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原文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說二

董閼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深澗,峭如墻,深百仞,因問其旁鄉(xiāng)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痹唬骸皨雰、盲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薄芭qR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治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為不治?“

子產(chǎn)相鄭,病將死,謂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鄭,必以嚴(yán)蒞人。夫火形嚴(yán),故人獻(xiàn)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嚴(yán)子之形,無令溺子之懦!弊赢a(chǎn)死。游吉不肯嚴(yán)形,鄭少年相率為盜,處于萑澤,將遂以為鄭禍。游吉率車騎與戰(zhàn),一日一夜僅能克之。游吉喟然嘆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魯哀公問于仲尼曰:“《春秋》之記曰:'冬十二月隕霜不殺菽。'何為記此?“仲尼對曰:“此言可以殺而不殺也。夫宜殺而不殺,桃李冬實(shí)。天失道,草木猶犯干之,而況于人君乎?“

殷之法,刑棄灰于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斗,斗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也。”

一曰:殷之法,刑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子貢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曰:“無棄灰,所易也;斷手,所惡也。行所易,不關(guān)所惡,古人以為易,故行之!

中山之相樂池,以車百乘使趙,選其客之有智能者以為將行,中道而亂。樂池曰:“吾以公為有智,而使公為將行,今中道而亂,何也?“客因辭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人,而利足以勸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從少正長,從賤治貴,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亂也。嘗試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斬其首,何故而不治!“

公孫鞅之法也重輕罪。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

一曰:公孫鞅曰:“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是謂以刑去刑也。”

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于市。甚眾,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猶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殺汝身。”庸人不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猶不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則雖辜磔,竊金不止;知必死,則有天下不為也。

魯人燒積澤。天北風(fēng),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卑Ч唬骸吧!敝倌嵩唬骸笆录辈患耙再p。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卑Ч唬骸吧!庇谑侵倌崮讼铝钤唬骸安痪然鹫弑冉当敝,逐獸者比入禁之罪!绷钕挛幢槎鹨丫纫。

成驩謂齊王曰:“王太仁,太不忍人!蓖踉唬骸疤,太不忍人,非善名邪?“對曰:“此人臣之善也,非人主之所行也。夫人臣必仁而后可與謀,不忍人而后可近也;不仁則不可與謀,忍人則不可近也。”王曰:“然則寡人安所太仁,安不忍人?“對曰:“王太仁于薛公,而太不忍于諸田。太仁薛公,則大臣無重;太不忍諸田,則父兄犯法。大臣無重,則兵弱于外;父兄犯法,則政亂于內(nèi)。兵弱于外,政亂于內(nèi),此亡國之本也!

魏惠王謂卜皮曰:“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對曰:“臣聞王之慈惠也!蓖跣廊幌苍唬骸叭粍t功且安至?“對曰:“王之功至于亡!蓖踉唬骸按然,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對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與也。不忍則不誅有過,好予則不待有功而賞。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齊國好厚葬,布帛盡于衣衾,材木盡于棺槨;腹贾,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尸,罪夫當(dāng)喪者。”夫戮死無名,罪當(dāng)喪者無利,人何故為之也?

衛(wèi)嗣君之時,有胥靡逃之魏,因?yàn)橄逋踔笾尾。衛(wèi)嗣君聞之,使人請以五十金買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諫曰:“夫以一都買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無小而亂無大。法不立而誅不必,雖有十左氏無益也;法立而誅必,雖失十左氏無害也。”魏王聞之,曰:“主欲治而不聽之,不祥!币蜉d而往,徒獻(xiàn)之。


說二

董閼于做趙國上黨地區(qū)的郡守。他巡視石邑山中,看見山澗深邃,像墻一樣陡峭,深達(dá)干丈,就問居住深澗附近村舍的人說:“曾有人下去過嗎?”回答說:“沒有!庇謫枺骸靶『、癡聾、瘋顛的人曾有下去過的嗎?”回答說:“沒有!薄芭qR狗豬曾有下去過的嗎?”回答說:“沒有!倍懹诟袊@地說:“我能治理好上黨了。假如我治理時對罪犯嚴(yán)懲不貸,使他們好像掉下深澗必死一樣,就沒有人敢觸犯法令了,還怎么會治理不好呢?”

