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譯注
【說明與解析】
本篇雖以“梁孝王世家”名篇,實(shí)際載述孝文三王劉武、劉參、劉勝的行事。善舉著以包之,是《史記》多見的一種寫法。
漢王朝統(tǒng)治地位得以穩(wěn)定之后,為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必然要逐步消減同姓王的權(quán)勢,這就決定了劉武家族衰敗命運(yùn)的必然性。但驕橫也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劉武依仗其母竇太后對他的溺愛、孝景帝對他的放縱,驕橫恣睢!俺鲅咱嫞胙跃,因?yàn)槲茨芾^承帝位,怨恨并暗殺議臣十余人,以致險(xiǎn)遭殺身之禍,最終憂郁而死。其子又依仗他受寵,或恣行忘禮,或?yàn)E殺無辜。五人中四人的封國被廢除,甚至有的被貶為庶人。湯諧《史記半解》云:“一篇寫太后之溺愛梁王,正所以幾危梁王,為千秋炯戒。后寫罍樽事,則又見梁王這急于貨寶,正所以危其后人也。然財(cái)物多太后所賜,則禍胎仍太后所貽,而溺愛這失益見矣。至其文境沉雄于淡泊深志之中,具生龍活虎之勢,哪得不令人嘆絕!”
梁孝王劉武,是孝文帝的兒子,與孝景帝為同母兄弟。他的母親是竇太后。
孝文帝共有四個(gè)兒子:長子為太子,就是孝景帝;次子名武;三子名參;四子名勝。孝文帝即位第二年(前178),封劉武為代王,封劉參為太原王,封劉勝為梁王。過了兩年,遷代王為淮陽王。把代國的封地全部劃歸太原王,號為代王。劉參在位十七年,于孝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去世,謚為孝王。孝王的兒子劉登繼位,這就是代共王。代共王在位二十九年,于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去世。共王的兒子劉義繼位,這就是代王。過了十九年,漢朝擴(kuò)充關(guān)塞,以常山為界,遷代王為清河王。改遷時(shí)在武帝元鼎三年(前114)。
起初,劉武封為淮陽王的第十年,梁王劉勝去世,謚為梁懷王。懷王是孝文帝最小的兒子,比其他的兒子更受到寵愛。第二年,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劉武初受封為梁王,是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梁王自起初受封為代王到改封為梁王,前后為王已十一年了。
梁王十四年(前165),入朝。十七年,十八年,連年入朝,并留在京師,到第二年才回到自己的封國。二十一年又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去世。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又入朝。那時(shí)皇上尚未立太子;噬吓c梁王宴飲,曾經(jīng)在閑談時(shí)說:“千秋萬歲之后,傳位于梁王你!绷和踔t虛地推辭。他雖然明知這不是真心話,但心中暗喜。太后也同樣高興。
那年春天,吳、楚、齊、趙等七國反叛。吳、楚先攻擊梁國的棘壁,殺死數(shù)萬人。梁孝王據(jù)守睢陽城,命韓安國、張羽等人為大將軍,抵抗吳、楚之兵。吳、楚受阻于梁,不敢越過梁國向西進(jìn)兵,和太尉亞夫等人相持了三個(gè)月。吳、楚破滅,計(jì)算功勞,梁國所斬殺俘獲的吳、楚軍隊(duì)的數(shù)目和朝廷大略一樣多。次年,朝廷立太子。后來梁王因是皇上的親兄弟,立有大功,又受封于大國,據(jù)有天下肥沃的土地。其封地北以泰山為界,西達(dá)高陽,共有四十余城,多數(shù)是大縣。
梁孝王,是竇太后的小兒子,很受寵愛,所得到的賞賜不計(jì)其數(shù)。于是,梁孝王建造東苑,方圓三百多里,擴(kuò)展睢陽城至七十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筑架空通道,從宮殿連接到平臺長達(dá)三十多里。有天子賞賜的旌旗,外出隨從千乘萬騎。到處馳馬狩獵,排場之壯盛擬似天子。出入宮殿,清道禁絕行人,言“警”稱“蹕(bì,畢)。攬四方豪杰,自崤山以東的游說之士,像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人,莫不盡歸梁國。公孫詭多有奇特怪誕之計(jì),初次拜見梁王,梁王賜他千金,官職做到中尉,梁國稱他“公孫將軍”。梁國鑄造了許多兵器,弓箭、戈矛之類就有數(shù)十萬件,府庫的金錢近萬億,珠玉、寶器等京師還多。
二十九年(前150)十月,梁孝王入京晉見景帝。景帝派使者拿著符節(jié),駕著皇帝乘坐的駟馬車,到關(guān)前迎侯梁王。朝見景帝后,呈上奏折請求留在京師,因?yàn)樘蠛軐檺坌⑼醯木壒实靡垣@準(zhǔn)。孝王入宮則陪侍景帝同乘步輦,出宮則同車游獵,到上林苑去射鳥獸。梁國的侍中、郎官、謁者只須在名簿上登記上姓名,使可以出入天子殿門,和朝廷的官員沒有區(qū)別。
十一月,皇上廢黜栗太子,竇太后想要讓孝王作繼承人。大臣和袁盎等人勸阻景帝,竇太后的動議受阻,從此也就不再提讓梁王作繼承人這件事。因?yàn)檫@件事很秘密,世人沒有誰知道。梁王于是辭別朝廷回歸封國。
