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以下黑色字為原文,藍色字為注釋,紅色字為翻譯。手機版由于轉碼的原因,可能無效,請在電腦版下查看。本文末尾還附有本文解析,歡迎查看。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①,直抵甘泉,迺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山堙谷②,千八百里。道未就③。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會稽,并海上④,北走瑯邪。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⑤,未反⑥。
①道:路經(jīng),經(jīng)由。②:同“塹”。挖掘。堙:填,堵塞。③未就:沒有完工。就,完成。④并(bàng,棒):依傍,沿著。⑤禱山川:祭祀山川之神,祈求保佑。禱,向神靈祝告祈福。⑥反:同“返”,返回。
始皇打算巡游天下,路經(jīng)九原郡,直達甘泉宮。就派蒙恬為他開路,從九原到甘泉,打通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然而,這條通道沒能完成。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天,御駕外出巡游會稽,依傍著大海,向北直奔瑯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轉回禱告山川神靈。蒙毅還沒有返回。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常從。高雅得幸于胡亥①,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已也,因有賊心②,迺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陰謀③,立胡亥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請之。使者以蒙恬屬吏④,更置⑤。胡亥以李斯舍人為護軍⑥。使者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⑦,怨之。
①雅:平素,一向。幸:寵愛。②賊心:殺害人的惡毒之心。③陰謀:暗中策劃。④屬吏:交給主管官吏處理。⑤更置:易換,代替。⑥這一句《史記會注考證》引方苞曰:“‘胡亥’二字衍!鄙崛耍喝斡新殑盏拈T客。⑦用事:當權、執(zhí)政。
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鎖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jīng)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趙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寵幸,打算立胡亥繼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懲處他而沒有袒護他,于是就產(chǎn)生了殺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劃,擁立胡亥為太子。太子擁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擬定公子扶蘇和蒙恬死罪。扶蘇自殺后,蒙恬產(chǎn)生懷疑,又請求申訴。使者就把蒙恬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職務。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擔任護軍。使者回來報告時,胡亥已經(jīng)聽到扶蘇的死訊,當下就打算釋放蒙恬。趙高唯恐蒙氏再次顯貴當權執(zhí)政,怨恨他們。
毅還至,趙高因為胡亥忠計,欲以滅蒙氏,乃言曰:“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①,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俞弗立②,則是不忠而惑主也③。以臣愚意,不若誅之!焙ヂ牰得梢阌诖。前已囚蒙恬于陽周。喪至咸陽⑤,已葬,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⑥,舉劾之⑦。
①先帝:指始皇。②俞:通“愈”。越,更加。③惑:迷惑、蠱惑。④系:拘禁。⑤喪:喪車,靈柩。⑥求:搜羅,尋求。⑦舉劾:列舉罪過而彈劾之。劾,揭發(fā)罪狀。
蒙毅祈禱山川神靈后返回來,趙高趁機表示替胡亥盡忠獻策,想要鏟除蒙氏兄弟,就對胡亥說:“我聽說先帝很久以前就選賢用能,冊立您為太子,而蒙毅勸阻說:‘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賢明有才能而長久拖延不讓冊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實而又盅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淺見,不如殺死他。”胡亥聽從了趙高的話,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來。在此以前,已經(jīng)把蒙恬囚禁在陽周。等到秦始皇的靈車回到咸陽,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極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趙高最得寵信,日日夜夜毀謗蒙氏,搜羅他們罪過,檢舉彈劾他們。
子嬰進諫曰:“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顏聚①,燕王喜陰用荊軻之謀而倍秦之約②,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后勝之議③。此三君者,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④。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為不可。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⑤,獨智者不可以存君⑥。誅殺忠臣而立無節(jié)行之人⑦,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
