乞求,太陽公公看見了,嘆了口氣。他把水變成水蒸氣,又把水蒸氣變成雨滴落下來。下雨了,大雨滋潤了第一寸土地,樹木活了,大地又有了生機。大山恢復了常態(tài),游人們又來到了這美麗的地方。
從此以后,大山再也不驕傲了,因為他已經懂得了:世界不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輕視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對的。
24、本文表達的主題思想是什么?(3分)
25、文中交待大山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幾次變化?其根源是什么?(3分)
26、文中景物描寫的特點是什么?(3分)
27、大山"后悔"的原因何在?(3分)
28、大山為什么"再也不驕傲了"?(3分)
29、如果從"環(huán)保"的角度,你受到哪些啟示,談一談。(3分)
(三)
鷹和鼴鼠(俄·克雷洛夫)
輕視從下面來的忠告是愚蠢的,首先應該考慮他們提出的是怎樣的忠告。
鷹王和它的鷹后是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遠離人類的森林。它們打算在密林深處定居下來;于是挑選了棵高大的枝繁葉茂的橡樹,就在最高的一根樹枝上開始筑巢,打算夏天在這兒孵養(yǎng)小鷹。
鼴鼠聽到這些消息,大著膽子來警告鷹王。
"這棵橡樹,"它說,"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幾乎爛光了,隨時都有倒掉的危險,最好不要在這兒居住。"
嘿,可不是怪于!老鷹需要借重鼴鼠的見識?那躲在洞里的鼴鼠!難道它否認老鷹的眼睛是銳利的嗎?這鼴鼠是什么東西,它竟膽敢干涉鳥大王的事情?
鷹王不跟鼴鼠多啰嗦,它瞧不起這樣的勸告。它立刻動手筑巢,當天全家就搬進去了。該是鷹后停止漫游的時候啦。一切都很順利,生出來的小鷹都是可愛的小家伙。
可是,一天早晨太陽正升起來的時候,鷹王打獵完了,帶著一家子的豐盛的早餐,從天空的高處飛回家來時,它看見它的那棵橡樹已倒掉了,它的鷹后,它的子女,都已經摔死了。
啊,慘重的是鷹王的悲憤。"我多么不幸啊,"它哭道,"因為我把最好的忠告當做耳邊風,命運就對我的驕傲給以這樣嚴厲的懲罰。我從來不曾料到一只鼴鼠的警告竟會是這樣千真萬確的,這豈不是怪事嗎?"
"因為你瞧不起我,"謙恭的鼴鼠答道,"你不肯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因此一定和樹根非常接近,樹根的好壞誰也沒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
30、就本文的內容而言,誰"輕視來自下面的忠告","下面的忠告"指的是什么?(3分)
31、找出文中直接的心理描寫,在下面打上橫線,并說說這段描寫表現(xiàn)了老鷹的哪些心理活動?(3分)
⑴
⑵
⑶
32、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將下列句子改寫成不帶問號的句子。(2分)
⑴難道它否認老鷹的眼睛是銳利的嗎?
⑵這鼴鼠是什么東西,它竟膽敢干涉鳥大王的事情?
33、從文中找出作者直接發(fā)表議論的文字,在文字下面打浪線,并說說這種議論的作用。(3分)
34、"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因此一定和樹根非常接近,樹根的好壞誰也沒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想一想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道理?(4分)
同步練習一參考答案
【語言基礎知識】
1、略
2、chèn chēng dí jì jiǎo fèn quān cì
3、銜 辨 裁 慨 蠟 急
4、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沒有主見。
欽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關員。
顯耀:這里是顯擺、炫示的意思。
妥當:穩(wěn)妥適當。
陛下:對君主的尊稱。
5、打敗 輕取 險勝 力挫
【語言表達訓練】
6、自欺欺人。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看不見衣服,都不愿讓別人認為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
7、謊言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只要將真相暴露在陽光下,謊言是無處藏身的。
8、這句話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強化諷刺意味,深刻地揭示了主題。騙子正是抓住人們虛偽的心理,設下這一騙局;皇帝之所以上鉤,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臣民們之所以講假話,也是因為害怕這一點。
9、皇帝認為最誠實、最有理智、最稱職的老部長,卻因為不愿讓人知道自己的“愚蠢”和“不稱職”而說假話,這就構成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諷刺效果。
10、⑴王莉的言外之意:“你應該注意公共衛(wèi)生,不能只顧自己。”⑵愛華的回答(舉例):“謝謝你的提醒,下次不會再這樣了!
【課內同步閱讀】
11、皇帝決定讓騙子做新裝。
12、揭示了皇帝自以為得計的愚蠢自私的本性! 13、騙子看準了皇帝虛榮、自私、窮奢極欲的心理,也看準了皇帝的左右都害怕
不稱職的或太愚蠢的惡名,決不敢戳穿他們的騙局,所以敢于欺騙皇帝!
14、AC
【課外拓展閱讀】
15、①beī ②nìng ③yāo
16、因為騙子說私生子和猶太人等出身卑劣之人是看不見這神奇的布,他們都怕別人知道自己出身有問題。
17、這個黑奴本來就出身低賤,他不擔心自己會失去什么,因此敢于說出真話。這樣寫更能襯托出國王、大臣、眾人的虛偽。
18、主要的改動有:①原作中說凡是“私生子和猶太人等出身卑劣之人看不見衣服”,安徒生把它改為“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②原作中由一個沒有財產繼承權的黑人來點破真相,安徒生則通過一個孩子的口來戳穿騙局。③原作以敘述為主,很少進行細節(jié)描寫;安徒生增加了許多具體的描寫。效果:經過這些改動,故事情節(jié)更加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更為典型,諷刺效果更為強烈,童話揭示的道理更具有普遍的意義。
同步練習二參考答案
1、安徒生;丹麥;《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2、略3、略
4、說"看不見"是一句真話,但敢于說真話就是"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在這樣的威壓之下,從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員,誰都自欺欺人。
5、點出皇帝愛慕虛榮,生活奢糜,是故事的引子。
6、略7、增強了童話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
8、皇帝的心理活動,依然是虛榮的繼續(xù)。
9、心理
10、是怕被說成愚蠢得不可救藥或不稱職而丟官。11、虛偽透頂,怕人家說他不配當皇帝。
12、反問;恐懼;驕橫
13、D
14、寫皇帝在隨員的陪同下親自看織布,皇帝由內心恐懼到嘴上叫好,揭露整個宮廷的愚蠢和虛偽。
15、怕別人認為自己是愚蠢的、不聰明的。
16、表示孩子還沒有受社會壞風氣的污染,能有勇氣講真話
17、都是感嘆號
18、C
19、虛偽,愚蠢(意思相近也可)
20、D
21、要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22、擺出更驕傲的神氣;表現(xiàn)皇帝的虛偽和愚蠢。
23、略(要有合理的想象,能用上夸張的手法會更好)
24、文章最后一句,或: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破壞一方,就會損壞自然環(huán)境。
25、兩次(或四次),大山驕傲,瞧不起別人。
26、簡明概括。
27、山變得荒涼,大山被人們遺忘。
28、因為他覺悟了,世界不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輕視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對的。
29、略
30、鷹輕視來自下面的忠告。指鼴鼠勸老鷹不要在這棵橡樹上筑巢的話。
31、⑴我不需要借重躲在洞里的鼴鼠的見識。⑵我的眼睛銳利是不可否認的。⑶鼴鼠怎么敢干涉我的事情。
32、略
33、第一段。這句話概括了本文內容,揭示了本文的中心。
34、知識來自于實際生活之中,來自于深入細致的觀察。其他意近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