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實錄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實錄)

[移動版] 佚名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嘍(shi4)  裸索(luo3) 戈壁灘(ge1)無垠(yin1) 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挽悖簻嘏。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qū),這種地區(qū)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谷粒! o限:遼闊無邊! ∵吘墸貉剡叺牟糠。

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吳干的一篇文章,叫《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師:板書課題

師:(手指著“泊”字)同學們,我們注意這個“泊”字,偏旁是怎么寫的?

生(齊聲)三點水。

師:這說明“羅布泊”原來跟什么有關系?

生(齊聲)跟水有關系。

師:這個“泊”字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生(齊聲):湖泊的意思。

師:我們再看一看文章的題目,你能從這句話中讀出些什么信息呢?

生1:羅布泊已經消逝了。

生2:羅布泊是一個仙湖。

圣:“仙”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齊聲):美麗

師:哪個同學能把他的意思合起來說說?

生1:羅布泊是一個仙湖,后來消逝了。

師:對了,羅布泊曾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你再讀這個題目,你能讀出文章怎樣的感情基調?

生1:惋惜的。

生2:悲痛的。

師:還有難過的、遺憾的。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看一看——羅布泊的過去,羅布泊的現(xiàn)在。

師:(打出圖1)你瞧,這是現(xiàn)在的羅布泊,藍天下都是黃沙,一滴水也看不見。

師:(打出圖2)這也是今天的羅布泊,你瞧,土地都已經鹽堿化了。

師:(打出圖3)這棵樹叫胡楊,你看看,因為干涸,它死掉了。

師:(打出圖4)你再看,這是剛剛死掉的胡楊林。

師:(打出圖5)喲,看,這就是以前的羅布泊,你看,都是水。

師:(打出圖6)再看,這一片綠地,是曾引用羅布泊的水灌溉過的良田,你看,滿眼綠色,一片生機。

師:美麗的羅布泊怎樣會變成了現(xiàn)在連一滴水都沒有的羅布泊呢?同學們打開課本,請同學們先給課文的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然后以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比如默讀、高聲朗讀的方式把這篇課文讀一遍。

(生標自然段,接下來是自讀。大多數(shù)同學是出聲朗讀,少數(shù)學生默讀。師等所有學生都讀完后打出一幅再現(xiàn)羅布泊過去狀貌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能配合這個畫面的文段作為這幅圖片的解說詞。

生1: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生2:這里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

師:這幅圖片里有牛馬嗎?

生3: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師:這樣美麗的仙境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

生(眾):歡娛的、愉悅的、高興的。

師:哪位同學用歡娛的語氣給我們朗讀示范一下?

生1: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師:他的朗讀,就好象給我們的思維插上了兩只翅膀,把我們帶到了從前美麗的羅布泊。

師:(點擊鼠標,打出一幅展現(xiàn)羅布泊現(xiàn)在狀貌的圖片)同學們,文中的哪些文段可以作為這幅圖片的解說詞呢?

生1: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師:你告訴老師,此時的羅布泊是怎樣的?

生1:荒涼的。

師:這真讓人感到恐怖。這些文字該怎樣朗讀?哪位同學愿意示范朗讀一下?

生2(用蒼涼的語調):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天氣溫高達700C。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師:我們聽到了一個徹底荒涼的羅布泊。文中還有恰當?shù)恼Z段可以作為這幅畫的解說詞嗎?

生3: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師:這里,“裸露”的“裸”是什么意思?

生(齊):什么都沒有穿。

師:哦,全部暴露的意思。那“脫盡了”的“盡”又是什么意思?

生(齊):脫光了,一絲不掛的意思。

師:說“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說“大地在這里已脫盡外衣”, 這究竟是指什么?

生(眾):指大地的植被被破壞了。

師:只是一般性的破壞嗎?“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又表明什么?

生(眾)指植被被全部破壞,大地被嚴重傷害。

師:對了,這種描寫生動極了,用宋丹丹的話說就是不是一般的神,那是——相當?shù)纳瘛?/p>

師:老師有個問題,那就是——作者為什么不直接說大地的植被被破壞,而要說“大地脫盡了外衣”呢?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從修辭的角度看,這是什么修辭方法呢?

生(眾):擬人。

師:在這兒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有什么意義嗎?

(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一問題,顯得不知所措)

師:這里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了大地以生命,羅布泊像人一樣,暴露在700C的高溫下,怎么不痛苦呢?我仿佛能聽到它痛苦的呻吟聲。同學們這段解說詞又該如何朗讀呢?有哪位同學想試一試嗎?

生(讀):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