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為方便大家使用,《史記·貨殖列傳》原文與翻譯采用逐段對照形式,黑色字體為原文,紅色字體為翻譯。最后一頁為歷代評價。

" />

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原文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司馬遷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①,乃喟然而嘆曰②:“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③。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蹦顺吮庵鄹∮诮埽兠仔,適齊為鴟夷子皮⑤,之陶為朱公⑥。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⑦,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⑧。乃治產(chǎn)積居,與時逐而不責(zé)于人⑨。故善治生者⑩,能擇人而任時(11)。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12),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13)。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聽子孫(14),子孫修業(yè)而息之(15),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16)。

①既:已經(jīng)。②喟然:嘆息的樣子。③得意:滿足意愿,實現(xiàn)愿望。④扁舟:小船。。浩。⑤適:到……去。鴟夷:亦作“鴟鴺”。皮制的口袋。也用來盛酒。⑥之:到……去。⑦中:中心。⑧交:交流。易:容易、方便。⑨與時逐:隨時逐利。責(zé):責(zé)求,要求。⑩治生: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11)擇人:擇用賢人。任時:把握時效。(12)致:取得、得到。(13)再:兩次。與:給予。貧交:貧窮的朋友。疏昆弟:遠(yuǎn)房同姓的兄弟。(14)聽:聽任,任憑。(15)息:增長,增利。指發(fā)展。(16)稱:稱頌,贊譽。

范蠡既已協(xié)助越王洗雪了會稽被困之恥,便長嘆道:“計然的策略有七條,越國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實現(xiàn)了雪恥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國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庇谑,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換姓,到齊國改名叫鴟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認(rèn)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與各地諸侯國四通八達(dá),交流貨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產(chǎn)業(yè),囤積居奇,隨機應(yīng)變,與時逐利,而不責(zé)求他人。所以,善于經(jīng)營致富的人,要能擇用賢人并把握時機。十九年期間,他三次賺得千金之財,兩次分散給貧窮的朋友和遠(yuǎn)房同姓的兄弟。這就是所謂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來年老力衰而聽?wèi){子孫,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yè)并有所發(fā)展,終致有了巨萬家財。所以,后世談?wù)摳晃虝r,都稱頌陶朱公。

子贛既學(xué)于仲尼①,退而仕于衛(wèi),廢著鬻財于曹、魯之間②,七十子之徒③,賜最為饒益④。原憲不厭糟糠⑤,匿于窮巷⑥。子貢結(jié)駟連騎⑦,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⑧,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⑨。夫使孔子名布揚于天下者,子貢先后之也⑩。此所謂得勢而益彰者乎(11)?

①子贛:即子貢。其人其事又見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②廢著:賣貴買*。廢,賣出。著,同貯,屯積。鬻財:經(jīng)商。③七十子之徒:指孔門七十余個高徒。④饒益:富有。⑤不厭糟糠:連糟糠都吃不飽。厭,同“饜”。飽。⑥匿:躲藏,隱居。⑦結(jié)駟連騎:乘做四馬并轡齊頭牽引的車子。⑧束帛之幣:指束帛這類贈禮。帛五匹為一束。每匹從兩端卷起,共為十端。帛也稱為幣,故稱“束帛之幣”。聘:訪問。享:供奉。⑨分庭與之抗禮:即與子貢分庭抗禮。古時賓客和主人分別站在庭中的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地位相待。此處意為,子貢見諸侯,不行君臣之禮而行賓主之禮。⑩先后:輔助,相助。(11)益彰:更加顯著。

子貢曾在孔子那里學(xué)習(xí),離開后到衛(wèi)國做官,又利用賣貴買賤的方法在曹國和魯國之間經(jīng)商,孔門七十多個高徒之中,端木賜(即子貢)最為富有?鬃拥牧硪晃桓咄皆瓚椄F得連糟糠都吃不飽,隱居在簡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貢卻乘坐四馬并轡齊頭牽引的車子,攜帶束帛厚禮去訪問、饋贈諸侯,所到之處,國君與他只行賓主之禮,不行君臣之禮。使孔子得以名揚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貢在人前人后輔助他。這就是所謂得到形勢之助而使名聲更加顯著吧?

