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五冊

談中國詩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移動版] 作者:佚名

 

一 你讀過不少中國詩,也讀過一些外國詩,你認為中國詩有哪些特征?作者對中國詩的特征是怎樣闡述的?你怎樣評價作者的觀點?

設題意圖:高中生已經(jīng)讀過一些外國詩,更讀了不少中國詩,應該對中國詩的特點有一些認識。因此引導學生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閱讀課文,可以與作者更好地溝通,對中國詩的特征有更深的認識。

參考答案:

第一問。中國詩的特征,可依學生的認識自由理解,共同探討。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邊閱讀課文,邊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理解本文講到的中國詩的特點。注意要引導學生用例子說明,不要進行空泛的議論?蓞⒄照n文研討進行討論。

第二問。作者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在中外詩歌的比較中,得出中國詩的特征。課文舉了大量典型的例子,運用巧妙的比喻,在談笑風生之中,把中國詩的四個特征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1.從詩歌發(fā)展的歷史說,中國詩與西洋詩相反。西洋詩是:史詩?戲劇詩?抒情詩。中國詩是:抒情詩?戲劇詩,沒有史詩。中國的抒情詩“早熟”,但“早熟”帶來“早衰”。

2.篇幅短小,追求在簡短的篇幅中包含著悠遠的意味。西方也有人主張詩要短小,但西方的“短”還是比中國的“短”長得多。

3.富于暗示性,“言有盡而意無窮”。西方讀者最看重中國詩的這一特征。中國詩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fā)和影射的作用。

4.筆力輕淡,詞氣安和。中國也有“厚重”的詩,但比起西洋詩來,還是輕柔得多。

第三問。作者在課文中的觀點盡管有權威性,但也有可議之處。因為作者是從他自己的欣賞習慣出發(fā)來評論詩歌的,是一家之言。盡可以倡導學生各抒己見。

二 課文用了許多精妙的比喻,顯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歡的比喻,說說它們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巧妙的比喻,也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參考答案:

例如,為了說明中國詩的發(fā)展的超常性,作者用中國畫的發(fā)展作了相應的類喻,“譬如中國繪畫里,客觀寫真的技術還未發(fā)達,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種‘純粹畫’的作風”;然后聯(lián)系印度的《百喻經(jīng)》一語道破天機。

為了說明中國的詩歌之短,作者借用了一西方的短語“輕鳶剪掠”,輕巧自在,憑人去遐想。錢氏作比喻,重文采亦重哲理──“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體也許正是詩心的產(chǎn)物,適配詩心的需要。比著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逼渲械览砀窍喈斏羁痰。

其他如把中國詩中的狂放比喻為“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妙”中凸現(xiàn)了一個“準”字。

文章又在比喻中結尾:“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個安頓歸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因遠征增添了甜蜜!庇星橛欣恚c破了比較文學之于研究者的關系。

三 聯(lián)系課文,比較曹操的《觀滄!泛推障=鸬摹吨麓蠛!罚瑢懸黄欢僮值亩涛,評說它們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異同。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體會中國詩的特征。

參考答案:

提示:內(nèi)容上,《致大海》贊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發(fā)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苦悶,表現(xiàn)詩人在殘酷專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队^滄!钒汛蠛K茉斐梢粋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偉的藝術形象,作者通過寫大海抒發(fā)自己政治家、軍事家的博大胸懷和壯志豪情。

形式上,《致大海》是自由體詩!队^滄!肥枪朋w詩。

(可以按中國詩的幾個特征逐一比較)  談中國詩 資料目錄

查看更多談中國詩 參考答案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