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的出生正趕上我父親遭受貶黜的時候。一場風波;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來。我母親終日以淚洗面。當時他尚在母腹中,無法不直接承受這種悲哀的影響。他生下來就嚴重缺鈣,他后來把鈣片當炒豆吃,這與他最終長成一個一米八四的大個不無關系,而且看起來有點傻頭傻腦.我母親常溺愛地叫他傻波子。小時候,我發(fā)現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個東西上,陷入冥想,中斷了對外界的反應,很不像他那個年齡應有的樣子,站在其他活潑的祖國花朵之間,似乎是一個異類,因此受到了一些誤解。
后來他上了學,但似乎從來沒成過一個好學生,總是懷著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師把他叫起來回答問題,他站起來,但兩眼平視,一聲不吭,弄得老師無奈他何。他就這樣,不關心課業(yè),所以成績單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書;不管什么紙片撿起來就看,連農作物栽培手冊都看得津津有味。
雖然落了個傻名,功課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絕不傻。他看書奇快,和我比快時回回占先。據他說;他一小時能看一百多頁,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頁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塊搗亂,一塊換揍。說來我們倆都不是什么好烏兒,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雞模狗,無惡不作.給我爸媽氣得不善。那時』革命的重頭戲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對我們來說,那是另一個星球上發(fā)生的事情。我們生活在革命的層次之外。倒是花樹泥土的氣味,自然中的光影轉換,景物中隱藏的異種氣氛;像謎一樣令我們著魔。
詼諧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歡笑謔:經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東西。飯桌上是他馳騁
談鋒的地方,時常妙語如珠,以馬克·吐溫式的幽默,惹得眾人噴飯。他對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當時叫《頑童歷險記》大為傾倒。他把這本書翻了又翻,直到它成為一堆碎片。在我看來,他就是那個頑童。
當時的北京郊區(qū),有不少白楊夾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筆直的大道上駕車東行。駕的當然是自行車。當時我們在有節(jié)奏的鏘鏘聲中騎車東進,眼前大道如弦,兩邊的曠野向遠方伸延,真是大塊煙景,不禁心旌蕩漾。我想起古人的詩句,就大聲念起來:“大道直如發(fā),春日佳氣多;五陵貴公子,雙雙嗚玉珂。”小波在旁邊縱情大笑。比起詩中的境界,我們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補丁衣服,騎著破車,與五陵貴公子有一定差距,但這點可以用想象來補足。我們想象自己鮮衣怒馬,玉面綺貌,在長安大道上行進。隨著馬背的顛簸,玉珂輕叩,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清音,若合符節(jié)。而腳蹬子有規(guī)律的撞擊,把我們的想象與現實彌合得天衣無縫。
腳下的路好像永遠走不到頭,我們也愿意永遠這樣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國。那是一個令人沉溺的境界。我們在不息的穿越空間中陷入夢境,一切都沒入薄暮之中,空氣也變得粘稠而滯重……當從夢境中醒來的時候,我們發(fā)現了一個不傳之秘,那就是天國和人間、王子與貧兒、古代和現代的間距其實其薄如紙,只要我們愿意,就可以在兩重世界間自由穿行。這種意思,好像成為小波的一個思維習慣。在他的歷史小說里,他把現實和歷史自由鉸接,用二者之間的反差和氣氛變換制造出一種特殊韻味,傳達出他內心的感覺。
那時的小波,因為年紀尚幼,沒有寫過什么東西,但卻在積累著美的印象,孵育著自己的趣味,或者說,一顆趣味的內丹。
在我看來,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顆自己的內丹。他們行住坐臥,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著這顆內丹,像練氣士一樣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間的精氣,使這顆內丹在感覺的滋養(yǎng)中成長。當內丹大成時,它會以一種奇異的方式與外界發(fā)生感應,此時藝術家趣味大成,進入一種高超的境界,談笑咳唾,皆成珠玉。這種內丹實際上就是一種對純美境界的把握,一種至高的品位。人們喜歡小波的作品,實際上是喜歡他的品位。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刪改)
19.在作者眼中.王小波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20.這篇傳記在材料的選取使用上有什么突出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21.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文本舉例分析。(4分)
22.文章結尾處說,“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顆自己的內丹”,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一看法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
19. ①耽于冥想,被誤解的異類(答“不服管教”“叛逆”也可);②玩得投入,看書奇快;③天性詼諧幽默;④想象奇特,喜歡在歷史與現實之間自由穿行;⑤養(yǎng)成了獨特的藝術趣味,作品有至高的品位。 注:每個要點1分,任意答出4個要點即可得滿分4分。
20. ①真實性(生活化),注意捕捉人…查看完整高中傳記類閱讀訓練答案100則(本題在答案頁第六頁) …一種獨特的不流于俗的趣味;(2分) ②內丹養(yǎng)成之后,會成為藝術家認識外部世界的奇異方式,使藝術家進入高超的藝術境界;(2分) ③內丹實際上就是藝術家的至高的品位,彰顯著他們對純美境界的把握能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