子產(chǎn)做鄭相,重病將死,對游吉說:“我死后,您一定會在鄭國執(zhí)政,一定要用威嚴(yán)治理民眾;鸬臉幼邮菄(yán)酷的,所以人們很少被燒傷;水的樣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您必須嚴(yán)厲地執(zhí)行刑罰,不要讓人們因您的柔弱而觸犯法令!弊赢a(chǎn)死后,游吉不肯嚴(yán)厲執(zhí)行刑罰,鄭國青年拉幫結(jié)伙成為強(qiáng)盜。盤據(jù)在萑苻之澤中,即將給鄭國造成禍害。游吉率車騎和他們開戰(zhàn),打了一天一夜,才算打敗了他們。游吉感嘆地說;“我早按子產(chǎn)的教導(dǎo)去做的話,—定不會懊悔到這般地步了!濒敯Ч珕柨鬃诱f:“《春秋》里記載說:‘冬季十二月份降霜,沒有把豆類作物凍死。’為什么記下這條?”孔子回答說:“這是說本來可以造成傷害的,但結(jié)果沒有造成傷害。應(yīng)予傷害卻不加傷害,桃李就會冬天結(jié)果。天道失去常規(guī),草木尚且要違抗它,何況君主呢!”商朝的法令規(guī)定,對在街上倒灰的人處以刑罰。子貢認(rèn)為刑罰過重了,就詢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因?yàn)樗麄兌弥卫矸椒。在街上倒灰一定會迷人眼睛;迷了人家,人家定會發(fā)怒;一旦發(fā)怒,就會發(fā)生爭斗;爭斗起來,就會引起許多家族相互殘殺。既然這是會造成許多家相互殘殺的情形,那么即使對他們處以刑罰也是可行的。再說,刑罰重了是人們所厭惡的;而不去街上倒灰,則是人們?nèi)菀邹k到的。讓人們做好容易辦到的事情,而不去觸犯他們所厭惡的刑罰,這合乎治理的原則!

另一種說法:商朝的法令規(guī)定,在街上倒灰的人,要砍掉他的手。子貢說:“倒灰的罪輕,斷手的刑重,古人怎么這般嚴(yán)酷。骸笨鬃诱f:“不在街上倒灰是容易辦到的事;斷手是人們厭惡的事。干容易干的事,不干心里厭惡的事,古人認(rèn)為容易做到,所以要加以實(shí)行!

中山國相樂池率一百乘車馬出使趙國,挑選門客中有智慧才能的人作領(lǐng)隊(duì),中途車馬散亂了。樂池說:“我認(rèn)為你聰明,就派你做領(lǐng)隊(duì),現(xiàn)在中途隊(duì)列卻散亂了,為什么?”門客聽他這么說話,就要辭別,說:“您不懂得管理原則。有威勢足以制服人,有利益足以鼓勵人,所以能夠管理好,F(xiàn)在我卻是您年少位卑的門客。由年少的管理年長的,由位卑的管理位尊的,又不能掌握賞罰的權(quán)柄來制約他們,這才導(dǎo)致了隊(duì)列散亂。假如讓我有權(quán),對表現(xiàn)好的我能封為卿相,表現(xiàn)差的我能砍了他們腦袋,哪有管理不好的道理呢?”商鞅的法令是輕罪重罰。重刑之下,人們就不敢觸犯了;而小小過失則是容易改掉的。使人們改掉容易犯的小錯,不去觸犯重刑,這合乎治理國家的原則。既然小錯不犯,大罪也就沒有了。這樣一來,人們就不再犯罪了,禍亂就不會產(chǎn)生了。

