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八年級語文教案

《新聞兩則》導學案及答案

[移動版] 1609541375

1.《新聞兩則》導學案

設計  龍的故鄉(xiāng)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的特點,把握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

2、品讀文中生動、準確、精辟的語言。

3、認識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學習重點】

把握新聞的內(nèi)容,揣摩文章準確、簡潔的語言,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自主預習案】

1、常識填空。

①新聞,又叫________,它的結構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聞寫作必須注意記敘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聞的特點是觀點________ 、內(nèi)容________ 、報道________ 、語言________ 。

2、時代背景及作者簡介。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解放軍堅決執(zhí)行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舉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全面大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于21日凌晨發(fā)起了渡江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開始后,新華社連續(xù)發(fā)表了毛澤東寫的兩則新聞《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nèi)線作戰(zhàn),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fā)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zhàn)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xù)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這則新聞發(fā)電之日正是遼沈戰(zhàn)役勝利結束之后,淮海戰(zhàn)役的前夜。 

作者簡介:毛澤東,新中國的締造者,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

3、當一回播音員,模仿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的語氣和語速,反復朗讀這兩則新聞,體會在讀新聞時應怎樣把握重音、語調(diào)、情感和節(jié)奏,并給下面加點的字詞正音。

區(qū)域(   ) 潰退(   )  銳不可當(   )  殲滅(   ) 要塞(   )綏靖(   ) 阻遏(   )  管轄(   )      逃竄(   ) 蕪湖(   )

4、選詞填空。 

(1)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    )敵陣,橫渡長江。(越過、沖破、擊潰) 

(2)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    )了。(沖破、突破)

5、分別用一兩句話或一段話來概括兩則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則:                                                                                                                                                                                             

第二則:                                                                                                             

【課內(nèi)探究案】

一、 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頭巷議呢?(報紙、電視、電腦……)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nèi)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并讓我們來共同研讀兩篇來自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板書課題)

明確教學目標。

檢測學習預習情況。

二、 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速讀新聞。

1、快速默讀,找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六要素。

人物:                                                      

時間:                                                      

地點: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                                            

經(jīng)過和結果:                                                

2、閱讀新聞,還要注意它的結構的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nèi)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xiàn)主題,是對導語內(nèi)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說說《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是什么,從哪幾方面總領了全文;它的主體部分分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在一起的。

(二)研讀新聞。

3、研討:為什么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的,為什么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

(三)品讀新聞。

4、比較下邊每組中的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共渡過三十萬人。

②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二十四小時內(nèi)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提示:注意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①結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較語句的感情色彩。)

5、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試試從文中找出其它的詞語或句子加以說明。

(四)自主學習第二則新聞。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自主學習第二則新聞。

自學提綱:

6、速讀新聞,理清新聞六要素。

7、把全文劃分為五個層次。

8、問題探究:本文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zhàn)績?

9、品讀,品味新聞語言。

比較下邊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為什么。

①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②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建立了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而且擴大了根據(jù)地。我們的根據(jù)地不僅鞏固了,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的擁護。

(提示:注意從語言的生動形象性上比較。)

10、比較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三、結合目標,有效訓練。

從近期報紙上找一則你最喜歡的新聞進行分析,分別找出該則新聞的六要素、結構要素以及進行適當?shù)狞c評,具體的闡述你喜歡它的原因。

【拓展檢測案】

●課內(nèi)語段閱讀。

①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②(  )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③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④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⑤至發(fā)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  )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處敵軍抵抗較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zhàn)中,我已(  )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qū),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⑦我軍前鋒,業(yè)已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1.請用一句話(不超過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號中依次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A、不料 剩下 頑固 消滅     B、不料 余部 頑強 殲滅

C、不想 剩下 頑強 打敗     D、不巧 余部 頑固 擊退

3.第⑥句中加點的“擊潰”一詞能否改為“擊退”,為什么?

4.第⑥句中加點的“占領”一詞與“控制”一詞能否互換,為什么?

●課外語段閱讀。

本報華盛頓1月28日專電  記者張允文報道:今天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升空約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罹難。這是美國宇航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國進行56次載人宇宙飛行活動中,發(fā)生在空間的第一次大災難。1967年發(fā)射阿波羅飛船時,曾經(jīng)發(fā)生過發(fā)射臺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員喪生。

……

美國宇航局官員表示,在搜集和徹底研究全部數(shù)據(jù)之前,他們對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測,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據(jù)來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專家們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飛機的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和龐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據(jù)研究了錄像帶的專家說,問題可能出現(xiàn)在外掛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著200萬升液態(tài)氫和液態(tài)氧,用以推動航天飛機進入軌道。爆炸時,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斷裂,把兩個固體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專家認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跡象。

5.選文第一段電頭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6.選文第一段電頭之后的文字是這則新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這是美國宇航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這句話中,“這”指代的內(nèi)容是什么?

8.用一句話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9.美“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升空爆炸后,美國宇航局官員表示了什么態(tài)度?

10.選文第二段中哪些語句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論,只是推測?

