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論語·先進(jìn)第十一》原文、注釋、翻譯與解讀

[移動版] 作者:孔子

 

【原文】11.18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譯文】孔子說:"只有顏回差不多,可他經(jīng)常缺衣短食。子貢卻不相信命運去做生意,猜測行情經(jīng)常很準(zhǔn)確。"

【解讀】這一章有的人把它和上一章放在一起來解讀,也很有道理。單純的理解這一章感覺有些突兀。如果將其與前一章放在一起看,孔子評價顏回的意思應(yīng)該是說只有顏回的綜合素質(zhì)差不多,只是常常陷于精神的困頓。子貢不安于學(xué)問卻熱心買賣,還能經(jīng)常獲利。我看此章講述的子貢,孔子有強(qiáng)調(diào)興趣的意味。

【原文】11.19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譯文】子張問孔子怎么做好人?鬃诱f:"不跟著前人的腳步走,就很難進(jìn)入很高的境界。"

【解讀】我理解這一章子張是向孔子討教如何做好人、善良的人的問題?鬃咏o出的答案是要向圣人、偉人學(xué)習(xí)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愿望。事實上,一個人的成長最快速、最簡潔的辦法就是虛心向好人學(xué)習(xí),這也符合孔子的"見賢思齊"的思想;氐浇裉靵砜,我們除了向身邊的好人學(xué)習(xí)之外,還應(yīng)該多讀名人傳記,這是促使自我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

【原文】11.20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譯文】孔子說:"言論篤實的人可以稱許他為善人,但還要進(jìn)一步判斷,是真君子呢?還是偽裝出來的呢?"

【解讀】這一章我采用了孫欽善的解釋。言論篤實得到贊許也不一定就是真君子,需要進(jìn)一步的分析。實質(zhì)說的是看人怎么看的問題。

【原文】11.21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聽說一個道理就去做嗎?"孔子回答說:"有父兄在,怎么能夠聽到就去做呢?"冉有也問:"聽說一個道理就去做嗎?"孔子回答說:"聽到了就要去做。"公西華問老師:"子路問'聽到了就去做嗎?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問聽到了就去做嗎?您的回答是聽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問這是為什么?'"孔子說:"冉有做事退縮不前,所以我就鼓勵他大膽地做;子路膽子太大,好勇爭勝,所以我要約束他。"

【解讀】我們說孔子是圣之時者,在這一章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同一個問題,孔子的回答就因人而異。作為老師,孔子熟悉每一個學(xué)生的個性特點,根據(jù)沒人的不同特點而給予恰當(dāng)?shù)狞c撥和指點,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鬃幼鍪聫牟痪心啵蛉、因時、因事、因地而變,這就是智慧。

【原文】11.22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譯文】孔子在匡地被圍困,顏淵最后一個逃出來?鬃右姷剿笳f:"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顏淵回答說:"您還活著,我怎么敢去死呢?"

【解讀】我們可以仔細(xì)體會當(dāng)時的情境,師徒在那樣緊張的困境中,還能依然幽默風(fēng)趣地對面對,非常難得。這其中的情感百味混雜,師生之間,環(huán)境與人之間,需要體會才能明白。

【原文】11.23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譯文】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說是大臣嗎?"孔子回答說:"我以為你問誰呢?原來是問仲由和冉求啊。所謂的大臣,就是以道義侍奉國君,如果行不通就辭職不干,F(xiàn)在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具備做臣子的條件罷了。"季子然說:"那么他們是聽從長上的人嗎?"孔子說:"殺父弒君的人,他們是不會跟從的。"

【解讀】季子然這個人是季氏子弟,孔子對季氏家族沒有好感,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冉求又在季氏手下做事,問話背后有話,孔子也是巧妙地回答。

【原文】11.24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譯文】子路讓子羔做費地的長官?鬃诱f:"這是坑害別人家的子弟!"子路說:"那里有老百姓可以治理,有社稷可以祭祀,為什么一定要讀書,才算學(xué)問?"孔子說:"因為你這樣狡辯,所以我討厭巧嘴利舌的人。"

【解讀】子羔,也就是高柴,是子路的小師弟,小子路21歲。孔子的為學(xué)觀注重修德,但孔子認(rèn)為子羔年齡尚小,還不懂得權(quán)變。而子路的令孔子極為惱火,說他是狡辯。

【原文】11.25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而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yú),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閑坐?鬃诱f:"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歲稍長就受拘束。平常你們總說 '沒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們要怎么做呢?"

子路搶先回答說:"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外有大國軍隊的進(jìn)犯,內(nèi)有災(zāi)情饑荒,如果由我來治理,等滿三年,我就能使民眾勇敢并且明白道義和法規(guī)。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會怎么樣?"冉求回答說:"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能讓老百姓富足。至于禮樂教化,只能待君子去推行了。"

"公西赤,你呢?"公西赤回答說:"不敢說能做什么,但我愿意學(xué)習(xí)。宗廟祭祀之事,或者外交會見儀式,自己穿好禮服戴好禮帽,我愿意做個這樣的小相。"

"曾點,你會怎么樣?"曾點正在鼓瑟,瑟聲漸漸稀落,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齻人想的不一樣。"

孔子說:"沒關(guān)系,我們不過是各自談?wù)勚鞠蛄T了。"

曾點說:"先在沂河沐浴齋戒,然后登上雩臺,唱歌跳舞吟誦,以此奉獻(xiàn)上蒼,求得垂憐,得保風(fēng)調(diào)雨順。"

孔子感嘆地說:"我贊成曾點的想法。"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了后面。他問孔子說:"他們?nèi)徽f的話怎么樣?"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脑竿T了。"

曾點又問:"您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回答說:"治理國家要靠禮讓,他出言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曾點接著問:"難道冉求說的就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

孔子說:"怎么能說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

曾點又問:"只有公西赤談?wù)摰牟皇菄覇幔?

孔子說:"宗廟祭祀,外交會見,不是諸侯國的事又是什么?公西赤說他愿意做一個小相,那還有誰能做大相呢?"

【解讀】這一章是整部《論語》中較長的一章,集中談?wù)摰氖菐熗轿迦说脑竿。有述有評,人物個性鮮明,畫中有畫。曾點的回答很有道家的意味,儒道兩家文化,很值得細(xì)細(xì)品味。

查看更多論語 先進(jìn)資料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