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它表達的不是“不能”,而是與“荏弱”和“被遺棄”相對而言的,一種經(jīng)由鼓聲鼓舞之后產(chǎn)生的對未來人生的期盼之情,蘊含著“應(yīng)然”之意。所以,這句話需要從體驗和價值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表達了“我”在聽鼓前后的真實感受;一方面通過一種肯定性的語氣表達出“我”對未來生活的盼望之情。
第二句出現(xiàn)于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在文章中具有總結(jié)文章主題、提升思想的作用。理解這一句的難度在于對幸福的理解。幸福在這句話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擊鼓者的幸福。第五段提供的信息表明,鼓手在擊鼓時因為接近宇宙本質(zhì),接近自然而感受到幸福;一個是作為聽鼓者的我的幸福。幸福是體驗性的,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獨特的,我聽鼓聲的幸福和鼓手擊鼓時所感受到的幸福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從鼓聲中感受到聽覺的愉悅,而感受不到擊鼓者擊鼓時身心合一的幸福,所以“我分不到他的幸福”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幸福的兩重含意決定了這句話的含意,“我承認他的幸福”,表明的是鼓手因接近宇宙本質(zhì)而幸福的事實,而“我分不到他的幸福”則在表明聽鼓和擊鼓的幸福感不同的同時,也表明自己因無法分享鼓手擊鼓的愉悅而深感遺憾,從而反襯出鼓手的魅力。
15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語言表達技巧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考查內(nèi)容主要出現(xiàn)在文章的第五段。掌握文章的修辭手法,主要看考生是否能夠從文段中分析出最具有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按照大綱的要求進行歸納總結(jié)。修辭手法不是孤立的,它是配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需要來使用的。對于文段修辭手法的考查,可以遵循著思想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按照第五段描寫鼓聲的先后順序,作者用了比較明顯的排比手法,先是通過一組四字詞語的使用,如“恣意癲狂,石破天驚,戛然而止”,表達了鼓聲的震撼力,繼之又重復運用“永遠這樣敲下去,永遠這樣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減慢,不求升強降弱,唯一的節(jié)奏,唯一的音量”的句式,強調(diào)鼓聲的節(jié)奏感和純粹感。作者運用排比,但同時又突出鼓聲由緩轉(zhuǎn)急的變化過程,強調(diào)鼓聲加快升強的進程。作者對于鼓聲的描寫,不僅通過排比的方法,表達了鼓聲的客觀的聲音效果,也表現(xiàn)了聽鼓者的感情色彩,而為了進一步突出這個感情色彩,作者接著使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鼓聲對“我”精神上的作用。作者想象這個鼓手是一個非凡的人,他用自己的技藝否定了人們習慣的音樂表達方式,使聽眾感受到了原始而古老的力量,想象著自己的精神和宇宙融為一體。作者甚至想象鼓手是一個無年齡的完美的人,他的力量可以把一切欲望和觀念擊碎。鼓手的非凡力量只有用在和平凡的對比中才能顯現(xiàn)其超越性的力量,為了證明鼓聲的這種超凡入化的能力,作者又在夸張的手法中加入了對比的手法,把鼓聲視為無聲,和人們習慣的音樂形式相對比,把鼓手的表演和一般演出相對比,表現(xiàn)了鼓手技藝的超絕和大音稀聲之美。從鼓聲到對鼓手擊鼓的想象,再到宇宙本質(zhì)的思考,作者沿著這個思路運用了上述手法,成功地表達了作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整個認知過程。
16 、本題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于第五段。與第 15 題不同的是,盡管材料同是源于第五段,但該題考查的重心不在形式上,而在考生對文段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和歸納能力。該題的重心是感悟,其中既包括感受,也包括認識。感悟表達的只能是相對而言的東西,因此,回答該題的重心在于找到能夠發(fā)現(xiàn)與人們習慣的感受和認識的不同之處。在第五段的后半部分提供了“我”的感悟內(nèi)容。在這一部分,作品按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邏輯,表達了鼓聲對自己精神上的影響。首先從音樂認知層面上,鼓聲打破了“我”所熟悉的音樂形式,不經(jīng)意間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感受到了打擊樂的原始魅力。其次從心理層面,鼓聲讓“我”感受到了習慣意識層面之下被埋藏著的因素,盡管這些因素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但這卻讓“我”認識到這些因素的實際存在,與現(xiàn)代人充滿欲望的現(xiàn)實相比,這種力量顯得陌生而新鮮。最后,在科學的層面,作者運用了現(xiàn)代量子力學的理論,或者是佛教的認識論,把人的經(jīng)驗現(xiàn)象視為觀念和欲望的表現(xiàn)形式,鼓聲打破了古典物理學觀念,打破了心理和物理之間的界限,使人意識到超越經(jīng)驗現(xiàn)象的宇宙本質(zhì),這個本質(zhì)既是真,是善,也是美。在鼓聲的實際體驗中,作者經(jīng)歷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認識逐漸深化的過程,也抒發(fā)了自己深受鼓聲鼓舞的情感,表達了“我”超越現(xiàn)實,對鼓聲所象征的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