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
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jié)氣”,月中叫“中氣”。
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和順序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驚蟄、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滿
五月 芒種、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處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詩文中常用二十四節(jié)氣來紀日
如:
《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
夏至白天最長,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稱夏至、冬至為至日,這里指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