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33)
◎長存符圖第一百二十八
天符還精以丹書,書以入腹,當見腹中之文大吉,百邪去矣。
五官五王為道初,為神祖,審能閉之閉門戶,外暗內明,何不洞睹?
守之積久,天醫(yī)自下,百病悉除,因得老壽。愚者捐去,賢者以為重寶,此可謂長存之道。
獨貴自然,形神相守,此兩者同相抱,其有奇思反為咎。子失自然不可壽也。嬰兒五精,還自保也。
◎作來善宅法第一百二十九
六方真人再拜:“愿有所問一疑。”“行言之。”“今天師前所敕愚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之要文,及究竟賢明之善辭、口中訣事也。今四境之界外內,或去帝王萬萬里,或有善書,其文少不足,乃遠持往到京師;蛴衅嫖氖夥矫钚g,大儒穴處之士,義不遠萬里,往詣帝王,炫賣道德。
或有黎庶幼弱老小、田家嬰兒婦女,胸心各有所懷善字訣事,各有一兩十數,少少又不足,使人遠赍持往詣京師。或有四境夷狄隱人、胡貊之屬,其善人深知秘道者,雖知中國有大明道德之君,不能遠故赍其奇文善策殊方往也。
今天師言,乃都合古今河洛神書善文之屬,及賢明口中訣事,以為洞極之經,乃后天地開辟以來,災悉可除也,帝王長游樂,垂拱無憂也。言一事不足備,輒有余災,故當都合之。今不知當以何來,致此奇方殊策善字,乃悉得之。”
“善哉善哉!諸真人思念劇也。天神已下,告諸真人矣,上皇之氣來佑助道德之君□□矣。行,真人今乃為皇靈天具問事,吾職當為天下具談,何敢有懈焉。諾,諸真人安坐,方為真人悉說之。”“唯唯!
“以此書付歸上皇道德之帝王,見天文必思其要意,敕州郡下及四境遠方縣邑鄉(xiāng)部,宜各作一善好宅于都市四達大道之上也。高三丈,其中廣縱亦三丈;為四方作善疏,使與人面等,其疏間使可容手往來;善庇其戶也,勿令人得妄開入也。
懸書于其外而大明其文,使其□□書其宅四面亦可也。其文言帝王來索善人奇文殊異之方,及善策辭、口中訣事。人胸心常所懷,所能言,各悉書記之,投于此宅中。自記姓字,已且征索之,各以其道德能大小,署其職也;所言多少、其能不可征者,且悉敕所屬縣邑長吏,以職仕之也;其老弱、婦女有善言者,且敕主者賜之;其有大功而不可仕者,且復之也;四境之外,其有所貢進善奇異策,用之有大效者,且重賞賜之也。
如此,四境外內,一旦而同計大興,俱喜思為帝王盡力,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遠方無有余遺策、善字奇殊方也,人皆一旦轉樂為善也。隱士穴處人中出,游于都市,觀帝王太平來善之宅,無有自藏匿者也。風雨為其時節(jié),三光為其大明,是天大喜之效也。
四夷八十一域中,善人賢圣,聞中國有大德之君治如此,莫不樂來降服,皆赍其珍奇物來,前后成行。吾之書,萬不失一也,豈不大樂哉?大德之治如此,諸真人寧解曉之耶?”“唯唯。”
“然,子已覺矣。于其宅中文太多者,主者更開其宅戶,收其中書文,持入與長吏眾賢共次。其中善者,以類相從;除其惡者,去其復重;因事前后,赍而上付帝王。帝王復使眾賢共次,去其中復重及惡不正者,以類相從,而置一閑處;復令須四方書來,前后次之,復以類相從,復令須后書至也。
其四方來善宅,已出中奇文殊方善策者,復善閉之;于其畜積多者,復出次之,復赍之上,于四方辭旦日少畢竟也。所上略同,使眾賢明共集次之,編以為洞極之經,因以大覺賢者,乃以下付歸民間,百姓萬民,一旦俱化為善,不復知為惡之數也。此所謂畢得天地人及四夷之心,大樂日至,并合為一家,共成一治者也。六真人豈知之耶?”“唯唯!
“行,六真人已知之矣。夷狄聞之,日自卻去,中國日以廣,不戰(zhàn)斗伐而日強也。天地助其除惡,是為天地開辟以來,未常有也。是故天下大喜也,天地神靈共除帝王承負也,災變已消去,其治與神無異也。天下人且大得道德奇方,皆思善文正字,不復為邪惡也。所上且歲益善,于其后三歲一小錄,五歲一大錄,次之,此以下附歸于民間也,使其各好為善,不能自禁止也。取其中大善之事,有益于帝王正治者留之,勿下之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然今真人,天使諸弟子問,是今既為天問事,乃為德君作大樂之經,努力勿懈也。天且報子功,子乃為皇天后土除病,為帝王除災毒承負之厄會子明自當增算,吾言不敢欺真人也,慎之!薄拔ㄎā!薄靶腥,歸努力,精行。有疑者來!薄拔ㄎ!