這年夏天四月,皇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和參與議嗣的大臣,就和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暗中派人刺殺袁盎和其他參與議嗣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緝捕兇手,未獲。于是天子懷疑梁王,捕獲到兇手,果然是梁王所主使。于是景帝派遣使者不斷往來于至梁國的路上,到梁國去反復(fù)按驗(yàn),逮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藏匿在梁王的后宮。使者責(zé)問二千石官員很急迫,梁相軒丘豹和內(nèi)史韓安國進(jìn)諫梁王,梁王才命令羊勝、公孫詭都自殺,之后把他們交出來;噬弦虼嗽购蘖和。梁王恐懼,于是派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向太后認(rèn)罪,請求寬宥,這才得到寬恕。
皇上的怒氣逐漸消釋,梁王便上書請求朝見。到達(dá)函谷關(guān)后,茅蘭勸梁王乘坐布車,只帶兩個(gè)騎兵入京,躲藏在長公主的園囿之中。朝廷派使者迎接梁王,而梁王已經(jīng)入關(guān),隨從車馬都在關(guān)外,不知梁王所在。太后哭泣道:“皇上殺了我的兒子!”景帝為此憂恐。于是梁王背著刑具俯伏在宮廷門下,認(rèn)罪自請?zhí)幜P,太后、景帝非常高興,相對哭泣,兄弟之情又如以前。然后把梁王隨從官員悉召入關(guān)。然而景帝漸漸疏遠(yuǎn)梁王,不再和他同乘車輦了。
三十五年(前144)的冬天,梁王又入京朝見。呈上奏折請求留住京師,皇上沒有答應(yīng)。梁王回到封國后,心神恍忽不樂。到北方的良山打獵,有人獻(xiàn)上一頭牛,牛足長在背上,孝王對它感到厭惡。六月中旬,得了熱病,過了六天就病死了。謚為孝王。
孝王孝敬母親,每次聽說太后生病,吃不下東西,睡不好覺,常想留在長安侍候太后。太后也疼愛他。得知梁王病故,竇太后哭得很悲痛,不進(jìn)飲食,說:“皇上果然殺了我的兒子!”景帝為之悲哀,憂懼,不知所措。和長公主商量,于是分梁國為五國,把孝王的五個(gè)兒子全封為王,五個(gè)女兒也都封給她們湯沐邑。把這些措施上奏給太后,太后才變得高興起來,特地因景帝的這種處置加了一次餐。
梁孝王長子劉買繼承王位,被封為共王;次子劉明被封為濟(jì)川王;三子劉彭離被封為濟(jì)東王;四子劉定被封為山陽王;少子劉不識被封為濟(jì)陰王。
梁孝王未死時(shí),財(cái)產(chǎn)多得以億萬計(jì)算,無法計(jì)數(shù)。死后,他府庫所余的黃金尚有四十多萬斤,其他財(cái)物也相當(dāng)于此。
梁共王三年(前141),景帝去世。共王在位七年而死,他的兒子劉襄繼位,這就是平王。
梁平王劉襄十四年(前123),梁平王的母親是陳太后。共王的母親是李太后。李太后,是平王的親祖母。平王的王后姓任,叫任王后。任王后很受平王劉襄的寵受。當(dāng)初,孝王在世時(shí),有一個(gè)罍(léi雷)樽,價(jià)值千金。孝王告戒后人,要好好保管罍樽,不得送給別人。任王后聽說卻想得到罍樽。平王祖母李太后說:“先王有遺命,不得把罍樽送給別人。其他的東西即使價(jià)值億萬,任你自取。”任王后執(zhí)意要得到這個(gè)罍樽。平王劉襄徑直使人開啟府庫取來罍樽,賜給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朝廷的使者來梁國,李太后要親自向使者訴說此事,平王劉襄和任王后攔阻她,關(guān)上門,李太后和他們爭門奪路,手指被門縫夾住,終于未能見到朝廷的使者。李太后私下和食官長以及郎中尹霸等人通奸,于是平王和任王后派人以此暗示勸阻李太后,李太后因?yàn)閮?nèi)有yín亂的行為,也就作罷了。后來李太后病故。她生病的時(shí)候,任王后未曾請安問;死了,又不居喪守孝。
元朔年間,睢陽人有名叫類犴(àn,岸)反的,有人侮辱了他的父親,這個(gè)人和淮陽太守的門客同車外出,太守門客下車離去,類犴反在車上殺死他的仇人便逃走了。淮陽太守很生氣,以此責(zé)備梁國二千石官員。二千石以下的官員緝捕類犴反非常緊急,就逮捕了類犴反的親屬。類犴反知道梁國宮中的隱秘事,于是向朝廷上書報(bào)告,詳細(xì)說出平王和祖母為罍樽而爭執(zhí)的前后情況。當(dāng)時(shí)丞相以下的官員知道了這件事,想借此打擊梁國的高級官吏,奏文終于讓天子知道了。天子交給官吏調(diào)查審問,果然有這件事。公卿奏請皇上廢黜平王劉襄為平民。天子說:“李太后有yín亂的行為,梁王劉襄又沒有良好的太師太傅,所以陷于不義!庇谑窍鳒p梁國八城封地,把任王后斬首于市。梁國還剩下十城。劉襄在位三十九年去世,謚為平王。他的兒子劉無傷立為梁王。
濟(jì)川王劉明是梁孝王的兒子,孝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由桓邑侯晉封為濟(jì) 川王。七年后,因射殺中尉犯罪,朝廷中的有關(guān)主事官員奏請誅殺濟(jì)川王,天子不忍心殺他,廢黜劉明為平民,貶遷到房陵,封地歸屬朝廷,變?yōu)榭たh。
濟(jì)東王劉彭離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受封為濟(jì)東王。二十九年后,劉彭離驕縱兇悍,沒有人君的風(fēng)范,夜晚私下和他的奴仆、亡命少年幾十人去打劫殺人,掠取別人的財(cái)物以為樂事。他所殺的人被發(fā)覺的就有一百多,全國都知道,沒有人敢夜間外出。被他殺的人的兒子上書告發(fā)。朝廷中有關(guān)主事官員奏請誅殺他;噬喜蝗绦模阉麖U黜為平民,貶遷到上庸,封地歸屬朝廷,變?yōu)榇蠛涌ぁ?/p>
