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組作品為作者參編的書里的部分,未經(jīng)作者本人及華語網(wǎng)授權,任何媒體或個人均不得轉(zhuǎn)載。

" />

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高考指導

高考議論文寫作瓶頸突破(2)

[移動版] 作者:505565700

瓶頸2.“桃花盡日隨流水” ——挖掘不深

【知識問答】

1、議論文審題深刻要遵循哪些原則?

答:①本質(zhì)性。事物都有其表面屬性和內(nèi)在的本質(zhì),因此,我們要善于從詞語的表層含義或材料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zhì),挖掘真正要價值的東西。

②前瞻性:作文是時代的產(chǎn)物,因此不管題目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哪一個層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找出完全相同的基因一樣,人的情感,人的思想也是異彩紛呈、各有所不同的,因此,要想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來,就必須在審題時具有前瞻的思想和意識。

③辨證性。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因此,我們要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審題和立意。

④思維突圍性!拔囊砸鉃橄取,而任何人都容易受思維慣性和定式的羈絆而人云亦云,乃至寫出千人一面的文章來,因此,在做到上面幾點以后,為了突出自己對題目的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必須在思維上有所突圍,應力求跳出個人的和固定的思維圈子,刪除被“頻蔽”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出有自己版權的最深刻,最時尚,最新穎的切入點。

2、怎樣才能做到議論文審題的深入而深刻?

答:深刻而富有時代感的思想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要想使自己的文章有靈性,有活力,有涵詠,就必須學會去觀察生活,并經(jīng)常去思考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就必須學會用辨證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必須帶著滿腔的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去涉足各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zhì)。

【瓶頸探測】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思想是文章的靈魂,因此,審題的深入與否,直接關系到一篇文章的優(yōu)劣。文如其人,一個人的思想和精神時常是通過文字來承載的,因此,我們在審題時絕不可等閑視之,而要做到深入而深刻,努力去挖掘題目所蘊蓄的內(nèi)涵。

高中生議論文審題挖掘不深常見的毛病如下:

1、 “蜻蜓點水”式

有些同學在作文時由于在審題時沒有做深刻的思考,乃至在寫作時大多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1996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是《我的財富》。有些考生不理解“財富”的含義,把祖國、時代、偉人視為財富,顯得牽強附會。有的考生避“實”就“虛”(尤其怕寫“錢”),盡說些令人生厭的大話、假話。有的考生開頭寫“我的財富”,如時間、健康等,可中間卻以許多篇幅寫“我們的財富”,丟失了“我的”個性。更多的考生,重在寫“我的財富”是什么,而沒有突出說明“為什么”,即沒有闡述我的“財富觀”,這樣文章就失去了靈魂的價值,成為意浮文淺的庸作。

2、 “腳踩西瓜皮”式

因在下筆前缺乏深思熟慮,所以一些學生在寫作時隨意性很大,往往是寫到哪算哪,完全跟著感覺走,結(jié)果是面很廣,但內(nèi)涵淺薄。如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題是“意氣”,并在后附有三個解釋,有些同學并未去做整體的思考和提煉,而是將這三個意思從頭寫到尾,可寫到最后,任何一個意思也沒有說清楚!

3、 “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式

有些考生由于心浮氣躁,沒有對材料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就匆匆動筆,盡管文章算得上長篇累牘,但實質(zhì)性的東西卻沒有一點,如2006全國卷Ⅲ(貴州、云南、新疆、寧夏、甘肅、內(nèi)蒙省)高考作文題是:書

目前中國讀書的人越來越少。99年60%,01年52%。造成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質(zhì)問他們?yōu)槭裁床蛔x書?中年人說沒時間,青年人說不習慣。還有的人說買不起書,相反網(wǎng)上閱讀的人越來越多。99年是3.7%,03年18.3%。全面了解材料,從一個側(cè)面和一個角度審題立意,自己確定題目和問題,字數(shù)800字 。

有些考生不問青紅皂白 ,就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問題是新時代人們對金錢的膜拜和對文化和精神的冷落,顯然,從后面的數(shù)據(jù)來看,這樣的理解是不夠深入的。它至少還牽涉到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挑戰(zhàn)。

4、“泛泛而談、不著邊際”式

有些考生在作文時沒有對題目進行認真的剖析,乃至在論述時泛泛而談,不著邊際。如2006年江蘇高考作文題:人與路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說,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沒路了……請以“人與路”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有些考生不厭其煩地花大量的篇幅去寫生活中實實在在的路,偏偏不去聯(lián)系人生之路等。

