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呂氏春秋(卷十六)·去宥》“東方之墨者謝子”原文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

《呂氏春秋(卷十六)•去宥》“東方之墨者謝子”原文與翻譯

東方之墨者謝子,將西見秦惠王。東部地區(qū)的墨家(墨子學(xué)說)學(xué)者謝先生,將要西行去見秦惠王。

惠王問秦之墨者唐姑果。秦惠王問秦國的墨家學(xué)者唐姑果。

唐姑果恐王之親謝子賢於己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其為人甚險,將奮於說,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唐姑果擔(dān)心秦惠王親近謝先生,認(rèn)為他比自己賢能,于是回答說:“謝先生,是東方善于辯論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險惡,他將盡力向您游說,來取悅迷惑您的繼承人。”秦惠王因此懷著怒氣等待著謝先生。

謝子至,說王,王弗聽。謝先生到了以后,游說秦惠王,秦惠王不聽。

謝子不說,遂辭而行。謝先生很不高興,于是告辭離去。

凡聽言以求善也,所言茍善,雖奮於取少主,何損?凡是聽別人的見解是為了尋求正確的(治理)方法的,所說的如果正確,就算他為了取悅繼任的王子盡力游說,又有什么損失?

所言不善,雖不奮於取少主,何益?所說得如果不正確,就算他不是為了取悅繼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處?

不以善為之愨,而徒以取少主為之悖,惠王失所以為聽矣。不把采納對方的良言作為自己的忠厚,卻只因?qū)Ψ饺偵僦鞫纬勺约旱谋稳。秦惠王在聽取見解方面有過失啊。

用志若是,見客雖勞,耳目雖弊,猶不得所謂也。擁有這樣的想法,會見說客即使再多,耳朵眼睛即使(因會客頻繁)再疲困,也不能明曉別人說的什么。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人老了以后,身體衰老但是智慧更高。

今惠王之老也,形與智皆衰邪?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體和智力都衰弱了嗎?

荊威王向沈尹華學(xué)習(xí)典籍文獻(xiàn),昭釐惡之。楚威王 向沈尹華 學(xué)習(xí)書法,昭釐(對)(楚國大夫)很嫉恨這件事。

威王好制,有中謝。佐制者,為昭釐謂威王曰:“國人皆日:王乃沈尹華之弟子也。”王不說,因疏沈尹華。楚威王喜歡創(chuàng)制一些式樣(也有解釋為法制的),有個協(xié)助他創(chuàng)制式樣擔(dān)任中謝(官職名)的人,替昭釐對楚威王說:“國人都說:大王是沈尹華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興,因此疏遠(yuǎn)了沈尹華。

中謝,細(xì)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聞先王之術(shù),文學(xué)之士④不得進(jìn),令昭釐得行其私。擔(dān)任中謝的那個人.是個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話就讓楚威王學(xué)不到先王治理國家的方法,有學(xué)問的人不能得到晉升,讓昭釐能夠?qū)嵭凶约旱年幹\。故細(xì)人之言,不可不察也。所以小人的話,不可以不詳加考察。

且數(shù)怒人主,以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惡壅卻,豈不難哉?況且多次激怒國君,通過這為奸佞的人掃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進(jìn)之路打通了卻又厭惡賢人的仕途堵塞,這難道不是太難了嗎?

夫激矢則遠(yuǎn),激水則旱⑤,激主則悖,悖則無君子矣。疾飛的箭,可以射得很遠(yuǎn),湍急的流水洶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會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們大概事先心里早有準(zhǔn)則。

鄰父有與人鄰者,有梧桐樹,其鄰之父言梧樹之不善也,鄰人遽伐之。有一個和剮人做鄰居的人,家里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樹,他的鄰居(一個老漢)說這顆梧桐樹不吉利,這個人就馬上把樹砍掉了。

鄰父因請而以為薪。與他為鄰的老者請他把砍下來的梧桐樹給自己當(dāng)柴燒。

其人不說曰:“鄰者若此其險也,豈可為之鄰哉?”此有所宥也。這個人不高興地說:“鄰居像這樣陰險,怎么能和他做鄰居呢.?”這就是認(rèn)知上有所局限。

夫請以為薪與弗請,此不可以疑枯梧樹之善與不善也。請求或不請求把梧桐樹當(dāng)柴燒,這不能用來懷疑枯死的梧桐樹的好與不好啊。

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齊國人,早晨起來,穿上衣服,走到賣金子的人那里,見別人手里拿著金子,上前就去搶奪。

吏搏而束縛之,問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官吏把他抓住并綁了起來,問他;“人都在那里,你就搶人家的金子,為什么?”

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他回答說:“根本就沒看見人,只看見了金子。”這真是極端的認(rèn)知局限啊。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晝?yōu)榛瑁园诪楹,以堯(yàn)殍睢e吨疄閿∫啻笠印?span style="color: #ff0000">存在(認(rèn)知)局限情況的人,當(dāng)然就把白天當(dāng)成晚上,把白的當(dāng)成黑的,把堯帝當(dāng)成夏桀。局限帶來的禍害實(shí)在太大了。

亡國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亡國之君,大概他們都特別有認(rèn)知局限的情況吧?

故凡人必別宥然后知,別宥則能全其天矣。所以只要是人必須去除局限后才能明白事理,去除局限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命運(yùn)了。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