白圭,周人也①。當(dāng)魏文侯時,李克務(wù)盡地力②,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③。夫歲孰取谷④,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⑤。太陰在卯,穰⑥;明歲衰惡⑦。至午⑧,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至卯⑨,積著率歲倍⑩。欲長錢,取下谷;長石斗,取上種(11)。能薄飲食(12),忍嗜欲,節(jié)衣服,與用事僮仆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fā)(13)。故曰:“吾治生產(chǎn)(14),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quán)變(15),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xué)吾術(shù),終告之矣!鄙w天下言治生祖白圭(16)。白圭其有所試矣(17),能試有所長(18),非茍而已也(19)。

①周:指戰(zhàn)國初期的小諸侯國西周國。②務(wù):致力于。盡地力:竭力開發(fā)土地資源。③與(yǔ,雨):通“予”。給予。此處意為出售。④歲孰:每年谷物成熟。指一年的農(nóng)事收成。⑤食:糧食。⑥太陰:指木星。卯:地支的第四位。穰:豐收年。⑦衰惡:年景不好。⑧至午:木星在午宮(方位)時。午:地支的第七位。下文“至酉”、“至子”,均指木星所在方位。⑨至卯:此指木星復(fù)至卯宮(方位)時。⑩積著:積貯。率:大致,大概。歲倍:每年增長一倍。(11)上種:上等谷物。(12)薄飲食:不講究吃喝。薄,輕視。(13)趨時:爭取時機,捕捉時機。若:好像。摯:通“鷙”,兇猛。發(fā):奮發(fā),指動作迅捷。(14)生產(chǎn):經(jīng)商致富之事。(15)不足與權(quán)變:夠不上隨機應(yīng)變。不足與,即夠不上……。(16)祖:效法。(17)試:嘗試。(18)長:專長。(19)非茍而已也:并不是馬虎隨便行事。茍:不嚴(yán)肅。

白圭是西周人。當(dāng)魏文侯在位時,李克正致力于開發(fā)土地資源,而白圭卻喜歡觀察市場行情和年景豐歉的變化,所以當(dāng)貨物過剩低價拋售時,他就收購;當(dāng)貨物不足高價索求時,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時,他買進糧食,出售絲、漆;蠶繭結(jié)成時,他買進絹帛綿絮,出售糧食。他了解,太歲在卯位時,五谷豐收;轉(zhuǎn)年年景會不好。太歲在午宮時,會發(fā)生旱災(zāi);轉(zhuǎn)年年景會很好。太歲在酉位時,五谷豐收;轉(zhuǎn)年年景會變壞。太歲在子位時,天下會大旱;轉(zhuǎn)年年景會很好,有雨水。太歲復(fù)至卯位時,他囤積的貨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長錢財收入,他便收購質(zhì)次的谷物;要增長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買上等的谷物。他能不講究吃喝,控制嗜好,節(jié)省穿戴,與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賺錢的時機就像猛獸猛禽捕捉食物那樣迅捷。因此他說:“我干經(jīng)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呂尚籌劃謀略,孫子、吳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變法那樣。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智慧夠不上隨機應(yīng)變,勇氣夠不上果敢決斷,仁德不能夠正確取舍,強健不能夠有所堅守,雖然他想學(xué)習(xí)我的經(jīng)商致富之術(shù),我終究不會教給他的!币蚨煜氯苏?wù)摻?jīng)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嘗試,嘗試而能有所成就,這不是馬虎隨便行事就能成的。

猗頓用盬鹽起①。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yè)②,與王者埒富③。

①用:以,由于。盬:古鹽池名,在今山西臨猗縣南。起:起家,發(fā)家。②成業(yè):成就家業(yè)。③埒(liè,列):相等,等同。

猗頓由于經(jīng)營河?xùn)|鹽池的鹽而發(fā)財,成為富甲天下的巨賈。 而邯鄲的郭縱以冶鐵成就事業(yè),與王者埒富。

烏氏倮畜牧①,及眾②,斥賣③,求奇繒物④,間獻遺戎王⑤。戎王什倍其償⑥,與之畜,畜至用谷量馬牛⑦。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⑧,以時與列臣朝請⑨。而巴(蜀)寡婦清⑩,其先得丹穴(11),而擅其利數(shù)世(12),家亦不訾(13)。清,寡婦也,能守其業(yè),用財自衛(wèi),不見侵犯(14)。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15),為筑女懷清臺(16)。夫倮鄙人牧長(17),清窮鄉(xiāng)寡婦,禮抗萬乘(18),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19)?