山陽哀王劉定是梁孝子的兒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受封為山陽王。在位九年而死,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屬朝廷,變?yōu)樯疥柨ぁ?/p>
濟(jì)陰哀王劉不識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受封為濟(jì)陰王。在位一年而死,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屬朝廷,變?yōu)闈?jì)陰郡。
太史公說:梁孝王雖然因?yàn)槭翘熳佑H兄弟、太后愛子的緣故,受封于肥沃之地為王,也正趕上國運(yùn)隆盛,百姓富足,所以能夠增殖其財(cái)貨,擴(kuò)建宮室,車馬服飾和天子相似。然而,這樣做也屬于僭越行為了。
褚少孫先生說:我做郎官時(shí),從宮殿中喜好說長論短的老郎官那里聽說過梁孝王的事跡。我私下認(rèn)為使梁孝王怨恨不滿,要圖謀不軌,想做皇帝,是從朝廷中惹出來的。當(dāng)時(shí)的太后是國家的女主,因?yàn)樘蹛坌鹤拥木壒,想讓梁王為太子。朝中大臣不及時(shí)直說這樣做不可以的情由,而一味阿諛奉承,凈管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情,私下討好太后以求得到賞賜,這不是忠臣!假如大臣們都能說出像魏其侯、竇嬰說出的那番堂堂正正的話,怎么會有后來的禍患?景帝與梁孝王家宴,侍候太后飲酒,景帝說:“在我千秋萬歲之后,把帝位傳給你梁王!碧鬄榇撕芨吲d。竇嬰在宴席前,伏地諫道:“漢朝的法制規(guī)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xiàn)在皇上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guī)定呢!”當(dāng)時(shí)景帝沉默不語。太后心里也很不愉快。
從前周成王和年幼的小弟弟站在樹下,他拿起一片桐葉對弟弟說:“我以此封你。”周公聽見了,向前拜見道:“天王分封弟弟,很好。”成王說:“我只不過和他開玩笑罷了。”周公說:“作為君主沒有不當(dāng)?shù)呐e動,不應(yīng)該有開玩笑的話,說了就一定要做到。”于是就把應(yīng)縣封給小弟。從此以后,成王終生不敢有戲言,說的話一定做到!缎⒔(jīng)》上說:“不合法度的話不說,不合道理的事不做。”這是圣人的明訓(xùn)啊。當(dāng)時(shí)皇上不應(yīng)該用那種好聽的話對梁王許愿。梁王上有太后可以倚重,驕傲縱恣已經(jīng)很久,多次聽景帝許愿之言,要千秋萬歲后把帝位傳給梁王,可是實(shí)際上不這樣做。
另外,諸侯王朝見天子,根據(jù)漢朝的制度,應(yīng)當(dāng)一共只見四次。剛到京城時(shí),入宮晉見,謂之“小見”;到了正月初一的清晨,捧著皮墊擺上璧玉向皇帝道賀正月,謂之“法見”;再過三天,皇帝為侯王設(shè)下酒宴,賜給他們金錢財(cái)物;再過兩天,諸侯王又入宮“小見”,然后辭別歸國。一共留居長安不過二十天。所謂“小見”,即在宮內(nèi)不拘大禮相見,飲宴于王宮禁地,這不是一般士人所能進(jìn)入的。現(xiàn)在梁王西入長安朝見皇上,趁此留居宮中,將近半年。他入宮和皇上同輦而坐,出宮與皇上同車而乘;噬弦钥浯蟮难栽~諷示他將來要做皇帝而實(shí)際上又不能兌現(xiàn),以致使梁王口出怨言,圖謀叛逆,于是又跟著為他擔(dān)憂,這不是背離事理太遠(yuǎn)了嗎?除了大賢大德之人,不懂得謙恭退讓。按漢朝的禮儀制度,朝見皇上慶賀正月,通常是一王和四侯一起朝見,十多年才進(jìn)京一次。而今梁王卻常連年入京朝見,并久留于京。俗語說:“驕縱的孩子不懂得孝順。”這話說得不錯(cuò)啊。所以對諸侯王應(yīng)當(dāng)替他們設(shè)置好的太師太傅,讓忠正敢言之士為相輔佐他,就如汲黯、韓長孺等人那樣,敢于直言極諫,這怎么還會有禍患發(fā)生呢!
聽說梁王西入京師朝見,謁見竇太后,家人相見,和景帝一起陪坐在太后面前,他們母子、兄弟之間高興地說貼心話。太后對景帝說:“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樣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給你。”景帝跪在坐席上抬起身子說:“是。”宴罷出宮,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經(jīng)術(shù)的大臣說:“太后說了這樣的話,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齊回答說:“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為皇帝的太子!本暗蹎柶渲械牡览,袁盎等人說:“殷商的傳統(tǒng)親其兄弟,所以傳位于其弟。周朝的傳統(tǒng)尊其祖先,所以傳位于其子。殷商的傳統(tǒng)崇尚質(zhì)樸,質(zhì)樸就效法上天,親其親人,所以傳位于弟。周朝的傳統(tǒng)崇尚華美,華美就效法大地,尊是敬的意思,敬其本原,所以傳位于長子。周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嫡孫。殷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其弟。”