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文言專題 > 千字文 > 正文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千字文翻譯與詳細解析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千字文翻譯與詳細解析

一、注音:

誅斬賊盜 (zhū zhǎn zéi dào), 捕獲叛亡 (bǔ huò pàn wáng)。

二、翻譯:官府誅殺盜賊,捕獲叛亂分子和亡命之徒。

三、詳細解析:(整理資料,僅供參考)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要嚴厲懲罰盜賊,要追捕叛亂分子和亡命之徒。

秦漢以前,賊指叛國作亂、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亂臣賊子,故有討賊一稱。盜是竊貨曰盜,偷人家東西的叫盜。盜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著別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秦漢前,把偷竊者叫盜,搶劫財物的叫賊!巴怠弊衷诠盼睦锏囊馑际瞧埱摇]皮沒臉。比如成語“茍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著,而是該死沒死,湊合活著的意思。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論語?泰伯》一篇中“故舊不遺,則民不偷”的話。

誅字的本義是聲討、譴責,所以字形從言,所謂“口誅筆伐”是也。引伸義為誅滅、剪除,但偏于誅心(揭露、指責人的用心),讓你自己窩囊死,古人說:“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斬是切開晾著,在六書里屬于會意字,從車,從斤。古有“車裂”之刑,故從車。斤是斧子,是斬首或腰斬的代言辭,所以誅斬二字要分清,一個誅心、一個殺身是完全不一樣的。歷史上的商鞅被車裂、李斯被腰斬、韓非被毒死、譚嗣同被斬首,法家人物雖推動了歷史的進程,但身后之事如此慘烈,真是發(fā)人深省!

有人說,為什么你總是提到秦漢以前呢?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準確一點說,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漢以前的文化。那時候人心純樸、民風淳樸、文風也淳樸。我們讀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的著述,無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純像百年佳釀一樣,入口綿軟,回味無窮。漢以后人為的自我復雜,特別是兩晉以后,文辭越來越華美,內容越來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韓愈等推崇古文的運動。我們今天學習傳統(tǒng)文化,既然是尋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華。上古時代文字少,書寫工具和刻印條件都差,不是好東西、沒有價值,絕對不會費那么大勁刻在竹簡上,這個常識我們要有。

“叛亡”在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門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婦、廚子老媽、門房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約關系的非自由人。一旦犯了錯誤、受了處罰,對主人不滿、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這些人因為沒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難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誣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強盜,勾結匪類來搗亂破壞。古典小說里這種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說要“捕獲叛亡”,要追捕叛亂分子和亡命之徒。國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國家負責,我們讀古文,一定不能脫離當時的那個時間與空間。

四、說明:

《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我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F(xiàn)在國學之風漸起,很多孩子在朗誦,但年代久遠,很多意思我們已經(jīng)不易弄明白,故華語網(wǎng)[thn21.com]精心整理了《千字文》相關解析資料,內容參考多方面資料,不能確保絕對準確,僅供參考。

[1] [2] 

更多有關千字文 的資料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