魯人焚燒一處滿積柴草的沼澤。天刮北風(fēng),火勢向南延伸,恐怕會燒到國都。魯哀公害怕了,要親自率領(lǐng)眾人督促救火,到火場后旁邊沒了人,大家都去追逐野獸了,卻沒人來救火,于是哀公就把孔子召來詢問?鬃诱f:“追逐野獸的人既快樂又不受罰,而救火的人既受苦又不得賞,這便是沒人救火的原因!卑Чf:“說得對!笨鬃诱f:“事情緊急,來不及行賞了;假使救火的人都給予賞賜,那么國庫財產(chǎn)也還不夠給大家發(fā)賞哩。請只用刑罰。哀公說:“好吧!庇谑强鬃泳拖铝钫f;“不救火的,與投降敗逃同罪;追野獸的,與擅入禁地同罪!泵钕逻_(dá)后還未傳遍,火已經(jīng)撲滅了。成歡對齊王說:“大王您太仁慈,對人大不狠心!饼R王說:“太仁慈,太不狠心,不是好名聲嗎?”成歡回答說:“這是臣子的優(yōu)點(diǎn),但不是君主應(yīng)該實(shí)行的。臣子一定要仁慈,然后可以和他謀事;對人不狠心,然后才可以和他接近。臣子不仁慈,就不能和他謀事;狠心了,就無法和他接近!饼R王說:“那么我什么地方太仁慈,什么地方對人不狠心?”成歡回答說:“大王對薛公太仁慈,對田氏宗族太不狠心。對薛公太仁慈,大臣們就沒有權(quán)勢;對田氏宗族太不狠心,大王的叔伯兄弟就會犯法。大臣們沒有權(quán)勢,在外軍隊(duì)就會削弱;叔伯兄弟犯法,國內(nèi)政事就會混亂。在外軍隊(duì)削弱,國內(nèi)政事混亂,這是亡國的根源所在!蔽夯萃鯇Σ菲ふf:“你聽到我的聲望究竟怎樣?”卜皮回答說:“我聽說大王慈惠!被萃跣老驳卣f:“既然這樣,功效將怎么樣呢?”卜皮回答說:“大王的功效是走向滅亡!被萃跽f:“慈惠是做好事。這樣做了卻要滅亡,為什么?”卜皮回答說:“仁慈的人不狠心,行惠的人喜歡施舍。不狠心就不會懲罰有過錯的人,喜歡施舍就會不等臣下立功而加賞。有過錯不懲治,沒功勞受賞賜,即使滅亡,不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膯幔俊?/SPAN>

齊國喜歡厚葬,布帛都做了死人衣被,木材都做了棺材。桓公很為此擔(dān)憂,就告訴管仲說:“布帛用完了,就沒有東西可做遮體的衣服;木材用完了,就沒有東西可筑防御工事?扇藗冞是不停止厚葬,怎樣加以禁止?”管仲回答說:“大凡人的作為,不是圖名,就是圖利!庇谑窍铝钫f:“棺材超過標(biāo)準(zhǔn)的就刑戮尸體,處罰主喪的人!笔w遭到刑戮,無名可言;主喪的人被處罰了,無利可言:人們干嗎還要厚葬呢?”衛(wèi)嗣君在位時,有個囚犯逃往魏國后,就替魏襄王的王后治病。衛(wèi)嗣君聽說了,就派人求襄王允許用五十金贖回囚犯,使者往返五趟,魏王就是不給人,衛(wèi)君就用左氏城來交換囚犯。群臣近侍勸衛(wèi)君說:“用一個大城邑去買一個囚犯,可行嗎?”衛(wèi)君說;“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治不在小,亂不在大;如果法令不設(shè)立,誅罰不兌現(xiàn),即使有十個左氏城也沒有裨益;如果法令設(shè)立,誅罰兌現(xiàn),即使失去十個左氏城也沒有損害!蔽和趼犝f后說:“衛(wèi)君想治理好國家,我卻不答應(yīng)他的要求,不吉利!庇谑怯密囎友b了囚犯送到衛(wèi)國,無代價地交付給衛(wèi)君。

 

查看更多韓非子資料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