景帝說:“你們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齊回答說:“現(xiàn)在漢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應(yīng)當(dāng)立兒子。正因?yàn)檫@樣,所以《春秋》以此指責(zé)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兒子而傳位給弟弟。其弟繼位為國君死后,又把君位歸給他的哥哥的兒子。其弟的兒子爭奪君位,認(rèn)為自己應(yīng)當(dāng)接替父親身后之位,于是殺了宣公的兒子。因此國家大亂。禍患不斷。所以《春秋》說:‘君子尊崇遵循正道,宋國的禍亂是宣公造成的!嫉日埱笾]見太后說明這個(gè)道理!痹坏热巳雽m謁見太后說:“太后說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誰?”太后說:“我再立皇帝的兒子!痹坏热讼蛱箨愂隽诉@樣一些史實(shí)情況:宋宣公不立應(yīng)當(dāng)繼位的嫡子而發(fā)生禍亂,禍亂延續(xù)了五代而不斷絕,以及不克制小的私心便會遺害大義。太后聽了,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興了,隨即讓梁王歸回封國。梁王聽說這種意見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們來,于是派人來殺袁盎。袁盎回頭看到刺客,說:“我就是所說的袁將軍,你不會弄錯(cuò)人吧?”刺客說:“正是你!”刺客殺了袁盎,丟棄了他的劍,劍插在袁盎的身上。查看那把劍,是剛剛磨過的。查問長安城中制作或磨礪刀劍的工匠,工匠說:“梁國郎官某人曾來磨過這把劍!币源说弥索,察覺陰謀,便派遣使者追捕兇手。光是梁王所要?dú)⒌拇蟪季陀惺嗳,?zhí)法的官吏窮究其根源,梁王謀反的端倪已經(jīng)十分明顯地顯露出來。太后為之食不下咽,日夜哭泣不停。景帝為此很擔(dān)憂,問辦法于公卿大臣,大臣認(rèn)為遣精通經(jīng)術(shù)的的官吏去處理,才可解除太后之憂。于是派遣田叔、呂季主去處理此案。這兩人都精通經(jīng)術(shù),識大禮。結(jié)案歸來,走到霸昌廄,取火把梁王謀反的證辭全部燒掉,只空手來回奏景帝。景帝問:“案子辦得怎么樣?”回奏說:“梁王不知情。參與其事的人,只有他的寵臣羊勝、公孫詭等人罷了。臣等謹(jǐn)按律令誅殺了他們,梁王平安無恙。”景帝很高興,說:“趕快去謁見太后!碧蟮弥⒖唐饋碜燥,心情恢復(fù)了平靜。所以說,不精通經(jīng)術(shù)、不懂古今大禮的人,不可以委任為三公及左右近臣。孤陋寡聞之人,如同從管中窺天一樣。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
孝文帝凡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參;次子勝①。孝文帝即位二年②,以武為代王,以參為太原王,以勝為梁王。二歲,徙代王為淮陽王。以代盡與太原子③,號曰代王。參立十七年,孝文后二年卒④,謚為孝王。子登嗣立,是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十年卒⑤,子義立,是為代王。十九年,漢廣關(guān)⑥,以常山為限⑦,而徙代王王清河。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⑧。
初,武為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謚為梁懷王。懷王最少子,受幸異于他子。其明年,徙淮陽王武為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⑨。
①勝: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也作“勝”,卷十《孝文本紀(jì)》以及《漢書·文帝紀(jì)》、《漢書·諸侯王表》、《漢書·文三王傳》等則作“揖”。②孝文帝即位二年:即前178年。③這一句的意思是說,把代國的封地全部劃歸太原王。與:給予。④孝文后二年:漢文帝后元二年,即前162年。⑤元光二年:前133年。元光,漢武帝的第二年號(前134—前129)。⑥廣關(guān):擴(kuò)展關(guān)塞。⑦限:界限。⑧元鼎三年:前114年。元鼎,漢武帝的第五個(gè)年號(前116—前111)。⑨通歷:共經(jīng)歷。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①,留②,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fù)入朝。是進(jìn)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③,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后傳于王④。”王辭謝。雖知非至言⑤,然心內(nèi)喜。太后亦然。
①比年:連年。按,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未載十七年來朝。②留:指留在京師。③燕飲:指較隨便的家宴。燕,通“宴”,安閑。④千秋萬歲:君王死的諱辭。⑤至言:深切中肯的話,真心話。
