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夏侯玄《樂毅論》原文與翻譯(本文因王羲之書法著名)

[移動版] 佚名
善守之智,無所之施,然則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義也,

善于守衛(wèi)的智慧,(是)不要隨便做什么事情,這樣,想要仁道就能得到仁道,(也是)即墨士大夫的仁義啊。

任窮則從,微子適周之道也,

責(zé)任到了盡頭就會隨從,這是微子順從周朝的道理啊。

開彌廣之路,以待田單之徒,長容善之風(fēng),以申齊士之志。

開通更廣闊的渠道,來等待田單一類人(降服),助長容納善良的風(fēng)氣,申明齊國士人的志向。

使夫忠者遂節(jié),通者義著,昭之東海,屬之華裔。

使忠誠的人實現(xiàn)節(jié)操,明理的人顯著道義,天下昭彰,傳給后世。

我澤如春,下應(yīng)如草,道光宇宙,賢者托心,鄰國傾慕,四海延頸,思戴燕主,

我的恩澤就像春光,百姓就如春草,道義光耀宇宙,賢能之人托付真心,鄰國之人傾心羨慕,天下引領(lǐng)向往,(都)想推戴燕王。

仰望風(fēng)聲,二城必從,則王業(yè)隆矣,雖淹留於兩邑,乃致速於天下,

隨著眾人的呼聲,兩座城邑一定會降服,這樣,霸王之業(yè)就可實現(xiàn)。即使停留在兩城,也會很快告喻天下。

不幸之變,勢所不圖,敗於垂成,時運固然,

不幸發(fā)生變故,在當(dāng)時形勢是不希望的,功敗垂成,乃是命中注定。

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則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齊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間,侈殺傷之殘,

如果用威勢逼迫,用武力攻打,則攻城只為求的暫時的功勞,讓燕國和齊國的士人在兩座城池間流血,拼殺形成很多傷殘,

示四國之人,是縱暴易亂,貪以成私,鄰國望之,其猶犲虎。

讓四個國家的人來看,這樣(是)用放縱殘暴替換戰(zhàn)亂,貪婪私利,鄰國看到,我們就成了豺狼。

既大墮稱兵之義,而喪濟弱之仁,虧齊士之節(jié),廢廉善之風(fēng),掩宏通之度,棄王德之隆,雖二城幾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遠(yuǎn)矣。

既丟失了用兵的意義,也喪失了扶弱的仁道,使齊國士人節(jié)操受損,廢除清廉優(yōu)良作風(fēng)。遮掩博大的度量,丟棄的是崇高的王道,即使兩座城池能夠攻克,稱霸天下的事情也背離很遠(yuǎn)了。

然則燕雖兼齊,其與世主何以誅哉。其與鄰敵何以相頃。

再說,燕國即使兼并了齊國,對世人又如何誅伐?與(原來的)鄰敵又怎樣相處?

樂生豈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顧城拔而業(yè)乖,豈不知不速之致變哉,顧業(yè)乖與變同,

樂毅難道不知攻克兩城很容易么,只是考慮到城池攻克時也就背離霸業(yè)了;難道不知不能迅速攻克會產(chǎn)生變故?只是考慮到背離了霸業(yè)與產(chǎn)生變故是一樣的。

由是言之,樂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因此說來,樂毅沒有屠戮兩座城池,那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