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詩歌閱讀訓練

臧克家《難民》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追風789
臧克家《難民》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題及答案

難民

臧克家

日頭墮到鳥巢里,

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無歸宿的薄暮,

把這群人踱到這座古鎮(zhèn)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兩旁,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樣,

靜靜的,孤寂的,支撐著一個大的凄涼。

滿染征塵的古怪的服裝,

告訴了他們的來歷,

一張一張兜著陰影的臉皮,

說盡了他們的情況。

螺絲的炊煙牽動著一串親熱的眼光,

在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個不忍的想象:

“這時,黃昏正徘徊在古樹梢頭,

從無煙火的屋頂慢慢地漲大到無邊,

接著,陰森的凄涼吞了可憐的故鄉(xiāng)!

鐵力的疲倦,連人和想象一齊推入了朦朧,

但是,更猛烈的饑餓立刻又把他們牽回了異鄉(xiāng)。

像一個天神從夢里落到這群人身旁,

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著一支長槍。

一個小聲,在他們耳中開出天大的響:

“年頭不對,不敢留生人在鎮(zhèn)上。” 

“唉!人到那里,災荒到哪里!”

一陣嘆息,黃昏更加了蒼茫。

一步一步,這群人走下了大街,

走開了這異鄉(xiāng),

小孩子的哭聲亂了大人的心腸,

鐵門的響聲截斷了最后一人的腳步,

這時,黑夜爬過了古鎮(zhèn)的圍墻。

1932年2月古瑯王牙(選自《烙印》,開明書店1934年3月初版)

1.詩歌的語言往往極富表現(xiàn)力,試從修辭、用詞的準確性等角度分析下面兩句詩的好處。

(1)日頭墮到鳥巢里,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兩旁,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樣,靜靜的,孤寂的,支撐著一個大的凄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說“一個小聲,在他們耳中開出天大的響”,這不矛盾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歌的結尾似有余韻,請仔細品味體會一下,想想詩人還有什么話沒有說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A.詩歌以質(zhì)樸、凝重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難民悲慘的命運:故鄉(xiāng)容納不下,又被異鄉(xiāng)拒絕,只能永無停止地流浪。

B.“陌生的道路無歸宿的薄暮”,是他們命運的最恰切寫照。他們沉重的腳步只能從這條陌生的道路踱到另一條陌生的道路,沒有一處肯收留他們!

C.這首敘事抒情詩展示了難民的一段經(jīng)歷:他們在陌生的道路上走著,看到炊煙而想起故鄉(xiāng),在異鄉(xiāng)村口,卻被拒之門外。

D.詩人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上來敘寫這一群難民的經(jīng)歷,除了可以增大敘說的空間,還便于直抒胸臆,讓讀者感受到詩人沉甸甸的同情和悲傷。

答案:

1.(1)用“歸鳥”表明日暮,鳥還有巢可依,難民們卻是連飛鳥都不如。“溶盡”二字形象準確地寫出黃昏時分明暗交融之際的景象,生動貼切!點此查看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答案(本文答案在第8頁)… 3.夜晚來臨,難民們卻被異鄉(xiāng)拒絕,又要露宿郊野,這樣悲慘的境遇似乎永遠沒有盡頭;飽含了作者對難民的同情,流露出作者心底深深的哀傷。(意對即可)4.D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