其春,吳、楚、齊、趙七國反①。吳、楚先擊梁棘壁,殺數(shù)萬人。梁孝王城守睢陽②,而使韓安國、張羽等為大將軍,以距吳、楚③。吳、楚以梁為限④,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⑤。吳、楚破,而梁所破殺虜略與治中分⑥。明年,漢立太子。其后梁最親,有功,又為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⑦,西至高陽,四十余城,皆多大縣。
①吳、楚、齊、趙七國反:漢景帝三年(前154),吳王劉濞聯(lián)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濟(jì)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為了反對朝廷的削藩政策,發(fā)動大規(guī)模叛亂。其中的膠西、膠東、濟(jì)南、菑川四國都是由齊國分出來的。這里用“齊”概指這四個(gè)諸侯國。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②城守:據(jù)城守御。③距:通“拒”,抵御。④限:阻隔。⑤相距:相持。⑥略:大約。中分:對半分,相等。⑦界:以……為界。
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于是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fù)道①,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②。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③。東西馳獵,擬于天子④。出言⑤,入言警⑥。招延四方豪桀⑦,自山以東游說之士⑧,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⑨。公孫詭多奇邪計(jì),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梁號之曰公孫將軍。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數(shù)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⑩,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①復(fù)道:樓閣間有上下兩重通道,其架空者稱復(fù)道。又名閣道,俗稱天橋。②連屬:連接,連續(xù)。③千乘萬騎:古時(shí)一車四馬謂之“乘”,一人一馬謂之“騎”。這里極言出從車輛、人馬之多!端麟[》引《引宮儀》云:“天子法駕三十六乘,大駕八十一乘,皆備千乘萬騎而出也!雹軘M:比擬,類似。⑤:亦作“蹕”。古代帝王出行時(shí)止人清道謂之“蹕”。⑥警:警戒。以上兩句相互為文,即出入皆警蹕。⑦桀:通“杰”。⑧山:指崤山。⑨屬:類。⑩百巨萬:億萬。巨萬,一億。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jié)乘輿駟馬①,迎梁王于天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②,出則同車游錯(cuò),射禽獸上林中③。梁之侍中、郎、渴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④,與漢宦無異。
①節(jié):符節(jié),使者所持的信物。乘輿:皇帝和諸侯乘坐的車子。駟馬:古時(shí)一車套四馬,因稱四馬之車或車之四馬為“駟”。②輦:這里指輦車,即在宮中乘坐的人拉車,后世稱為步輦。③上林:苑名。苑內(nèi)放養(yǎng)禽獸,供帝王射獵。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南。④著籍:在名薄上登記。引:導(dǎo)引。
十一月,上廢栗太子①,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所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guān)說于景帝②,竇太后義格③,亦遂不復(fù)言以梁王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辭歸國。
①栗太子:劉榮,栗姬所生。②關(guān)說:諫阻。③義格:動議受阻。義,通“議”。格,受阻礙。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①。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剌殺袁盎及他議臣十余人②。逐其賊,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③,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望于道,覆按梁④,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后宮。使者責(zé)二千石急⑤。梁相軒丘豹及內(nèi)史韓安國進(jìn)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⑥。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⑦。然后得釋。
