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小學語文 > 十一冊語文

蕭伯納簡介與生平

[移動版] 作者:佚名

蕭伯納簡介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譯為喬治·伯納·蕭,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英國現(xiàn)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蕭伯納畢生創(chuàng)造幽默,他的墓志銘雖只有一句話,但恰巧體現(xiàn)了他幽默的風格:“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fā)生的!

在藝術(shù)上,蕭伯納接受易卜生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提倡劇本的任務(wù)是引起觀眾的思考,情景必須是生活化的。蕭伯納的戲劇最突出的特點是緊密結(jié)合現(xiàn)實政治斗爭,敢于觸及資本主義社會最本質(zhì)的問題,把剝削階級的丑惡嘴臉暴露在公眾面前。在藝術(shù)手法上,他善于通過人物對話和思想感情交鋒來表現(xiàn)性格沖突和主思想。蕭伯納的戲劇性語言尖銳潑辣,充滿機智,妙語警名脫口而出。

他的最著名的劇作有:《鰥夫的房產(chǎn)》、《華倫夫人的職業(yè)》、《武器與人》、《真相畢露》等。其喜劇作品《賣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編為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該音樂劇又被好萊塢改編為同名賣座電影而家喻戶曉。

蕭伯納的一生,是和社會主義運動發(fā)生密切關(guān)系的一生,他認真研讀過《資本論》,公開聲言他“是一個普通的無產(chǎn)者”,“一個社會主義者”。然而,由于世界觀上的局限性,他沒能成為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而終生是一個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推薦閱讀:蕭伯納名言佳句

蕭伯納生平:

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愛爾蘭的首都都伯林(注釋:他出生的時候愛爾蘭還是英國的一部分,故有些資料分類他的國籍為英國)的一個小公務(wù)員家里。他的父親是個沒落貴族,母親出身于高貴的鄉(xiāng)紳世家,從小受過嚴格的上等教育。

蕭伯納的童年、青年時代是很不幸的。他的父親不僅形象極丑,而且是個誰都不喜歡的懶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

蕭伯納年幼時,研究音樂理論的萬達里爾李與他們合租了一幢房子。受這位研究音樂的鄰居影響,蕭伯納迷戀上了音樂。

13歲時,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許多優(yōu)秀歌劇的片段。

15歲的蕭伯納因為家里太窮輟學。為了維持生活,他進入都柏林的湯森地產(chǎn)公司當學徒。

1876年,他的父母離婚。蕭伯納告別了年邁的父親,離開了貧困的故土愛爾蘭,隨母親來到倫敦。

年輕的蕭伯納沒有工作,靠母親微薄的薪水維持生活,十分渴望找到一份稱心的職業(yè),他先在愛迪生電話公司外務(wù)部找到一份差事,可是不久這家公司倒閉了。

別人給他介紹到《大黃蜂》報撰寫音樂評論,可不久這份報刊也停刊了。

萬般無奈的蕭伯納想以寫作謀生,但是他并不順利,他接著寫了5部長篇小說,全部被60家出版社拒絕,這令他更加沮喪。在長達九年的時間里所得的稿酬不過6英鎊,其中5英鎊還是代寫賣藥廣告的報酬。

1876~1898年在倫敦從事新聞工作,在《明星報》、《星期六評論》上寫了很多關(guān)于音樂和戲劇的評論文章。

他在易卜生影響下,一貫反對王爾德“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觀點,大力倡導(dǎo)和創(chuàng)作以討論社會問題為主旨的“新戲劇”。

文學道路的坎坷并沒有使蕭伯納灰心喪氣,為了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他更加勤奮的學習和寫作,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還熱心于參加社會活動。他克服了從小害羞的缺點,為了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特意留起了諷刺家式的發(fā)型,對著鏡子練習怎樣以瀟灑的手勢來加強演說效果。不久,他便以愛爾蘭式的機智幽默贏得了聽眾,很快就成為了一位令人傾倒的演說家。

在12年的時間里,他是靠演講過日子的。他吸取了當初演講從失敗到成功的經(jīng)驗,堅信自己在文學道路也不會失敗。他鼓勵自己,仍然每日寫一定數(shù)量的文章。

1884年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蕭伯納在費邊社當了27年的執(zhí)行委員。

1892年,蕭伯納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他的第一個戲劇集《不愉快的戲劇集》,其中包括《鰥夫的財產(chǎn)》、《華倫夫人的職業(yè)》、《蕩子》三個劇本;第二個戲劇集包含有《武器與人》等4部劇本;第三個戲劇集《為清教徒而寫的戲劇集》包含《魔鬼的門徒》等3個劇本。他的戲劇果真改變了19世紀末英國舞臺的陰霾狀況,他本人也成為了戲劇界的革新家,掀開了英國戲劇史的新一頁。

1896年蕭伯納結(jié)了婚,婚姻改變了蕭伯納的一些生活習慣,唯一不變的是他對戲劇的熱愛,寫出了《英國佬的另一個島》、《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傷心之家》、《圣女貞德》等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

1906年至1907年期間任費邊社的社長。

1925年,蕭伯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把這筆約合8000英鎊的獎金捐給了瑞典的窮作家們。

三十年代初,蕭伯納訪問蘇聯(lián)和中國,與高爾基,魯迅結(jié)下誠摯友誼。

1950年11月2日,蕭伯納在赫特福德郡埃奧特圣勞倫斯寓所因病逝世,終年94歲。

閱讀本文的讀者還讀了
查看更多蕭伯納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