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作者:尹建莉 文章來源:當當網(wǎng)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5)

她可能是為了維護她媽媽的面子,說她一點都不怪媽媽,甚至說正是因為她媽媽那樣嚴格要求,她才有今天。我發(fā)現(xiàn)她總是無節(jié)制地吃各種零食,尤其是刺激性的食物。胃部切除手術不久,就不顧醫(yī)囑暴飲暴食,又發(fā)生胃出血,好長一段時間不能吃飯,到稍好一些,又開始無節(jié)制地吃。我勸她少吃零食,她說她經(jīng)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緩解心理壓力,所以顧不了那么多——這個堅強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零食成了她一直以來的心理去痛片。我不知她媽媽知道這些事情之間的因果關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時,是否還能驕傲得起來?

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認為孩子就該打,理由是他自己就是從小被打大的,并且他自己成長得不錯。在各種資料中,也不時地會看到有的成功人士講他如何因為挨了打而一下變得懂事。我不懷疑他們挨打的真實性和成功的真實性,但絕不認為這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

有的人確乎在挨一場打之后有很大變化,但變化的內(nèi)驅(qū)力不是挨打本身,而是另外一些積淀已久并較為完備的東西,并且這一場打罵之所以能奏效,能讓一個人警醒,也正可貴在這“偶然一次”上,如果是經(jīng)常性的,還有用嗎?

以前看過一條消息,一個孩子從出生后一直不會說話,但耳朵好使,有一天孩子不小心掉枯井里,一下喊出了“救命”,從此就會說話了——因緣際會的巧合也需要在一些條件下實現(xiàn)。如果說打罵可以讓一個人成才,如同說把人推井里就可以治聾啞——這是不成立的,是亂歸因。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通過打罵來促成孩子學業(yè)進步,結果只能讓孩子對學業(yè)產(chǎn)生厭惡;用打罵來讓孩子聽話,孩子只會變得更加逆反固執(zhí);用打罵讓孩子做個好人,孩子只會在責難下心理扭曲變態(tài)。

人們在挖掘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時,習慣從宏大的視角和背景著手。事實上,在同一種文化形態(tài)和公共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成年后在道德、人格及能力上有巨大的差異,在于他們最重要的生活場所——家庭,生命中的第一啟蒙者——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的不同。

把一個人的美德歸功于他個人的用心和社會的培養(yǎng)沒錯,但不要忘了給從小撫養(yǎng)他的那個人掛上一枚獎章。

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些惡棍,尤其是一些刑事罪犯,他的家長沒有理由得到同情。盡管他們的家長主觀上沒有把孩子引上歪路的惡意,哪怕是壞蛋也希望他的孩子是個好人。但他們粗暴的教養(yǎng)方式扭曲了孩子的心靈,他們自身的言行教會了孩子如何惡劣地對待他人。

如果把某些人的犯罪僅僅歸結到社會、時代或具體到學校那里,這是板子打在空氣中,不能夠切實地找到問題的根源,不能觸動家長們反思自己的行為。從人格成長的承接性和延續(xù)性來說,每個罪犯的家長都應該向他的孩子懺悔,向社會和人類懺悔。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6)

不要因為孩子聽話才愛他,不要因為他取得了某個成績才欣賞他,更不要因為他不遂我們的心就去打罵他。父母之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對孩子的尊重也應該是無條件的。

我們可以從書中以及我們周圍的人群中看到,優(yōu)秀孩子的家長,他們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探討解決,非常講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態(tài)度是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只是就是論事,決不牽扯其它,當然更不可能打罵。他們?nèi)〉玫慕Y果就是,他們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們操心費力。

前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生活制度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發(fā)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一些歐美國家從法律上嚴格禁止打孩子。我國打孩子現(xiàn)象之所以現(xiàn)在還比較普遍,首先是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認為老子打兒子天經(jīng)地義;再一個是缺少法律制約。

目前我國有一些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法規(guī),但都是一些粗線條的概念,不具有現(xiàn)實約束力。打孩子從來被認為是家務事,無須他人干涉;只要不把孩子打殘打死,就不會上升到法律層面解決。全社會普遍漠視未成年人的精神損傷,很少有人認為父母打罵孩子就是虐待兒童。在“打是親,罵是愛”的面具后,只有兒童能感受到那是猙獰,是恐怖。

家長的素質(zhì)事關未來公民的素質(zhì),國家應大力開展家長教育,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同時應該盡快立法,嚴禁打罵孩子,剝奪不合格家長的監(jiān)視權。比如取消那些把孩子逼得一次次離家出走的家長的監(jiān)視權,而不是一次次地把孩子抓住教育一頓,再送回家中。

不是穿了西服就變成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學會如何愛。學會愛是個很大的命題,需要慢慢去學,最簡單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罵孩子,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特別提示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孩子闖了禍他自己心里就很痛苦,有內(nèi)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他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體諒他,心里生發(fā)出逆反情緒,同時也失去內(nèi)疚感——經(jīng)常這樣來“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不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對什么都滿不在乎呢?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要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在嚴厲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自卑,性格內(nèi)向,缺少人際溝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壞脾氣,甚至是墮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應,如嘔吐、腹瀉、胃腸疾患以及失眠等。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tkgg    責任編輯:G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