①膠東王:劉徹,即后來的漢武帝。②陰:暗中,暗地里。③意:懷疑。④覆按:反復(fù)檢驗(yàn)審查。覆,通“復(fù)”。按,查驗(yàn),審查。⑤二千石:漢代官吏祿等級,這里用以指代這個(gè)等級的官吏。⑥怨望:怨恨,責(zé)怪。望,埋怨。⑦長公主:皇帝的姊妹,此指文帝長女館陶公主劉嫖。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guān),茅蘭說王①,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于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guān),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于是梁王伏斧質(zhì)于闕下②,謝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復(fù)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guān)。然景帝益疏王③,不同車輦矣。
三十五年冬,復(fù)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忽忽不樂④。北獵良山,有獻(xiàn)牛,足出背上,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卒,謚日孝王。
①說:勸說。②斧質(zhì):古代殺人刑具。質(zhì),同“锧”,殺人時(shí)作墊用的砧板。闕:宮闕,帝王居住的地方。此指宮門。③益:逐漸。④忽忽:恍忽不安的樣子
孝王慈孝①,每聞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寢,常欲留長安侍太后。太后亦愛之。及聞梁王薨,竇太后哭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景帝哀懼,不知所為。與長公主計(jì)之,乃分梁為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②。于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說,為帝加一餐。
梁孝王長子買為梁王,是為共子③;子明為濟(jì)川王;子彭離為濟(jì)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jì)陰王。
孝王未死時(shí),財(cái)以巨萬計(jì),不可勝數(shù)。及死,藏府余黃金尚四十余萬斤④,他財(cái)物稱是⑤。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為平王。
①慈:孝敬奉養(yǎng)父母。②湯沐邑:漢代稱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③共:通“恭”。謚號用字。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正作“恭”。④藏府:府庫。藏存東西的地方。⑤稱:相副,相當(dāng)。
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陳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親平王之大母也①。而平王之后姓任,曰任王后。任王后甚有寵于平王襄。初,孝王在時(shí),有罍樽②,直千金③。孝王誡后世,善保罍樽,無得以與人。任王后聞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無得以罍樽與人。他物雖百巨萬,猶自恣也④!比瓮鹾蠼^欲得之⑤。平王襄直使人開府取罍樽⑥,賜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漢使者來,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閉門,李太后與爭門,措指⑦,遂不得見漢使者。李太后亦私與食官長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亂,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fēng)止李太后⑧,李太后內(nèi)有淫行,亦已。后病薨。病時(shí),任后未嘗請、幔晦,又不持喪⑩。
①大母:祖母。②罍樽:罍形酒器。罍:器名,青銅制或陶制,形圓或方,用以盛酒或水。③直:同“值”。④自恣:放任,自便。⑤絕:極,非常。⑥直:徑自,徑直。⑦措:軋,夾住。⑧風(fēng):通“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⑨請。赫埌矄柌 "獬謫剩壕訂适匦。
元朔中①,睢陽人類犴反者,人有辱其父,而與睢陽太守客出同車。太守客出下車,類犴反殺其仇于車上而去。睢陽太守怒,以讓梁二千石②。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執(zhí)反親戚③。反知國陰事④,乃上變事⑤,具告知王與大母爭樽狀,時(shí)丞相以下見知之,欲以傷梁長吏,其書聞天子。天子下吏驗(yàn)問,有之。公卿請廢襄為庶人。天子曰:“李太后有淫行,而梁王襄無良師傅,故陷不義!蹦讼髁喊顺牵瑮n任王后首于市。梁余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謚為平王。子無傷立為梁王也。