①倮:人名。秦時大畜牧主。②及眾:等到牲畜繁殖眾多時。③斥賣:變賣、拿去賣掉。④求奇繒物:尋求奇異之物和絲織品。繒:絲織品總稱。⑤間:秘密地、悄悄地。遺:贈送,給予。⑥什倍:十倍。償:償還。⑦至:以至,甚至。用谷量馬牛:以山谷為單位來計算馬牛的數(shù)量。意為給的馬牛過多,無法用“匹”、“頭”計算。⑧比封君:與封君并列,地位差不多。比:比照,并列,挨著。⑨以時,按規(guī)定時間。朝(cháo,潮)請:朝見。請,謁見。⑩巴:指寡婦清所在之邑。清:人名。(11)先:先人,祖上。丹穴:丹砂礦。(12)擅:獨攬、獨得。(13)家:家產(chǎn)。不訾:不計其數(shù)。訾:通“貲”。計量。(13)見:被。(14)以為貞婦:認(rèn)為她是貞婦?椭阂再e客之禮待她。(15)女懷清臺:在今四川長壽縣南。(16)鄙人:邊鄙之人,即邊民。鄙,邊遠(yuǎn)之地。牧長:畜牧主。(17)禮抗萬乘:與皇帝分庭抗禮。萬乘:擁有萬輛兵車的統(tǒng)治者,此指皇帝。(18)豈非以富邪:難道不是因為有錢嗎?豈:難道。以:因為、憑借。

烏氏倮經(jīng)營畜牧業(yè),等到牲畜繁殖眾多之時,便全部賣掉,再購求各種奇異之物和絲織品,暗中獻給戎王。戎王以十倍于所獻物品的東西償還給他,送他牲畜,牲畜多到以山谷為單位來計算牛馬的數(shù)量。秦始皇詔令烏氏倮位與封君同列,按規(guī)定時間同諸大臣進宮朝拜。而巴郡寡婦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礦,竟獨攬其利達(dá)好幾代人,家產(chǎn)也多得不計其數(shù)。清是個寡婦,能守住先人的家業(yè),用錢財來保護自己,不被別人侵犯。秦始皇認(rèn)為她是個貞婦而以客禮對待她,還為她修筑了女懷清臺。烏氏倮不過是個邊鄙之人、畜牧主,巴郡寡婦清是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寡婦,卻能與皇帝分庭抗禮,名揚天下,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富有嗎?

漢興①,海內(nèi)為一,開關(guān)梁②,馳山澤之禁③,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④,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諸侯強族于京師⑤。

①漢興:漢朝興起。即漢朝建立。②關(guān)梁:水陸交通要地。關(guān):關(guān)口。梁:橋梁。③馳:放松,開放。山澤之禁:山澤中的出產(chǎn)為國家專利,嚴(yán)禁百姓開采。禁:禁令。⑤賈:商人。周流:通行,遍行。⑤徙:遷移。豪杰:豪強。諸侯:指戰(zhàn)國時舊諸侯。京師:國都。

漢朝興起,天下統(tǒng)一,便開放關(guān)卡要道,解除開采山澤的禁令,因此富商大賈得以通行天下,交易的貨物無不暢通,他們的欲望都能滿足,漢朝政府又遷徙豪杰、諸侯和大戶人家到京城。