5、“是非顛倒”式

有些考生缺少必要的是非觀,或深刻的政治敏感度,乃至在審題時對題目的價值取向和思想性把握不準。199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是: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副標題為“讀報有感”,正標題自擬。材料是新華社發(fā)的一則消息:日本反動影片《自尊》美化戰(zhàn)犯東條英機,否定侵略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公然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不少考生不理解寫此文應針對《自尊》的謬論進行駁斥,同時闡述正面的觀點的題意,反而由此及彼地進行引申,大談特談“自尊”的重要意義,而沒有去觸及《自尊》的反動本質(zhì),這當然是嚴重的失誤。

6、“顧此失彼”式

一些學生審題時對題目理解不透徹,觀點不明確,乃至在表述的過程中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思維混亂,如以“人生之美”為話題,一個學生確定了這樣的寫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緊緊把握今天”,這個視角是符合話題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這樣幾個要點去闡釋:“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賒欠帳單”;“今天最美,所有夢想的終點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顯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轉(zhuǎn)向了“今天之美”!

◆反例診斷:

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一位青年去拜訪畫家門采爾:“為什么我畫一幅畫只消一天功夫,可賣掉它卻要整整一年?”“請你倒過來試試,要是你花一年功夫畫一幅畫,興許一天就能賣掉!遍T采爾說。后來事實果然如此。

取得成功的奧秘

一位青年去拜訪門采爾,“為什么畫一幅畫只消一天功夫,可賣掉它卻要整整一年的時間!遍T采爾回答:“請你倒過來試試: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畫一幅畫,興許一天就能賣掉!焙髞硎聦嵐蝗绱恕4肿x至此,確感到奇怪,其奧妙何在?經(jīng)過深思,才有所領悟。

青年既是畫家,自然有一定的水平,花了一年的功夫畫畫,自然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但是如果這時他滿足了,不再去反復琢磨,想想哪里應該修改,便匆忙拋出去應市,那么自然存在許多欠缺之處,并在識貨人眼中暴露無遺,畫也就長時間賣不出去了。

其實畫一幅畫是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的,需要有深厚的功底,在認真觀察作畫對象的基礎上,還要嚴格地構(gòu)思、布局、揣摩色彩、陰暗、比例,挖掘所要體現(xiàn)的涵義,最后在打出千百張局部的、整體的底稿之后,方能真正上畫。那位青年認為畫畫是那么容易,一天之內(nèi)便一揮而就,當然畫不好,也賣不出去。

而門采爾主張有一年的時間作畫,這是很有道理的,在這一年里,可以觀察、思考、領悟、構(gòu)思,把自己融入畫中,畫出的畫就必然有生命力。而這種真、善、美在那位青年那里又怎能表現(xiàn)出來呢?這樣看來,一年和一天之間的奧妙不是很清楚嗎?

診斷:題目本身是一則可多角度立意的材料,因此通過審題,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①功夫不負有心人。②老馬識徒或關鍵時候的點撥一語千金。③成功靠自身勤奮和科學點撥。但文章始終沒能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深層次的感悟,分析顯得空洞、膚淺。

◆一句話啟示:雖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文章若審題不深入,那么讀來會讓人如墜巫山云雨中。

【瓶頸突破】

羅丹有一句名言:“在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兯坪趺靼琢艘粋道理,要想審題深入,立意深刻,就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亮點,就要深入地去挖掘大千世界多彩生活的底蘊,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特征。

議論文做到審題深入,觀點深刻有哪些好方法?

1、“剝筍”法:在對概念或材料進行理解時,不能想當然,而是要像剝春筍一樣地層層剝開,最后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如“銹吃鐵”的這則材料就耐人尋思: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一件很好的鐵器,如不精心保管,便會生銹,若不引起人的注意,銹斑蔓延開來,便會吞噬整個鐵器,使之變成廢物,甚至連不銹鋼也不能幸免。人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銹吃鐵”。我們可對材料進行如此的分析:從“銹吃鐵”的現(xiàn)象、危害、原因聯(lián)系到缺點腐蝕人,進而得出,人要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并時時要除“銹”防“蛀”的道理。

2、“聯(lián)系”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與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善于用聯(lián)系的觀點去看待一切現(xiàn)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zhì),有這樣一則材料:有鳥將來,張羅(羅網(wǎng))而待之,得鳥者一目(網(wǎng)眼)也,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從材料中,我們最起碼能得到兩點認識:一是我們認識事物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透過現(xiàn)象抓住實質(zhì),二是認識事物要用全面的觀點,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因為“眾目”和“一目”是誰也離不開誰的,紅花還須綠葉襯呢? 