①元朔:漢武帝第三個(gè)年號(前128—前123)。②讓:責(zé)備。③執(zhí):捉拿。④陰事:秘密不可告人的事。此指上文任王后與李太后爭罍樽事。⑤上變事:向朝廷報(bào)告突然發(fā)生的非常事件。
濟(jì)川王明者,梁孝王子,以桓邑侯孝景中六年為濟(jì)川王①。七歲,坐射殺其中尉②,漢有司請誅③,天子弗忍誅,廢明為庶人,遷房陵,地入于漢為郡。
濟(jì)東王彭離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jì)東王。二十九年,彭離驕悍,無人君禮④,昏暮私與其奴、亡命少年數(shù)十人行剽殺人⑤,取財(cái)物以為好。所殺發(fā)覺者百余人,國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殺者子上書言。漢有司請誅,上不忍,廢以為庶人,遷上庸,地入于漢,為大河郡。
山陽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山陽王。九年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為山陽郡。
濟(jì)陰哀王不識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jì)陰王。一歲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為濟(jì)陰郡。
①孝景中六年:漢景帝曾兩次改元,第一次改元史稱中元,第二次改元史稱后元!靶⒕爸辛辍奔辞144年。②坐:因犯……罪。③有司: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官吏為有司。這里指有關(guān)官員。④禮:禮儀,風(fēng)范。⑤行剽:從事?lián)尳佟?/p>
太史公曰:梁孝王雖以親愛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①,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財(cái)貨②,廣宮室,車服擬于天子③。然亦僭矣④。
①會:適逢,遇上。②植:通“殖”。增殖,積累。③車服:車馬服飾。④僭:超越本分。
褚先生曰:臣為郎時(shí),聞之于宮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稱道之也。竊以為令梁孝王怨望,欲為不善者①,事從中生②。今太后,女主也,以愛少子故,欲令梁王為太子。大臣不時(shí)正言其不可狀③,阿意治、,私說意以受賞賜⑤,非忠臣也。齊如魏其侯竇嬰之正言也⑥,何以有后禍?景帝與王燕見⑦,侍太后飲,景帝曰:“千秋萬歲之后傳王!碧笙矏。竇嬰在前,據(jù)地言曰⑧:“漢法之約,傳子適孫⑨,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帝約乎!”于是景帝默然無聲。太后意不說。
①欲為不善:指個(gè)企圖繼承帝位事。②中:指宮中。③時(shí):及時(shí)。④阿意:曲從人意。治小:指管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⑤私說意:指暗地里辦些使太后感到滿意的事。說,同“悅”。⑥齊:皆,全。正言:指下文應(yīng)“傳子適孫”而不應(yīng)“傳弟”的話。⑦燕見:亦作“宴見”,謂帝王閑暇時(shí)召見臣下。燕,通“宴”。⑧據(jù)地:指稽首至地。⑨適(dí,敵)孫:嫡長孫。適,同“嫡”。封建宗法制度下稱正妻為“適”。有時(shí)指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shí)也專指正妻所生的長子。
故成王與小弱弟立樹下①,取一桐葉以與之,曰:“吾用封汝!敝芄勚M(jìn)見曰:“天王封弟,甚善!背赏踉唬骸拔嶂迸c戲耳②!敝芄唬骸叭酥鳠o過舉③,不當(dāng)有戲言,言之必行之。”于是乃封小弟以應(yīng)縣。是后成王沒齒不敢有戲言④,言必行之。《孝經(jīng)》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此圣人之法言也⑤。今主上不宜出好言于梁王。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驕蹇日久⑥,數(shù)聞景帝好言⑦,千秋萬世之后傳王,而實(shí)不行。
①弱:年少。②直:只,但。③過舉:錯(cuò)誤的、不恰當(dāng)?shù)呐e動。④沒齒:沒世,一輩子。⑤法言:格言。⑥驕蹇(jiǎn,揀):不順從,傲慢。⑦數(shù):多次。
又諸侯王朝見天子,漢法凡當(dāng)四見耳。始到,入小見①;到正月朔旦②,奉皮薦璧玉賀正月③,法見④;后三日,為王置酒,賜金錢財(cái)物;后二日,復(fù)入小見,辭去。凡留長安不過二十日。小見者,燕見于禁門內(nèi)⑤,飲于省中⑥,非士人所得入也⑦。今梁王西朝,因留,且半歲。入與人主同輦,出與同車。示風(fēng)以大言而實(shí)不與⑧,令出怨言,謀畔逆⑨,乃隨而憂之,不亦遠(yuǎn)乎⑩!非大賢人,不知退認(rèn)。今漢之儀法,朝見賀正月者,常一王與四侯俱朝見,十余歲一至。今梁王常比年入朝見(11),久留。鄙語曰“驕子不孝”(12),非惡言也。故諸侯王當(dāng)為置良師傅,相忠言之士(13),如汲黯、韓長孺等,敢直言極諫,安得有患害!