附答案:

【自主預習案】

1、①消息  標題  導語  主體  結語  背景    ②人物  時間 地點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  經(jīng)過  結果  ③鮮明  真實  及時  簡明準確  2、略。  3、yù  kuì  ruì  wú  jiān  sài  suí  è  xiá  cuàn    4、沖破  突破   5、《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時間、地點和戰(zhàn)況,指出了戰(zhàn)局的發(fā)展趨勢,分析了敵敗我勝的原因。《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報道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南陽,以及其軍事上的重大意義。 

【課內(nèi)探究案】

1、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華里長江戰(zhàn)線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 經(jīng)過與結果: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完。 2、其導語是開頭兩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    這一導語從渡江作戰(zhàn)兵力、戰(zhàn)線(即渡江區(qū)域)、戰(zhàn)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部分分三個層次,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渡江作戰(zhàn)情況。第二層次開頭說時間,“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與第一層次開頭“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層末的議論說到戰(zhàn)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zhàn),說到督戰(zhàn)原因:“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苯又猿靶鞑目谖钦f:“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边@一句在二、三層之間起了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3、中路軍首先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zhàn),文勢也涌起高潮。  主體,三路三個層次,看三個層次的銜接,一氣呵成。中路和西路,都從時間說起,這樣并列,層次分明,又緊相銜接。說了西路戰(zhàn)況之后,又合起來有所議論,議論最后一句是“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話題從“西面”轉向“東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轉到了下一層。可見,作者是很注意一層與一層之間的銜接的,所以全文流轉順暢,一氣呵成。  4、第一小題,第2句好。“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用“越過”表現(xiàn)不出經(jīng)過戰(zhàn)斗。“渡至”比“到達”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岸男r內(nèi)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zhàn)順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達這些意思。

第二小題,第2句好。“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有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斗力,倘說“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無感情色彩,且與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復。 

5、語言的準確、概括。(所謂準確,就是要準確反映事實。)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詞,準確表明當時九江尚未解放的狀況,避免了歧義。又如“我東路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精確到日到時。 

②再如“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準確表現(xiàn)了我軍指揮部運籌帷幄,指戰(zhàn)員胸有成竹的狀況。

 ③還有全文最后,就分別用了“殲滅”及“擊潰”(不是籠統(tǒng)地說“消滅”或說“打垮”)“占領”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進了一步,江陰要塞已為我所用),對長江是“封鎖”(不準船只自由通航),對鐵路則用“切斷”(堵住了敵人從鐵路逃跑的退路)。這些動詞用得非常準確,這就有助于“真實”地反映戰(zhàn)況,又能恰切表明我軍銳不可當?shù)臍鈩荨?

 ④ “突破”準確表現(xiàn)了戰(zhàn)斗過程;(“越過”的對象是靜態(tài)的,) “渡至”,準確表現(xiàn)了水戰(zhàn)進軍的特點;(“到達”,泛,) “24小時內(nèi)”,時限明確,(“共”,時限不明,一般化,)“即已”,準確表現(xiàn)了神速特點。(“現(xiàn)在”,時界相對模糊,)“至發(fā)電時止”,時界更為確切; “余部”,軍事術語,準確得體,(“剩下的”,表達內(nèi)容模糊。) 

⑤用詞準確還表現(xiàn)在對某些概念的適當限制上,如說西路軍所遇之抵抗是“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所遇之抵抗則“較為頑強”,這就非常恰切地表現(xiàn)了敵我雙方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貶抑敵人,而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或正面或反面)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結果就在21日那一天”,盡管時間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充滿嘲諷蔑視的語氣,“正是……那一天”既對“督戰(zhàn)”“認為很鞏固”構成強烈諷刺,又證實了的確“不起絲毫作用”。敵人“不料”,我軍“突破”,“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對比鮮明,既可見敵人狼狽,又可見我軍神勇。感情色彩鮮明。

 ②第4小題①句,對戰(zhàn)況、戰(zhàn)果的介紹比較籠統(tǒng),不夠準確之外,也不夠鮮明。而②句中,“整天激戰(zhàn)”介紹了戰(zhàn)況,“殲滅及擊潰”更鮮明的報道了敵軍慘敗狀況,“廣大地區(qū)”既準確說明了并非全境,又鮮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陰要塞”鮮明的表述出“封鎖長江”的確鑿態(tài)勢,更切實可信。將“東路軍”改為“我軍”在不影響準確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親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③鮮明生動,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還很多。例如“百萬大軍”、“1000余華里”、氣勢豪邁,排山倒海,“沖破”、“橫渡”、“突破”,勝利豪情,激動人心;又如我軍的“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與敵軍的“紛紛潰退,毫無斗志”,贊揚與藐視之情,對比鮮明;再如“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一系列動詞,鮮明的寫出了我軍一個又一個戰(zhàn)果,富有動態(tài),正如大軍如潮,鐵流難當?shù)男蝿荩坶熡辛,激情昂揚。本文這種語言特點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報道內(nèi)容的需要。  6、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zhàn)線近百個師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各地區(qū)。在我強大的野戰(zhàn)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jīng)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jù)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個據(jù)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7、(1)導語 ,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2)背景材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3)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原因。(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5)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暗淡。 8、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zhàn)績,也可以說明守敵為什么棄城南逃。

 9、①句好。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10、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zhàn)役結束,淮海戰(zhàn)役前夜。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zhàn)與敵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于歷史上南陽所發(fā)生的重要戰(zhàn)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zhàn)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lián)歷史與現(xiàn)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拓展檢測案】

1.我東路軍順利突破敵軍防線,渡過南岸。  2.B  3.不能。因為“擊潰”是打垮、打散的意思,而“擊退”是打退的意思,兩個詞表達的程度不同。用“擊退”不能突出我軍的英勇善戰(zhàn),勢不可擋。  4.不能。因為兩詞含義不同,“占領”是“取得”這地方,而“控制”不僅有“取得”之意,而且有“已在我軍掌握之中”之意。 5.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時間及記者姓名。  6.導語  7.“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8.概述“挑戰(zhàn)者”號爆炸情況及事故嚴重的程度。  9.在搜集和徹底研究全部數(shù)據(jù)之前,美國宇航局官員對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測,不表示任何看法。   10.“據(jù)……專家說”“可能”“有的專家認為……的跡象”等詞語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論,只是推測。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