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4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26題。
(一)城南
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11.下列四首詩與《城南》體裁相近的是( )(2分)
A.《蒹葭》 B.《將進(jìn)酒》
C.《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D.《長歌行(青青園中葵)》
12.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圖”,發(fā)揮想象把它描繪出來。(2分)
答:
13.這是一首哲理詩,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答: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4.解釋下面加點(diǎn)的詞。(2分)
①米粟非不多也( ) ②委而去之( )
15.《孟子》說服力極強(qiáng),結(jié)合全文分析其語言特色。(3分)
答:
(三)
關(guān)羽字云長,河?xùn)|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與先主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
旋,不避艱險。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dāng)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 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dāng)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dāng)破臂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y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節(jié)選自《三國志·關(guān)羽傳》,有刪改)
16.解釋下面加點(diǎn)的詞。(2分)
①既而遼以問羽( ) ②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 )
17.翻譯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譯文:
18.下列與“羽嘗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C.百里溪舉于市 D.帝感其誠
19.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菩薩、道稱天尊。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概括說明關(guān)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
(四)
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謂“出水芙蓉”;有時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開花;木芙蓉是木本植
2016年山東省德州市中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物,屬落葉性灌木,秋天開花。由詩詞字句前后的內(nèi)容用詞,可推斷所稱“芙蓉”所指為何。凡詩詞內(nèi)容所言,屬夏季景觀或水生植物,則所言之“芙蓉”當(dāng)為荷花。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fēng)細(xì)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和杜荀鶴《春宮怨》“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所指均為荷花。凡詩意可判斷所描述為秋季景觀、木本植物、生長在岸上,且和菊(黃花)或桂同時出現(xiàn)者,所言之“芙蓉”當(dāng)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已言明此“芙蓉”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節(jié)選自潘富俊《草木緣情》,有刪改)
20.本文主要采用 說明方法有哪些?請簡要分析。(3分)
答:
21.下面詩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還是木芙蓉?結(jié)合選文簡析。(2分)
十月芙蓉花滿枝,天庭驛騎賜寒衣。
——宋代劉兼《宣賜錦袍設(shè)上贈諸郡客》【
答:
(五)傘鋪街
李漢榮
①人在天日晴爽的時候,人在天日晴爽的時候,常常是記不起傘的。所以先人才留下了叮嚀:飽帶干糧晴帶雨傘。這句樸素的老話,被一輩輩人們重復(fù)著。
2016年山東省德州市中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閨女,出門別忘帶把傘。”
“娘,我記住了。”
“我兒,傘在門后掛著,記住走時帶上。”
“爹,我會帶上的。”②就這樣,叮囑帶傘的爹娘走遠(yuǎn)了,記著帶傘的兒女也走遠(yuǎn)了,一代代的人都打著傘走遠(yuǎn)了。
③只有上蒼把下不完的雨,藏在江里海里,存在云里霧里,準(zhǔn)備在每一個人的路上,隨時潑下來。
④所以,當(dāng)我每一次走過傘鋪街,我的眼睛似乎突然有了重瞳,有了多重視力,我從臨街的門里看到了更多的門,從院子里看到了更深的院子,從人群里看見了更多的人群,從已沒有傘的門面上看見了很多的傘,很多年代的傘,很多樣式的傘。我看見木傘、荷葉傘、棕皮傘、布傘、油布傘、尼龍傘;我看見了唐朝制傘的人,宋朝賣傘的人,清朝修傘的人,民國打傘的人,我還看見不知哪個朝代的粗心后生,可能是唐朝吧,那是個氣魄宏大、情思奔放的年代,這后生有點(diǎn)大大咧咧,出門忘了帶傘,走到半路下雨了,他衣 衫都濕了,路途遙遠(yuǎn),雨還在下,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于是,他在雨地里跑著,差點(diǎn)撞著了一個挑著一筐韭菜叫賣的老漢,他慌忙道歉,他終于找到了傘鋪街,他走進(jìn)了賣傘的鋪?zhàn),?dāng)他謝過店家,打著傘上路,那雨點(diǎn)兒打在傘上,就有點(diǎn)平平仄仄的韻味了,一首唐詩,而且是一首意境溫潤、對仗工穩(wěn)的律詩,就在傘下問世了。我還看見,那是民國,新式的“洋傘”剛剛流行,傘鋪街也突然洋氣起來了。那一對年輕人緊挨著走在一個傘下,男的舉著傘,女的手里還拿著一本書,在雨點(diǎn)兒的掩護(hù)下,他們說著生活的煩惱和打算,傾訴著細(xì)微的情感。時大時小的雨落在傘上,時而砰砰颯颯,時而滴滴答答,有時,嘩啦啦,一下子就把傘上的積雨灑下來,好像把青春的苦悶都灑下來了——這變化著的雨聲,恰到好處地掩護(hù)了他們一路的交談和小小的秘密,他們就在那雨聲里漸漸走遠(yuǎn),走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