①小見:即“燕見”。②朔旦:夏歷初一早晨。③皮薦:皮墊。④法見:按照禮儀制度所進(jìn)行的正式朝見。⑤禁門:皇宮門。禁,皇帝居住的地方。⑥。和鯇m禁地。⑦士:一般官吏或書生。⑧大言:指繼承帝位的話。⑨畔:通“叛”。⑩遠(yuǎn):指遠(yuǎn)離事理。(11)比年:連年。比,接連。(12)鄙語:俗語。(13)相忠言之士:即以忠言之士為相。
蓋聞梁王西入朝,謁竇太后,燕見,與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語言私說①。太后謂語曰:“吾聞殷道親親②,周道尊尊③,其義一也。安車大駕④,用梁孝王為寄。”景帝跪席舉身曰:“諾!绷T酒出,帝召袁盎諸大臣通經(jīng)術(shù)者曰⑤:“太后言如是,何謂也?”皆對曰:“太后意欲立梁王為帝太子!钡蹎柶錉,袁盎等曰:“殷道親親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質(zhì)⑥,質(zhì)者法天⑦,親其所親,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⑧。故立長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孫。殷道,太子死,立其弟。”帝曰:“于公何如?”皆對曰:“方今漢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當(dāng)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⑨。宋宣公死,不立子而與弟。弟受國死,復(fù)反之與兄之子⑩。弟之子爭之,以為我當(dāng)代父后,即刺父兄子。以故國亂,禍不絕。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11)。臣請見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見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終(12),欲誰立?”太后曰:“吾復(fù)立帝子!痹坏纫运涡涣⒄(13),生禍,禍亂后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狀報(bào)太后(14)。太后乃解說,即使梁王歸就國。而梁王聞其義也于袁盎諸大臣所(15),怨望,使人來殺袁盎。袁盎顧之曰:“我所謂袁將軍者也,公得毋誤乎(16)?”剌者曰:“是矣!”剌之,置其劍(17),劍著身(18)。視其劍,新治。問長安中削厲工(19),工曰:“梁郎某子來治此劍!币源酥l(fā)覺之,發(fā)使者捕逐之。獨(dú)梁王所欲殺大臣十余人,文吏窮本之(20),謀反端頗見(21)。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景帝甚憂之,問公卿大臣,大臣以為遣經(jīng)術(shù)吏往治之,乃可解。于是遣田叔、呂季主往治之。此二人皆通經(jīng)術(shù),知大禮。來還,至霸昌廄,取火悉燒梁之反辭,但空手來對景帝。景帝曰:“何如?”對曰:“言梁王不知也(22)。造為之者,獨(dú)其幸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謹(jǐn)以伏誅死,梁王無恙也!本暗巯舱f,曰:“急趨謁太后!碧舐勚,立起坐餐,氣平復(fù)。故曰,不通經(jīng)術(shù)知古今之大禮,不可以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見之人,如從管中窺天也。
①語言私說:指他們母子、兄弟之間高興地說貼凡話。說,同“悅”。②親親:愛其親屬。③尊尊:尊敬其長輩。④安車大駕:安車,古代一種小車,以其可以坐乘,故名“安車”。又以凡婦人均坐乘,所以太后用以自指。犬駕:本指帝王出行的車駕,這里用為死亡的諱稱。⑤經(jīng)術(shù):經(jīng)學(xué)、儒術(shù)。⑥質(zhì):質(zhì)樸。⑦法:取法,效法。⑧本始:本原。⑨非:責(zé)備。⑩反:同“返”。(11)引語出自《公羊傳·隱公三年》。大,尊崇。居正,遵循正道。(12)即:如果。(13)不立正:指不立嫡長子。(14)小不忍:在小的方面不克制。此句指竇太后如果一味疼愛梁孝王,不克制自己的偏心,就將會造成皇族內(nèi)部爭奪繼承權(quán)的禍亂。(15)義:通“議”。主意,建議。(16)得毋:莫不是,該不會。(17)置:放棄,丟棄。(18)著:附著,加……于上。(19)削歷工:制作或磨礪刀劍的工匠。(20)窮本:窮盡本源。(21)見:同“現(xiàn)”。(22)言:衍文。
上一篇:史記·五宗世家原文、注釋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