關(guān)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①,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②,而公劉適邠③,大王、王季在岐④,文王作豐⑤,武王治鎬⑥,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fēng),好稼穡⑦,殖五谷⑧,地重⑨,重為邪⑩。及秦文、(孝)〔德〕、繆居雍(11),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12)。獻(孝)公徙櫟邑(13),櫟邑北卻戎翟(14),東通三晉(15),亦多大賈。(武)〔孝〕、昭治咸陽(16),因以漢都(17),長安諸陵(18),四方輻湊并至而會(19),地小人眾,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20)。南則巴蜀(21)。巴蜀亦沃野,地饒卮、姜、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22)。南御滇僰(23),僰僮(24)。西近邛笮(25),笮馬、旄牛(26)。然四塞(27),棧道千里(28),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29),以所多易所鮮(30)。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guān)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然地亦窮險(31),唯京師要其道(32)。故關(guān)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33),而人眾不過什三(34);然量其富,什居其六(35)。

①河:黃河。華:華山。②貢:賦稅。傳說中夏代的租賦制度。上田:上等田地。③適:到……去。邠:同“豳”。④大王:即周太王,古公亶父。⑥作豐:興建豐邑。豐:豐京。⑥治鎬:治理鎬京。⑦好稼穡(sè,色):喜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稼:種谷。穡:收谷。⑧殖:種植。⑨地重:以地為重,重視土地的價值。⑩重為邪:把做壞事看得很嚴(yán)重。即很難去做壞事。(11)及:等到。文:指秦文公。德:指秦德公?姡和ā澳隆薄V盖啬鹿。(12)隙隴蜀之貨物:地居隴蜀貨物交流的要道。隙:間孔、要道。(13)獻公:指秦獻公。(14)卻:退,御。翟:同“狄”。(15)三晉:戰(zhàn)國時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立國,故稱三晉。此指原三晉之地。(16)孝:指秦孝公。昭:指秦昭王。(17)因以漢都:漢朝藉此而做為都城。因:憑藉、沿襲。(18)長安諸陵:指長安附近諸皇陵所在地,亦即諸陵縣。(19)會:會聚,會合。(20)益:更加。事:做,從事。末:末業(yè)。指商業(yè)。(21)南:指秦嶺以南。(22)卮:梔子,可以入藥或制顏料。(23)御:抵御。(24)僰僮:僰地多出僮仆。漢代僰人常被販賣為奴。(25)邛(qióng,窮)笮(zuó,昨):均古族名,國名。(26)笮馬、旄牛:笮地出產(chǎn)的馬和旄牛。(27)四塞:四周閉塞。(28)棧道:在險絕的山上用竹木架成的道路。(29)褒斜:即褒斜道。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兩河谷得名。兩水同出秦嶺太白山:褒水南注漢水,谷口在舊褒城縣北十里;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湄縣西南三十里。漢武帝時曾發(fā)數(shù)萬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運,未成;其陸道則自漢以后長期間為往來秦嶺南北重要通道之一。綰轂:挖扼,勾聯(lián)。比喻處于中樞地位,對各方面起聯(lián)絡(luò)、扼制的作用。(30)所多:多余之物。易:交換。所鮮:缺少之物。鮮:少。(31)窮險:阻塞不通,地勢險要。(32)要:要約、約束。(33)于天下三分之一:占天三分之一。(34)人眾:人口。什三:十分之三。(35)什居其六:十份中占有六份。即占十分之六。

關(guān)中地區(qū)從汧、雍二縣以東至黃河、華山,膏壤沃野方圓千里。從有虞氏、夏后氏實行貢賦時起就把這里作為上等田地,后來公劉遷居到邠,周太王、王季遷居岐山,文王興建豐邑,武王治理鎬京,因而這些地方的人民仍有先王的遺風(fēng),喜好農(nóng)事,種植五谷,重視土地的價值,把做壞事看得很嚴(yán)重。直到秦文公、德公、穆公定都雍邑,這里地處隴、蜀貨物交流的要道,商人很多。秦獻公遷居櫟邑,櫟邑北御戎狄,東通三晉,也有許多大商人。秦孝公和秦昭襄王治理咸陽,漢朝藉此做為都城;長安附近的諸陵,四方人、物輻湊集中于此,地方很小,人口又多,所以當(dāng)?shù)匕傩赵絹碓酵媾媲,從事商業(yè)。關(guān)中地區(qū)以南則有巴郡、蜀郡。巴蜀地區(qū)也是一片沃野,盛產(chǎn)梔子、生姜、朱砂、石材、銅、鐵和竹木之類的器具。南邊抵御滇、僰,僰地多出僮仆。西邊鄰近邛、笮,笮地出產(chǎn)馬和旄牛。然而巴蜀地區(qū)四周閉塞,有千里棧道,與關(guān)中無處不通,唯有褒斜通道控扼其口,勾聯(lián)四方道路,用多余之物來交換短缺之物。天水、隴西、北地和上郡與關(guān)中風(fēng)俗相同,而西面有羌中的地利,北面有戎狄的牲畜,畜牧業(yè)居天下首位?墒沁@里地勢險要,只有京城長安要約其通道。所以,整個關(guān)中之地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也不過占天下十分之三;然而計算這里的財富,卻占天下十分之六。