3、“天女散花”法:事物是豐富多彩的,千姿百態(tài)的,因此,一個人的思維也不可能故步自封、從一而終,而是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就像天女散花一樣,這樣才有可能不步人之后塵,如下面這則材料:

報載:1938年參加革命,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多次負傷的離休干部陳洛平,臨終前對三個子女說:“我沒有什么財產(chǎn)留給你們,只有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留在我身上的三塊彈片,分給你們一人一塊留作紀念。”

這是一則意義非常的材料,只要我們能用發(fā)散性思維去思考,就會體會出如下的一些含義:①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計。②成材要靠自身的艱苦努力,也要靠家庭和社會的培育和熏陶。③長輩留給子孫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財富,而更多的應該是寶貴的精神財富。④青年人要努力培養(yǎng)自立、自覺的能力、自覺成才。

4、“逆向思維”法:就像“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樣,人對事物的看法會因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如下面一段話對“小草”的議論就運用逆向思維法向傳統(tǒng)的觀念反戈一擊,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

小草精神是值得發(fā)揚的。但是,我要問:都做小草,何來棟梁?

一座房,只有頂,沒有梁,不會建成。一個人活著,需要有堅強的脊梁;一個民族要生存,需要有堅韌的脊梁;同樣,一個國家要發(fā)展下去,更需要那些棟梁之材。只提倡小草精神能行嗎?

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今天,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正處在初級階段,需要我們來發(fā)展,也就是說,需要我們挑起建設祖國的大梁。而我們卻只發(fā)揚小草精神,試問,那樣,我們的祖國何時才能發(fā)展起來?

作為祖國希望的當代中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大責任,我們要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能安于現(xiàn)狀,我們不能只是作為一位普通勞動者,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做一位棟梁之材,那樣才是報答祖國培養(yǎng)恩情的方法。

請不要空喊什么小草精神,也想一想,提倡一下棟梁吧!讓我們也說一句:我的希望是棟梁而非小草。

[簡評] 這篇文章從人們大力提倡小草精神的思維定勢逆向入題,從祖國建設需要人才的角度,論證了棟梁之材的重要作用,同樣很有說服力。

5、“單刀直入”法:在對材料或概念審題時,有時不妨先入為主,采用單刀直入的方法來審題,來確定自己寫作的最佳角度。如下面這則材料:

宋元之際,世道紛亂。一學者許衡,行路時,口渴難忍。路遇梨樹,眾人皆圍而摘梨,唯許衡不為所動。人問之,曰:“此非吾梨,豈能亂摘?”人以其迂腐,譏之:“亂世梨無主。”衡正色曰:“梨雖無主,而吾心有主!

從材料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則材料的中心句為:梨雖無主,而吾心有主。于是單刀直入就可直面主題,得出“無論何時何地,人要堅持自己的人生準則!边@樣一個深刻的論點。

6、“越雷池”法:雷池是古水名,現(xiàn)在“雷池”一詞只用于“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個成語中,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圍。有些作文題目從字面來看好象沒有東西可寫,但只要我們敢于跨越思維的“雷池”,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拿2006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北京的符號”來說,從字面上來看,“符號”確實沒有什么可寫的,但是只要我們進行大膽的引申,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符號”既是一種標志,也是一種象征,更可是一種精神或文化,甚至是某種傳統(tǒng)。

7、“析喻”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主要針對那些有隱喻意或寓意的題目而言的。

它要求學生對題目的寓意和隱喻意先做透徹的分析,然后提出與現(xiàn)實相關的論點。有這樣一個寓言材料:有個船夫在急流中駕駛小船,船上坐著一位要渡河的哲學家,于是發(fā)生了下面的對話。哲學家:“船夫,你懂歷史嗎?”船夫:“不懂!闭軐W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闭軐W家又問:“你研究過數(shù)學嗎?”船夫:“沒有!闭軐W家:“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边@時一股巨浪撲來,擊翻了小船,哲學家和船夫兩人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會游泳嗎?”哲學家:“不會!贝颍骸澳悄憔褪チ苏麄生命!边@是馬克思給他女兒講過的一個阿拉伯寓言。這個寓言的隱喻義是什么呢?有人說,這是比喻那些有了知識就盛氣凌人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也有人說,這是比喻那些表面上有知識而實際上沒有知識的人最終沒有好結(jié)果;還有人這樣認為,這個寓言比喻了生活中沒有知識的人比有知識的人更吃香等。我們說,這幾種說法都不符合材料蘊含的寓意。因為哲學家并沒有盛氣凌人,也不能武斷地說他就是那種“表面上有知識而實際上沒有知識的人”,而“更吃香”的看法更是脫離了材料的實際,據(jù)此類推,那么,一個不會游泳的讀書人,偶爾失足溺水,就能得出“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嗎?

