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七年級語文課堂朗讀能力提升的實踐與策略研究》為華語網(wǎng)(Thn21.com)會員上傳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品,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未經(jīng)本站授權及作者本人同意,任何媒體不得以全部或局部收錄本文。 " />
三、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總得“讀”,因為讀得好,可以深切地傳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領會它的思想感情。可見,朗讀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朗讀時,對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句等的品味與揣摩,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教師用標準的普通話范讀,學生在模仿中糾正發(fā)音、語氣及句讀等方面的錯誤,朗誦時聲情并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恰當?shù)卣莆照Z速的緩急和語氣的輕重,則會將學生自身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去,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
四、朗讀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這是朗讀訓練作用最淺顯最基本的一點。朗讀是一個眼、腦、口、耳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教師或學生朗讀時,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聽到的聲音,口耳相傳,目視口誦,同時到達人的中樞神經(jīng),增加了傳入大腦皮層的刺激渠道,大大強化了對語感對象——課文的理解。這正如看舞臺演出比只看文字劇本印象更為深刻。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學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強了,他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強了。這些能力作用于說話上,學生必然會說得趨于簡明、流暢、連貫、得體、有條理,同時,如果學生經(jīng)常性地朗讀,其結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現(xiàn)在說話上,學生就能逐步取得發(fā)音清晰、音量適中、感染力強的效果。一般而言,朗讀能力強的學生,他的口頭表達能力也通常比較強。另外,因為朗讀時要求采用普通話,這自然會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
五、朗讀有助于更直觀地領略到文章的音樂美
音樂是以其特有的節(jié)奏旋律來打動人心,感染聽眾,從而顯示藝術魅力的。學生也只有通過恰當?shù)乩首x,才能從語調的高低、節(jié)奏的急緩、語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別是,語文課本中編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它們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飭、平仄相配、節(jié)奏鮮明、句末押韻,好似高山流水的特點。教師只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它們,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具有的音樂美,體會出古詩的美學感染力,進而激發(fā)學習古詩詞的熱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運用了不少的疊詞。朗讀時,它們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貫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節(jié)奏感。
六、誦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學語文課本中大多是精選的文質兼美的藝術作品,寄寓著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評價,滲透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有目的地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誦讀,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被課文吸引,進入美的境界。如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第二段時,教師不要單純地講解,而是將難點點到為止,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變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喚起他們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現(xiàn)菜畦、桑椹、何首烏等優(yōu)美景物,同學們沉浸在美感情境中,也走進了作者心中的“樂園”,這樣有感情地朗讀會使學生沿波探源地潛入作者的心境,了解作者的美學趣味,恰如葉圣陶先生稱有感情地朗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相通了,無論興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可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既是對美的體察,又是對美的再創(chuàng)造。
誦讀時不僅課文的內(nèi)在美陶冶著學生的性情,課文的外形美也在培養(yǎng)著學生的審美趣味。課文里的語句簡潔整齊且富有音樂感,在發(fā)音、構詞、造句、修辭、語調、節(jié)奏和韻律等方面都富于審美特性,誦讀時能使文字外化為有聲語言,從而使得句子的長短、駢散、排比、回環(huán)等句式變化的形式美得以顯現(xiàn),使語言的節(jié)奏感、疊詞的使用、平仄、語氣的舒緩、音調的高低等音樂美得以體現(xiàn),文中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映襯、雙關、通感等把學生帶進意境的美。如:《荷塘月色》誦讀時學生會感到在欣賞一幅畫、一首詩、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其語言的繪畫美、韻律美在誦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無窮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