昔唐人都河?xùn)|①,殷人都河內(nèi)②,周人都河南③。夫三河在天下之中④,若鼎足⑤,王者所更居也⑥,建國各數(shù)百千歲⑦,土地小狹,民人眾,都國諸侯所聚會⑧,故其俗纖儉習(xí)事⑨。楊、平陽陳西賈秦、翟⑩,北賈種、代。種、代,石北也,地邊胡(11),數(shù)被寇(12)。人民矜懻忮(13),好氣(14),任俠為*(15),不事農(nóng)商。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16),中國委輸時有奇羨(17)。其民羯羠不均(18),自全晉之時固已患其僄悍(19),而武靈王益厲之(20),其謠俗猶有趙之風(fēng)也(21)。故楊、平陽陳掾其間(22),得所欲。溫、軹西賈上黨,北賈趙、中山。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地余民(23),民俗懁急(24),仰機利而食(25)。丈夫相聚游戲,悲歌慷慨(26),起則相隨椎剽(27),休則掘冢作巧*治(28),多美物(29),為倡優(yōu)。(30)。女子則鼓鳴瑟(31),跕屣(32),游媚貴富(33),入后宮,遍諸侯(34)。

①唐:即陶唐氏。②殷:此指盤庚遷都于殷后的商氏。③周:此指平王東遷后的東周。④三河:指河?xùn)|、河內(nèi)、河南。⑤若:好像。⑥更:更迭,交替。居:建都居住。⑦歲:年。⑧都:都市。國:京城。⑨纖儉:小氣儉省。習(xí)事:熟悉世故。⑩陳:《索隱》謂此字為衍字。下文“楊、平陽陳椽其間”之“陳”亦因此而衍。(11)邊:接壤,*近。(12)數(shù):屢次?埽呵址,掠奪。(13)矜:夸耀,崇尚。懻忮:強直忌恨。(14)好氣:好使性子。(15)任俠:以扶弱抑強為己任。(16)師旅:軍隊。亟:屢次。(17)委輸:運送。奇羨:剩余、贏余。(18)羯羠:強悍。均:同“耘”。耕耘。(19)全晉:指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前的晉國;迹簱(dān)憂,憂慮。僄悍:同“剽悍”。輕捷勇猛。(20)武靈王益厲之:謂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使崇尚強悍的風(fēng)氣進一步加強。參見卷四十三《趙世家》。(21)謠俗:民俗。(22)陳掾:馳逐,經(jīng)營馳逐。(23)沙丘紂淫地:相傳殷紂于沙丘擴筑苑臺,恣意胡為,淫戲無度。詳見卷三《殷本紀(jì)》。淫地,荒淫之地。指紂于此荒淫作樂。(24)懁急:同“狷急”。急躁。懁:性急。(25)仰:依仗。機利:投機取巧。(26)忼慨:同“慷慨”。情緒激昂。(27)椎:用槌打。剽:搶劫財物。(28)掘冢:盜墓。冢:墳?zāi)埂W髑桑褐谱骷俚,冒充真的?冶:私自熔煉錢幣。*,私下。(29)美物:奇美的物品。另說,美作“弄”,是玩物的意思。(30)倡優(yōu):歌舞藝人和演戲的人。(31)鼓:彈奏、敲擊樂器。瑟:一種彈奏樂器。(32)跕屣:拖著鞋走路。(33)游媚貴富:到處向權(quán)貴富豪獻媚。(34)遍:充斥,遍及。

