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八年級語文教案

醉翁亭記教案

[移動版] 佚名

醒能述以文者:述,記述。以,用。文,文章。

太守謂誰:謂,為,是。   

3.詞語小結。

(幻燈展示。)   

(1)而

表并列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表修飾雜然而前陳者

表轉折而不知人之樂

(2)也   

表陳述環(huán)滁皆山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嘆在乎山水之間也四、再讀課文   

集體朗讀全文。要求:注意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畫出來。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一、集體朗讀課文

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二、主旨探究

1.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是什么?

明確:樂。

2.文中寫出了誰“樂” 

明確:太守樂,眾賓樂,滁人樂。

3.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明確: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客:從太守游而樂。   

4.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

明確: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滁州百姓之樂中,可以體會出什么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明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彩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6.小結。

本文以“樂”為主線,用“醉”與“樂”的統(tǒng)一,寫出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三、寫法探究

1.提問:本文寫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討論并歸納:

(1)寫亭的環(huán)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2.提問:本文寫景上有什么特色?  

討論并歸納: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1)寫亭的環(huán)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現(xiàn)亭賞心悅目的外景;又用“水聲潺潺”“峰回路轉”表現(xiàn)亭幽清的環(huán)境;接著寫亭的近景,用鳥翼作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后借解釋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寫景抒情的

基調。   

(2)寫亭四周的朝暮、四時之景,以“樂亦無窮”表現(xiàn)作者縱情山水之意。

(3)寫滁州官民同樂的圖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tài),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俗人情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見,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上是相當出色的。

四、小結全文

1.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作者的“山行”和“聞水聲”,都暗寓著一個“樂”字。在破題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后再補一筆,便借“山水之樂”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線。下文又承“山水之樂”稍稍展開,寫山中朝暮和四時之景并點出“樂亦無窮”,使讀者漸人佳境。但這種“樂”趣,是人人都能體會到的,還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時,“樂”的內涵就加深了。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表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結束這一歡樂場面,也是有深意的,說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間”,同時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