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蒲松齡《與諸侄書》
【閱讀提示】蒲松齡在《與諸侄書》的家書中,有一段專門講寫文章的道理,其實也是講做人的道理。認(rèn)為好文章的寫作,都是“由實字勘到虛字,更由有字句處,勘到無字句處”。
【原文】
古大將之才,類出天授。然其臨敵制勝也,要皆先識兵勢虛實,而以避實擊虛為百戰(zhàn)百勝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獨不然。蓋意乘間則巧,筆翻空則奇,局逆振則險,詞旁搜曲引則暢。雖古今名作如林,亦斷無攻堅摭實硬鋪直寫,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題到手,必靜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實字勘到虛字,更由有字句處,勘到無字句處。既入其中,復(fù)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題無余蘊(yùn)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務(wù)于他人所數(shù)十百言未盡者,予以數(shù)言了之,及其幅窮墨止,反覺有數(shù)十百言在其筆下。又于他人數(shù)言可了者,予更以數(shù)十百言,排蕩搖曳而出之。及其幅窮墨止,反覺紙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慮文之不理明辭達(dá),神完氣足也哉!此則所謂避實擊虛之法也。大將軍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v橫天下,有余力矣。
【品讀家書】這篇家書,該是蒲松齡的經(jīng)驗之談,將作文比作作戰(zhàn),講究認(rèn)清兵勢虛實,以避實就虛為百戰(zhàn)百勝之法寶。用到文章上面,就是巧為立意,一反平實,布局新奇,講究遣詞造句的流暢順達(dá)。并注意審題,決不讓題目中隱藏蘊(yùn)含的意思漏網(wǎng),在寫作中,虛以實之,實以虛之,虛虛實實,虛實相間,只有這樣,才能“縱橫天下,有余力矣”。
這固然是經(jīng)驗之談,可惜當(dāng)年無人激賞,也算是蒲松齡的悲哀,不過,倘使蒲松齡中了科舉,過上了他所夢寐以求的富貴溫柔生活,能不能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聊齋志異》,似乎也很難說。
不過還有個問題應(yīng)該探討一下:既然你蒲松齡那么會寫文章,為什么一輩子科考總是失敗呢?科場黑暗不假,也沒聽說科場就和你有什么過節(jié)啊。
對這個問題,山東大學(xué)的馬瑞芳教授認(rèn)為蒲松齡被施閏章誤導(dǎo)了。施閏章是個大詩人,他給山東秀才考試出的第一道考題叫做《蚤起》,也就是早起。科舉考試考八股文,他的要求是你得揣摩圣賢語氣,就是你得模仿這個話孔子會怎么說、孟子會怎么說,然后你代圣賢立言。既然題目叫《蚤起》,顧名思義,你就要闡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講的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齡怎么寫的呢,蒲松齡說:我曾經(jīng)觀察過那些追逐富貴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題名,小人追求蠅頭小利,只有對功名不感興趣,身處深閨的女子,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個懶覺,不去追名逐利。這樣寫非常生動,但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施閏章愛才如命,非常欣賞蒲松齡寫的這個文章,他拿起筆來就寫批語,他說蒲松齡的文章“將一時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二字之上”,接著又寫了八個字的評語,叫做“觀書如月,運(yùn)筆如風(fēng)”,“觀書如月”就是他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運(yùn)筆如風(fēng)”就是他寫起文章來輕松愉快,寫得非常流暢。施閏章大筆一揮,蒲松齡山東秀才第一名,蒲松齡縣、府、道三試第一,以后名氣很大。但是蒲松齡三試第一后,連續(xù)四次舉人考試全部落榜,為什么?現(xiàn)在看來施閏章錄取蒲松齡根本就是一種誤導(dǎo)和誤判,因為蒲松齡并沒有按照八股文那種嚴(yán)格的要求來寫文章,而蒲松齡就以為我這樣寫,我就能夠取得更高的功名了,所以蒲松齡從考秀才一開始就偏離了跑道,但蒲松齡還是執(zhí)著地繼續(xù)追求功名。
再有個原因就是蒲松齡一直在艱苦地寫《聊齋志異》,牽扯了大量精力。
同時還有點偶然因素。他48歲那年,又參加考試,下筆如飛,感覺很好,不過違背規(guī)矩,“越幅”了,違反了書寫規(guī)則,科舉考試要求一頁只能寫12行,一行只能寫25個字,而且得寫完第一頁寫第二頁,依次寫。蒲松齡寫得快,第一頁寫完,不留神把第二頁寫到第三頁上了,這就是越幅,結(jié)果被取消了考試資格。蒲松齡自己也嚇傻了:“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
以此看來,蒲松齡的文章寫法雖然不合八股取士的要求,但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