古時,唐堯定都河?xùn)|晉陽,殷人定都河內(nèi)殷墟,東周定都河南洛陽。河?xùn)|、河內(nèi)與河南這三地居于天下的中心,好像鼎的三個足,是帝王們更迭建都的地方,建國各有數(shù)百年乃至上千年,這里土地狹小,人口眾多,是各國諸侯集中聚會之處,所以當(dāng)?shù)孛袼诪樾鈨省,熟悉世故。楊與平陽兩邑人民,向西可到秦和戎狄地區(qū)經(jīng)商,向北可到種、代地區(qū)經(jīng)商。種、代在石邑以北,地靠匈奴,屢次遭受掠奪。人民崇尚強直、好勝,以扶弱抑強為己任,不愿從事農(nóng)商諸業(yè)。但因鄰近北方夷狄,軍隊經(jīng)常往來,中原運輸來的物資,時有剩余。當(dāng)?shù)厝嗣駨姾范粍?wù)耕耘,從三家尚未分晉之時就已經(jīng)對其慓悍感到憂慮,而到趙武靈王時就更加助長了這種風(fēng)氣,當(dāng)?shù)亓?xí)俗仍帶有趙國的遺風(fēng)。所以楊和平陽兩地的人民經(jīng)營馳逐于其間,能得到他們所想要的東西。溫、軹地區(qū)的人民向西可到上黨地區(qū)經(jīng)商,向北可到趙、中山一帶經(jīng)商。中山地薄人多,在沙丘一帶還有紂王留下的殷人后代,百姓性情急躁,仰仗投機取巧度日謀生。男子們常相聚游戲玩耍,慷慨悲聲歌唱,白天糾合一起殺人搶劫,晚上挖墳盜墓、制作贗品、私鑄錢幣;多有美色男子,去當(dāng)歌舞藝人。女子們常彈奏琴瑟,拖著鞋子,到處游走,向權(quán)貴富豪獻媚討好,有的被納入后宮,遍及諸侯之家。

然邯鄲亦漳、河之間一都會也①。北通燕、涿,南有鄭、衛(wèi)。鄭、衛(wèi)俗與趙相類,然近梁、魯,微重而矜節(jié)②。濮上之邑徙野王③,野王好氣任俠,衛(wèi)之風(fēng)也。

①漳:漳河。河:黃河。都會:都市。微重:稍顯莊重。重:莊重,端重。矜節(jié):顧惜節(jié)操。矜:顧惜、注重。③濮上之邑:指帝丘,戰(zhàn)國時改名濮陽,故云。

然而邯鄲也是漳水、黃河之間的一個都市。北面通燕、涿,南面有鄭、衛(wèi)。鄭、衛(wèi)風(fēng)俗與趙相似,但因地*梁、魯,稍顯莊重而又注重節(jié)操。衛(wèi)君曾從濮上的帝丘遷徙到野王,野王地區(qū)民俗崇尚氣節(jié),扶弱抑強,這是衛(wèi)國的遺風(fēng)。

夫燕亦勃、碣之間一都會也①。南通齊、趙,東北邊胡。上谷至遼東,地踔遠(yuǎn)②,人民希③,數(shù)被寇,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④,有魚鹽棗栗之饒。北鄰烏桓、夫余,東綰穢貉、朝鮮、真番之利⑤。

①勃:渤海。碣:碣石山。②踔遠(yuǎn):遙遠(yuǎn)。踔:超越。③希:少。通“稀”。④雕捍:迅捷,兇猛。捍,通“悍”。少慮:缺乏考慮。即不愛動腦思考問題。⑤綰:系,集結(jié)。