“真人前。子前問事之時,吾欲去久矣,故中與子斷訣之文,見子惓惓,知為皇天佑陽精。所以然者,見真人精,中國當大興平,八十一域善人當降,來歸中國,故吾為子更止留,悉究竟說之也。所以然者,見真人為天問事不止,反恐得大過于子,得謫于天地,故不敢棄道而中去也。真人知之耶?”“唯唯。”“行,努力精卒之,勿棄天道問一訣也!薄拔ㄎ,愿請訣事!薄把灾。”
“天師何睹,正于都市四達道上,為太平作來善文奇策密方之室乎?”“善哉!真人之難問也,得其大要意。天積悒悒帝王使子難問耶?其投辭何一工也!然,吾居天上觀之,有可睹見,不空妄作此皇平之宅于四達道上也。
天公問,天下何故難平安哉?五行神吏上對言,今帝王乃居百重之內,去其四境萬萬余里,大遠者多冤結,善惡不得上通達也;奇方殊文異策斷絕,不得到其帝王前也;民臣冤結,不得自訟通也。為此積久,四方蔽塞,賢儒因而伏藏,久懷道德,悒悒而到死亡。帝王不得其奇策異辭,以安天下,大咎在四面八方遠界閉不通。
今故承天心意,為太平道德之君,作來善致上皇良平之氣宅于四達道上也,欲樂四方悉知德君有此教令,翕然俱喜,各持其善物殊方,來付歸之于上,無遠近悉出也,無復斷絕者也。”
“善哉善哉!響不及天師力問,不得知之也!薄叭唬嫒粽嫒搜砸。夫人天性自知之,其上也;不能自知之,力問,亦其次也。子知之邪?”“唯唯,愿請問一事。”“言之。”
“何故必使其廣縱三丈,高三丈乎哉?”“善乎,子之言也。一者,數之始也;天數亦終于十,地數亦終于十,人數亦終于十,故使三丈也。欲樂合天地人,使其俱悅喜也,故象天地人為之也!薄敖裾垎柸龜担喂示闶踉?”“然,天有五行,亦自有陰陽;地有五行,亦自有陰陽;人有五行,亦自有陰陽也,故皆十。”“善哉善哉!今獨天地人如此邪哉?然萬物悉如此邪哉?”“然萬物悉象天地人也,故天地人皆隨四時五行為盛衰也。真人知之邪?”“善乎善乎!”“然,子可謂已知之矣。”
“愿請問一事。”“言之!薄敖窈喂时貫槠渌姆阶魇瑁c面齊者?”“然疏者,欲使賢儒策之也;疏者,樂四方疏達,不復閉絕也,欲使賢者各疏記其辭,投此太平來善之室中也。與面齊者,面者,最人之善者也,太陽之分,象天道也;樂人各順天心,思為善,與德君并力,共平天下也。古使與面齊。面者有七正,耳目口鼻可以通氣,神?往來,樂大賢策之,使四方八極遠境聰明,悉來至也。今帝王雖居百重之內,與民相去萬萬里,光明教令,悉暢達也,不失天地之心,以安其身。”
“善哉善哉!愿請問,當使何吏守此宅哉?”“長吏直署,唱名為太平之宅樂善之吏也。”“善乎!愚生知天已大喜矣,地已大悅慎行也,人已太平理矣,萬物已得其所矣。”
“今真人何以知之乎?”“愚生見天師為太平德君制作大樂之宅,以通天地人之談語。今使下民臣各得奏上其辭于其君,令帝王得奇策異文殊方,可以長自安全者;又天地得通其談語,百姓下賤得達其善辭,以解天地悒悒,以助其君為聰明。天地與人,為凡物之長也,乃得悉通達,故大樂也。”“真人說是也。善哉,吾無以加之也。子之言事,大入真道矣!
“愿請問一疑!薄把灾。”“今天乃悒悒欲言,何故返使人談哉?”“善乎,子之難問,得其意。然,夫天道乃轉而相因,更相使也,故兌為天地之口,人亦然,故以類相求,故人為天地談也。真人知之耶?”“唯唯!薄靶,子易開哉!勉力勉力。”“唯唯。”“然辭小竟,勿復問,令道文難知,反益憒憒也。”“唯唯!
“行,戒真人一事,為已校書文殊方也,卷投一善方,始善養(yǎng)性之術,于書卷下,使眾賢誦讀,此當為洞極之經竟者。因各集此方以自養(yǎng),誦此術以自全,令各樂得久存。上賢可以為國輔,中賢可為國小吏,下小人不能仕者,可長養(yǎng)其親,而久守其子孫!薄吧圃丈圃眨√煜麓髽窅傄,為善無雙,無復惡人也!薄白右阎樱腥,思之念之。既為天問事,勿懈!薄拔ㄎ。”
右求善以致太平令天下一旦合心上皇大樂之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