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仕宦而至將相”原文及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仕宦而至將相”原文及翻譯

 〔宋〕歐陽修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后返回故鄉(xiāng),這從人情上說是光榮的,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時候,困居鄉(xiāng)里,那些平庸之輩甚至小孩,都能夠輕視欺侮他。

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就像蘇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禮遇,朱買臣被他的妻子嫌棄一樣。

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后,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馬拉的高大車子,旗幟在前面導引,而騎兵在后面簇擁,街道兩旁的人們,一齊并肩接踵,一邊瞻望一邊稱羨,而那些庸夫愚婦,恐懼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對車輪馬足揚起的灰塵,十分后悔,暗自認罪。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這么個小小的士人,在當世得志,那意氣的壯盛,以前的人們就將他比作穿著錦繡衣裳的榮耀。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只有大丞相魏國公卻不是如此,魏國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

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魏國公年輕時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當了大官。

海內(nèi)之士,聞下風而望余光者,蓋亦有年矣。全國的士人們,聽聞他傳下的風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

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幸得志于一時,出于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夸耀之也。所謂出將入相,富貴榮耀,都是魏國公平素就應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著僥幸得志于一時一事,出乎庸夫愚婦的意料之外,為了使他們害怕而夸耀自己。

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如此說來,高大的旗幟,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光榮,玉圭官服,也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富貴。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勛延及國家,讓這些都鐫刻在金石之上,贊美的詩歌傳播在四面八方,使榮耀傳于后世而無窮無盡,這才是魏國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們也把這些寄希望于他。

豈止夸一時而榮一鄉(xiāng)哉!

難道只是為了夸耀一時,榮耀一鄉(xiāng)嗎?

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jié),來治于相,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魏國公在至和年間,曾經(jīng)以武康節(jié)度使的身份來治理過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園建造了一座“晝錦堂”。

既又刻詩于石,以遺相人。后來又在石碑上刻詩,贈送給相州百姓。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詩中認為,那種以計較恩仇為快事,以沽名釣譽而自豪的行為是可恥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東西當作光榮,卻以此為鑒戒。

于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哉!從中可見魏國公是怎樣來看待富貴的,而他的志向難道能輕易地衡量嗎?

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jié)。因此能夠出將入相,辛勤勞苦地為皇家辦事,而不論平安艱險氣節(jié)始終如一。

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至于面臨重大事件,決定重大問題,都能衣帶齊整,執(zhí)笏端正,不動聲色,把天下國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穩(wěn),真可稱得上是國家的重臣啊。

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他的豐功偉績,因此而被銘刻在鼎彝之上,流傳于弦歌之中,這是國家的光榮,而不是一鄉(xiāng)一里的光榮啊。

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于是乎書。

我雖然沒有獲得登上晝錦堂的機會,卻榮幸地曾經(jīng)私下誦讀了他的詩歌,為他的大志實現(xiàn)而高興,并且樂于向天下宣傳敘述,于是寫了這篇文章。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