燕國故都薊也是渤海、碣石山之間的一個都市。南面通齊、趙,東北面與胡人交界。從上谷到遼東一帶,地方遙遠(yuǎn),人口稀少,屢次遭侵?jǐn)_,民俗大致與趙、代地區(qū)相似,而百姓迅速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當(dāng)?shù)厥a(chǎn)魚、鹽、棗、栗。北面鄰近烏桓、夫余,東面處于控扼穢貊、朝鮮、真番的有利地位。

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故泰山之陽則魯①,其陰則齊②。

①陽:指泰山的南面。②陰:指泰山的北面。

洛陽東去可到齊、魯經(jīng)商,南去可到梁、楚經(jīng)商。所以泰山南部是魯國故地,北部是齊國故地。

齊帶山海①,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②。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dá),而足智,好議論,地重③,難動搖④,怯于眾斗,勇于持刺⑤,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fēng)也。其中具五民⑥。

①帶山海:被山海環(huán)繞。帶:腰帶。比喻圍繞著。②文彩:彩色絲綢。布帛:麻布和絲織品。布:亦指錢幣。③地重:以地為重,即鄉(xiāng)土觀念重。④難動搖:不易浮動外流。⑤持刺:行刺。指暗中傷人。⑥具:具備,具有。五民:指士、農(nóng)、商、工、賈。

齊地被山海環(huán)抱,方圓千里一片沃土,適宜種植桑麻,人民多有彩色絲稠、布帛和魚鹽。臨淄也是東海與泰山之間的一個都市。當(dāng)?shù)孛袼讖娜輰捄,通情達(dá)理,而又足智多謀,愛發(fā)議論,鄉(xiāng)土觀念很重,不易浮動外流,怯于聚眾斗毆,而敢于暗中傷人,所以常有劫奪別人財物者,這是大國的風(fēng)尚。這里士、農(nóng)、工、商、賈五民俱備。

而鄒、魯濱洙、泗①,猶有周公遺風(fēng)②,俗好儒③,備于禮④,故其民齪齪⑤。頗有桑麻之業(yè),無林澤之饒。地小人眾,儉嗇,畏罪遠(yuǎn)邪。及其衰,好賈趨利,甚于周人⑥。

①濱:臨近,*近。洙:水名。②遺風(fēng):傳留的風(fēng)俗。③儒:儒家學(xué)說,儒術(shù)。④備:完備、齊全,應(yīng)有盡有。⑤齪齪:小心拘謹(jǐn),注意小節(jié)。⑥甚:厲害、嚴(yán)重。周人:指周地之人(洛陽人)。

而鄒、魯兩地濱臨洙水、泗水,還保存著周公傳留的風(fēng)尚,民俗喜好儒術(shù),講究禮儀,所以當(dāng)?shù)匕傩招⌒木兄?jǐn)。頗多經(jīng)營桑麻產(chǎn)業(yè),而沒有山林水澤的資源。土地少,人口多,人們節(jié)劍吝嗇,害怕犯罪,遠(yuǎn)避邪惡。等到衰敗之時,人們愛好經(jīng)商追逐財利,比周地百姓還厲害。

夫自鴻溝以東①,芒、碭以北②,屬巨野③,此梁、宋也。陶、睢陽亦一都會也。昔堯作(游)〔于〕成陽④,舜漁于雷澤⑤,湯止于毫。其俗猶有先王遺風(fēng),重厚多君子,好稼穡,雖無山川之饒,能惡衣食⑥,致其蓄藏⑦。

①鴻溝:古運河名。②芒:指芒山。碭:指碭山。③屬(zhǔ,主):連接。④作:興起。⑤雷澤:古澤名。⑥惡衣食:指不擇衣食。意即省吃儉用。⑦致:達(dá)到,求得。蓄藏:積蓄。

從鴻溝以東,芒山、碭山以北,直到巨野,這是過去梁、宋的地方。陶邑、睢陽也是都會。以前,唐堯興起于成陽,虞舜在雷澤打過魚,商湯曾定都于毫。這里的民俗還存有先王遺風(fēng),寬厚莊重,君子很多, 喜好農(nóng)事,雖然沒有富饒的山河物產(chǎn),人們卻能省吃儉用,以求得財富的積蓄。

 

查看更多史記 商人 列傳 文言文翻譯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