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七年級語文教案

傷仲永導(dǎo)學(xué)案及答案

[移動版] 1609541375

5、傷仲永

設(shè)計: 龍的故鄉(xiāng)

【學(xué)習(xí)目標】

1、  能流暢地朗讀課文,掌握朗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  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guān)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3、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揣摩精當(shù)恼Z言。

【學(xué)習(xí)重點】

學(xué)習(xí)寓事于理的寫作方法

【學(xué)習(xí)難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自主預(yù)習(xí)案】

1、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

日扳_____ 仲永環(huán)謁_____于邑人   

不能稱____前時之聞    泯_____然眾人矣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世隸耕_______   未嘗識書具______    借旁近與之_____  

稍稍賓客其父______ 余聞之也久______ 從先人還家_______ 

卒之為眾人_______ 今夫不受之天______ 父異焉________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______ ;_______  稱前世之聞________

3、對下面句中的“之”“于”進行解釋,然后歸類文中的“之”“于”。

忽啼求之                       之:

借旁近與之                     之:

余聞之也久                     之:

不能稱前時之聞                 之:

卒之為眾人                     之:

環(huán)謁于邑人                     于:

于舅家見之                     于:

賢于材人遠矣                   于:

受于人者不至                   于:

4、翻譯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3)其受之天也,賢于才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課內(nèi)探究案】

一、情景導(dǎo)入,明確目標。

1、題目解讀

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哀傷,嘆息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

2、走近作者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罷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文體資料

本文是一篇隨筆。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1、方仲永五歲作詩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三歲時作的詩已經(j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從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資聰慧        B、平庸無奇           C、日益衰退           D、與日俱增

(2)產(chǎn)生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是:(     )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學(xué)

2、作者為什么對方仲永才能出眾的幼時階段詳寫呢?

3、請用“‖”將議論部分分為兩個層次,并歸納出各層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層:                                                                   

第二層:

三、結(jié)合目標,有效訓(xùn)練。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1、我能解釋下面各句中劃線的詞語。

①世耕 ②指物作詩立

③稍稍賓客其父 ④日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2、我能判斷出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B.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C.余聞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3、我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4、用自己的話說說: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最想對他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對他說:

【拓展檢測案】

古代有不少勤奮好學(xué)的成語典故,請寫出成語、人物典故各兩個。

有關(guān)勤奮好學(xué)的成語:、

勤奮好學(xué)的人物典故:、

【教(學(xué))后記】

   

   

   

   

   

   

   

   

   

   

   

   

   

   

   

   

   

   

   

   

   

   

   

   

   

第五課《傷仲永》答案

1.pān  yè   chèn    mǐn      

2. 屬于  曾經(jīng)  給     名詞用作動詞,意思以賓客之禮相待 語氣助詞,表停頓  跟隨     最后  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對……感到詫異  牽、引;拜訪   相當    

3. 之:它,指書具,代詞。  他,指仲永,代詞。  這,指仲永聰慧過人這事,代詞。  的,助詞。  舒緩語氣,無實意,不譯,助詞。  于:到,介詞。  在,介詞。  比,介詞。  從,介詞。   4. 略

5、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jīng)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xué)”。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6、.指物作詩立就  文理皆有可觀者  不能稱前時之聞  泯然眾人矣   ⑴C   ⑵D    

7、分層:……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  層意: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jié)局更加可悲。

8、①屬于;②完成;③以賓客之禮相待;④通攀,牽,引。

9、、 C(應(yīng)為余聞之也/久)

10 ①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

11、 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2、 是一個貪圖小利、目光短淺的人;示例:一個人的天資再好,沒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13、(1)背著(2)有時  (3)敬佩  (4)交換

14、人喜歡學(xué)習(xí),雖然死了但是精神還存在;(如果)不學(xué)習(xí),雖然活著,(我們)叫他沒有靈魂的空殼。(行尸走肉:比喻不動腦筋、無所作為、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15、(1)學(xué)習(xí)要勤奮;(2)學(xué)習(xí)要虛心請教;(3)學(xué)習(xí)應(yīng)不怕險阻艱辛;(4)學(xué)習(xí)應(yīng)多讀書,勤積累;(5)人要有所作為,必須趁年輕多學(xué)習(xí),等等。略

16、懸梁刺股、囊螢映雪、學(xué)而不厭等;蘇秦懸梁刺股、孫康映雪讀書等。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