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20年四川瀘州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阿九的家前面有一棵大榕樹。從小老人就說,那是古榕精,就算活了幾百歲,還是那樣都郁蔥蔥。在那片古榕樹的綠蔭下,小籃子會拉著阿九的大手,圍著大樹轉(zhuǎn)圈圈。這條街的街坊阿伯,會搖著蒲扇,吸著水煙,圍在一張不知年歲的石桌旁下象棋。婦女們會在這里擇菜、聊天……在這個南方的小城里,看上去平靜的生活會讓阿九忘記了戰(zhàn)爭的存在。
天上的飛機(jī),這幾天越來越多。原本湛藍(lán)的天空,被這些壞東西污染得不成樣子。阿九的師父才叔,曾經(jīng)望著天上飛過的那些黑家伙,往地上呸一口口水,然后咕嚕咕嚕灌進(jìn)大口大口的桑葚酒。
不知不覺就走過了渡口,原來還算繁華的碼頭一片死寂。以前停泊在這里的小貨船,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嗚咽的柳江河水在靜靜流淌。
再往前走,就進(jìn)了城門。雖已是凌晨兩點(diǎn),可沿街的騎樓卻依稀有著燈火。阿九定睛一看,那些在黑暗中隱隱約約的燈火竟然是一盆盆紙錢燃燒后發(fā)出的光亮。原本寧靜的空氣中傳來了高低起伏的悲戚哭聲,在寂靜的夜中,顯得悲涼而又凄清。
再往前走,阿九看到了大榕樹,它還在。
可是,它憔悴了。原本舒展到天空的枝葉,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軀干。樹下一片狼藉,石凳石桌東倒西歪。觸目驚心的一灘灘紅色印記,像詛咒的符號一樣刻在地面上。
“快點(diǎn)走,別停下。”一個聲音打斷了阿九的思緒。一個穿著黃色軍裝的人,惡狠狠地說。
阿九沒出聲,默默地把扁擔(dān)拽得更緊了。扁擔(dān)挑著的是才叔的畢生心血。
阿九是才叔的關(guān)門弟子。才叔的桑葚酒,是方圓幾十里最好的。全城最古老的酒曲,到才叔這一輩已經(jīng)傳了三代人。早些時(shí)候,進(jìn)城的日本人知道了才叔的桑葚酒。聽說司令山本五太郎特別好酒,所到之處總喜歡搜羅各地美酒。今天上午,他派了一個小分隊(duì)去了位于城郊的“才叔酒坊”。
阿九眼見著才叔被日本人用鋒利的刺刀抵著胸膛。平日頗有些骨氣的才叔卻一反常態(tài)地卑躬屈膝?粗攀迥樕夏钦~媚得快要垂到地面的胡子,阿九心里有說不出的厭惡。才叔把埋在地下快十年的酒壇子麻溜利索地挖出來,打包裝車。才叔說:“長官,這都是我酒坊里最好的酒,您拿回去給太君,好好嘗嘗。”
連同阿九在內(nèi)的所有伙計(jì)們,都為才叔的不爭氣憤怒著。阿九氣鼓鼓地把手里裝酒的大勺“撲通”扔在了老窖池旁。
才叔向阿九眨眨眼,把他叫到了身邊,耳語了幾句。
沒多久,才叔和阿九就被日本兵押著往城里走,連同滿滿一車的酒壇子和阿九扁擔(dān)上那一筐老酒曲。
……
幾年之后,城郊的墓園里常有人來祭拜在戰(zhàn)爭中被日本人殘害的親人。每逢清明,人們總會看到一個女孩和一個青年男人站在一塊石刻的墓碑前。兩人肅穆地佇立著,一動不動。
“小籃子,阿九,又來看才叔?”有相熟的人問道。
他們轉(zhuǎn)過頭沖著人們笑笑。阿九在心里又回憶起了那個熟悉又遙遠(yuǎn)的故事……
在才叔把酒曲帶到日本人的軍營之前,他找了個借口把阿九支開。山本五太郎犒勞軍隊(duì)的盛宴正在進(jìn)行中,軍營里的大部分人都在縱情狂歡,氤氳的酒香飄散在整個營房的上空。但沒過多久,只見軍營里傳來一聲巨響,隨后火光映天,哀嚎聲四起……
阿九仿佛又聽到了才叔那天在他耳邊輕聲說的話,“我在酒壇里放了白磷,只要溫了酒,就能讓這幫王八蛋全部上西天。阿九,記住,一定要活下去,你要把我的酒坊傳下去。”
小籃子拉拉阿九的手,“哥,想什么呢?”
阿九搖搖頭,定定地望著遠(yuǎn)處的山丘和初露的霞光。
那棵古榕樹依舊立在那排騎樓前,仿佛空氣中飄來了熟悉的桑葚酒香。
現(xiàn)在,已是1945年的夏天了。
(有刪改)
4.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文中劃線句的作用。(4分)
 
5.標(biāo)題“古榕酒香飄” 中“酒香飄”三字意蘊(yùn)豐富,請結(jié)合文意作簡要分析。(3分)
 
6.小說塑造阿九這個形象有何用意?請根據(jù)文意簡要回答。(4 分)
 
7.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阿九和小籃子又來到才叔的墓前,請你代阿九寫一段話,表達(dá)對才叔的思念與崇敬之情。要求: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突出人物品質(zhì),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80—100字。(5分)
 
二、 古詩文閱讀。(31分)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題。(17分)
【甲】小石潭記
唐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鐘山記
宋   蘇軾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dú)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