①秦派王翦攻趙,趙遣李牧、司馬尚禦之。秦利用郭開“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壁w王遷中了秦國的反間之計,使趙蔥、顏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被殺。(詳見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燕王喜”句:此句指燕太子丹派荊軻以獻秦王仇人樊於期人頭和燕地督亢地圖的名義刺殺秦王政事。按燕王喜十四年、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派蔡澤使于燕,以明秦不欺燕;蔡澤事燕三年后,燕太丹質于秦,以明燕不欺秦。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太子丹自秦逃歸,并著手準備刺殺秦王。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王政十九年(前228)荊軻辭太子丹入秦謀刺秦王(詳見卷八十六《刺客列傳》)。這里不說燕太子丹“陰用荊軻之謀而倍秦之約”,蓋燕王喜是當時燕國的國君。陰,暗地里。倍,通“背”。背棄。秦之約,指燕與秦互不相欺之約。③這一句是指前221年,秦伐齊,齊王建聽信國相后勝的意見,向秦國投降。詳見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故世忠臣,指前代忠臣。④變古:改革陳規(guī)、歸制。殃及:遭受禍害。殃,禍害。⑤輕慮:草率地考慮問題。⑥獨智:剛愎自用,自以為是。⑦節(jié)行:節(jié)操、品行。
子嬰進言規(guī)勸說:“我聽說過去趙王遷殺死他的賢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顏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荊軻的計謀而背棄秦國的盟約,齊王建殺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勝的計策。這三位國君,都是各自因為改變舊規(guī)喪失了他們的國家而大禍殃及他們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而國君打算一下子就拋棄他們,我私下認為是不可以的,我聽說草率考慮問題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不可以用來保全國君。誅殺忠良臣子而起用沒有品行節(jié)操的人,那是對內使大臣們不能相互信任而對外使戰(zhàn)士們渙散斗志啊,我私下認為是不可以的。”
胡亥不聽。而遣御史曲宮乘傳之代①,令蒙毅曰:“先生欲立太子而卿難之②。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③!”毅對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則臣少宦,順幸沒世④,可謂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shù)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非敢飾辭以避死也⑤,為羞累先主之名⑥,愿大夫為慮焉,使臣得死情實。且夫順成全者,道之所貴也⑦;刑殺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⑧,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⑨,故立號曰“繆”⑩。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⒀。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于諸侯⒁。故曰‘用道治者不殺無罪,而罰不加于無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聽蒙毅之言,遂殺之。
①乘:乘坐。傳:驛車,傳達命令的馬車。②難:責怪,非難。③圖:考慮。④順幸:遂順心意、獲得寵幸。沒世:死,一直到死。⑤飾詞:粉飾言辭。⑥羞累:以牽連先主的名譽為羞恥。⑦貴:推崇,崇尚。⑧殺三良:以三位良臣為秦穆公殉葬而死。見卷五《秦本紀》。三良,指子車奄息、仲行、鍼虎。⑨罪百里奚:百里奚原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捉住他的楚人那里贖回來并“授之國政”的(見卷五《秦本紀》),其獲罪為秦穆公所殺事,不見于史而《風俗通·皇霸篇》有載。⑩立號曰“繆”:謚號叫“繆”。“繆”作為謚號,有二音二義。一是音、義均同“穆”,為美謚;二是音、義均同“繆”,為惡謚,有繆誤的意思。蒙毅認為是惡謚。因攻邯鄲事,白起與秦王意見不合,被賜死。(詳見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太子少傅費無忌以無寵于太子,常讒惡太子,后又誣陷太子謀反,楚平王召太子太傅伍奢責問,伍奢勸平王不要聽信讒言而疏遠骨肉之親。費無忌又進讒言,謂不殺伍奢父子終為國患,平王遂殺伍奢及其子伍尚。詳見卷四十《楚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⒀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政見不合,太宰嚭日夜在吳王面前讒言蠱惑,伍子胥被賜死。詳見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⒁籍:通“藉”,狼藉。引申為名聲很壞。一說“記其惡于“史籍”。
胡亥聽不進子嬰的規(guī)勸。卻派遣御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說:“先主要冊立太子而你卻加以阻撓,如今丞相認為你不忠誠,罪過牽連到你們家族,我不忍心,就賜予你自殺吧,也算是很幸運了。你反復地考慮吧!”蒙毅回答說:“要是認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輕時作官為宦,就能順意得寵,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說是能順應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認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來,相差太遠了,我還有什么懷疑的。先主舉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積慮,我還有什么話敢進諫、還有什么計策敢謀劃呢!不是我借口來逃避死罪,只怕牽連羞辱了先主的名譽,希望大夫為此認真考慮,讓我死于應有的罪名。況且順理成全,是道義所崇尚的;嚴刑殺戮,是道義所不容的。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判處百里奚以不應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給予評定為‘繆’的稱號。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這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過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對他們的非議,認為他們的國君不賢明。因此,在各諸侯國中名聲狼藉。所以說:‘用道義治理國家的人,不殺害沒罪的臣民,而刑罰不施于無辜的人身上!M蠓蛘J真地考慮!”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圖,聽不進蒙毅的申訴,就把他殺了。
下一篇:史記·李斯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