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宋代文人》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宋代文人》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明代學者徐有貞說過:“宋有天下三百載,視漢唐疆域之廣不及,而人才之盛有過之”。宋代崇文抑武的國策,使文官有極高地位,“以儒治國”的國策和“以文為貴”的社會風氣促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優(yōu)越的社會環(huán)境、成熟的科舉制度、空前發(fā)達的圖書業(yè),為宋代人才輩出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為文化的繁榮與人才的興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樣的背景下,宋代作家不僅人才輩出,而且知識結構大都淹博融貫,呈現(xiàn)多能化、復合型特點,往往集政治、文學、學術于一身,涌現(xiàn)出很多通才作家,且多以斯文自任,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鮮明的群體意識。宋代之前,往往以政顯者拙于文,學術精者詞彩乏,能文學者則大都專擅一體,或以詩著,或以文名,兼美者則不常見。唐代大家如李、杜、韓、柳,李白稱“詩仙”,杜甫為“詩圣”,韓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藝林。在中國古代史上,他們只是以文學家垂青后世,其于史事、學術往往建樹無多。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貫追求“內(nèi)圣外王”之境界,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終生的奮斗目標和理想終端,而實現(xiàn)這種境界和理想,必須具備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除了個體的主觀努力之外,尚需有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宋代的知識分子無疑成為其前賢和后學共同艷羨的幸運者,時代和社會為他們提供了實踐或實現(xiàn)這種理想的機會與條件。宋廷的崇文國策和全社會性的興教辦學以及書籍業(yè)的繁榮,使得宋代學子能夠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砥礪學問,大面積、多層次、全方位地了解、學習、汲取前代文化的精華,從而滋養(yǎng)和提高個體素質;而大體公平競爭、機會均等的科舉之路,又為他們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提供了可能。故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學者、顯宦、文學于一身,全才、通才型作家不勝枚舉,諸如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文天祥等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識結構大多為綜合型、多層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點,這也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產(chǎn)物。宋代品評人物極重德、學、才、干,即品行、學問、辭章和能力。四者之中又以德行品質為最,故蘇軾《舉黃庭堅自代狀》謂庭堅“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偉之文妙絕當世”。而學、才、干三者,學為根本,為內(nèi)修之功,才華外溢為文章;而吏事政績顯才干、見能力,為其終極之目的。

宋代很多以文學名世者,實際上大都是深于學術、嫻于理政、尤精文學的綜合型通才。天圣六年,晏殊以“為學精勤,屬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聲”評薦范仲淹;至和三年,歐陽修以“學問文章,知名當世;守道不茍,自重其身;議論通明,兼有時才之用”向朝廷推薦王安石;熙寧二年,有人反對起用王安石,神宗反詰云:“文學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經(jīng)術不可任耶?”……這些事例充分說明,德行以下,經(jīng)術、文學、政事三個方面已成為當時評騭人物和選用人才的標準,而既然作為通行的標準,則此類集多能于一身的綜合型人才亦不會是少數(shù),故兩宋學術精深、文章博雅、政聲顯著者所在皆是。

宋代作家的通才性特點決定了其必然具有較強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他們不僅能夠鑒于古而通于今,視野開闊,氣魄宏大,而且具有一種高度自覺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在“以天下為己任”的同時,追求人格的完善。王禹偁以“主管風騷勝要津”自居;范仲淹“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歐陽修“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翼羽大道,扶持人心”;王安石“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曾鞏“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蘇軾“奮厲有當世志”……其抱負、志氣之宏大,正是宋人思想精神蓬勃向上的體現(xiàn)。而正是這種志氣和素養(yǎng),使得他們在學術、文章或政事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績,顯示了其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

1.下列對宋代文人及其知識結構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代文人中涌現(xiàn)出許多通才型作家,他們既有深厚的學養(yǎng),又能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又能做學術研究,還能擔任朝廷要職。

B.宋代文人的知識結構相對完善,這得益于宋代文人很好地學習前人成就,得益于宋以前的知識分子對知識結構的不斷探索和總結。

C.蘇軾評價黃庭堅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一句,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在德、學、才、干幾項中最看重德行品質的思想。

D.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學者、顯宦、文學于一身,王安石、范仲淹、蘇軾等就是其中的的杰出代表,他們心懷天下,一生成就卓著。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宋代重視文人的國策、優(yōu)越的社會環(huán)境、完備的科舉制度和空前繁榮的圖書業(yè),造成了宋代人才輩出的局面,使宋代“人才之盛”超過鼎盛時期的漢唐。

B.中國歷代知識分子都尊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但真正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只有宋代知識分子。

C.宋代品評人物極重品行、學問、辭章和能力;宋代出現(xiàn)很多通才型作家,是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必然。

D.宋代知識分子在學術、文章和政事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績,這完全得益于他們宏大的抱負、志氣和全面的素養(yǎng)。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和柳宗元,他們雖然文學成就突出,但在史事、學術方面卻少有建樹。

B.在宋代知識分子看來,“學”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才”是用文章表現(xiàn)其才能修養(yǎng),而通過吏事政績實現(xiàn)其“干”,才是人生終極目的。

C. 宋代以德行、經(jīng)術、文學、政事等作為選用人才的標準,從歐陽修推薦王安石,宋神宗反對非議,堅持任用王安石的事件中可見一斑。

D.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宋代知識分子總是“以天下為己任”,表現(xiàn)出一種高度自覺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

1、B 解析:“宋以前的知識分子對知識結構的不斷探索和總結”無中生有…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8頁)…3、D 解析:“高度自覺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是“完善自己的人格”的因,因果倒置。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