◆范例指引

一、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看見壺開了,高興得像孩子似的叫起來;馬歇爾看見壺開了,卻悄悄地坐下來造了一部蒸汽機。

請你以“說與做”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指引:如果牛頓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只是認為揀了一個便宜,那么還會有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誕生嗎?很多看似深奧的道理,卻寓于常見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之中,關鍵是看你能不能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并且動手去做。光說不做,喊得再響亮,也是無濟于事的,F(xiàn)實生活中,這兩種人都有。只要你用心觀察,就能找出充分的事例,寫出有理有據(jù)的好文章來。(剝筍法)

二、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對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現(xiàn)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貧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貧乏的,世界豐富的美是依每個人心靈豐富的程度而開放的。對音盲來說,貝多芬等于不存在。對于畫盲來說,畢加索等于不存在。對于只讀流行小報的人來說,從荷馬到海明威的整個文學寶庫等于不存在。對于終年在名利場上奔忙的人來說,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時候,我們把自己放逐在世界豐富的美之外了。

請你以“發(fā)現(xiàn)與追求”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指引:“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的眼睛!边@句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材料告訴我們,你要能發(fā)現(xiàn)美,你就不能是一個精神的貧乏者。而且,光有發(fā)現(xiàn)還遠遠不夠,你還得有對美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這樣,你才能生活在世界豐富的美之內(nèi)。這一點,是寫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單刀直入法)

三、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請求大鱉帶它去看海。大鱉答應了,一鱉一蛙離開了井,慢慢前行來到海邊。青蛙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驚嘆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進大海的懷抱,卻被一個浪頭打回沙灘,措手不及喝了幾口咸水,還被摔得暈頭轉(zhuǎn)向。

大鱉見狀,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帶著它游海,它倆玩得很開心。過了一陣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咸又苦的海水;它也餓了,卻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吃的蟲子。青蛙想了想,對大鱉說:“大海的確很好,但以我的身體條件,不能適應這里的生活,看來,我還是只能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樂土!

于是青蛙告別了大鱉,回到了自己的井中,過著平安快樂的生活。

請你以“好的與適合的”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指引: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千萬不要盲從,別人的生活再好,也許并不適合你。同時無論干什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短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逆向思維法)

◆一句話啟思 

思維是幫你走出迷宮的指針,是激發(fā)你靈性的星火,它能使你的審題更加深入,親睞它吧!

◆在線測訓

1、談談你對作文題《這山望見那山高》的理解。

2、請為作文題《塔基與塔尖》進行審題。

3、請認真閱讀這則材料,為它提煉出一個中心:老鼠被貓捕殺的不勝其苦,決定開會想出一個最好的辦法。一籌莫展時,一只小貓建議可以在帽脖子上掛一只鈴,老鼠便可及時逃避。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妙不可言。一只年邁的老鼠站起來說:“我們當中誰去掛這個鈴呢?”

4、請為下面的材料作多角度的分析

鹽對大海說:“媽媽,我想永遠舒舒服服躺在你的懷里,永遠不離開你!贝蠛Uf:“孩子,你如果永遠躺在媽媽的懷里,那你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了!

5、請分析下面故事材料的隱喻義。

唐朝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昏鏡詞》,詞前有一則“引言”,說的是有位擅長做鏡子的工匠,制作了十面銅鏡出賣,其中一面平整光潔,其余九面朦朧履昏暗。有人指責他做工太粗糙,工匠卻笑著回答:“因為買鏡子的人要求不一樣,那面明鏡皎潔無比,在它面前半點瑕疵也無法隱藏,這只有長得很美的人才會用,而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不過十分之一。所以我在十面鏡子里,只做一面這樣的鏡子。”

參考答案1、既可批評那些不安心本職工作的好高務遠,缺乏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精神的人,也可進行逆向思維,提倡那種不斷攀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具有創(chuàng)意識,為社會多做貢獻的精神。(逆向法)2、一是要弄清“塔基”和“塔尖”的比喻意義,二是要弄清兩者的關系。(聯(lián)系法,剝筍法)3、解決問題要找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方法,而不是講空話,主觀臆斷。(單刀直入法)4、從大海來的角度可得出:人要學會自強,自立。從鹽的角度可看出:死于安樂,生于憂患,依賴別人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天女散花法)5、這個故事的隱喻性,顯然體現(xiàn)在工匠巧妙的答話中。工匠這番話,提出了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人們喜歡照怎樣的鏡子?確實,在他看來,多數(shù)人照鏡子是要欣賞自己的美貌,而不愿照見自己的缺陷,因而要多造些昏鏡,投其所好。這違背常情的做法暗示我們:工匠的這番話不是談的人們生活中照鏡子的問題,而是隱含針眨時弊的深意。而鏡子的特點可以照人,那么,我們就可順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比喻:如果把“鏡子”比作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確有那么一些同志害怕批評,諱疾忌醫(yī),喜歡照昏鏡而不愿照明鏡的?梢,透過材料表面的荒涎夸張來審視材料的隱喻義,把握材料表現(xiàn)的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來明確材料的隱喻義,便不會就事論事、言不及題了。(析喻法)

◆教師點評

◆學生啟悟

查看更多高考 議論文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