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通過老人、小孩,可以融洽全家。
老人是長者,而中國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傳統(tǒng)。假如老人心悅神怡,全家隨之活躍和愉快。中國人又十分看重傳宗接代,視小孩為家庭的未來,爺輩如此,父輩更甚。況且現(xiàn)代家庭小孩多是“獨苗”,家里人更是哄捧寵愛,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塊,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走老人孩子路線有幾點需要注意:
①多了解和積累老與小的知識。
了解老人小孩,除了感性的調(diào)查、觀察之外,平時也應(yīng)適當(dāng)?shù)刈餍├硇苑e累,如通過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等,積累有關(guān)老年健身知識、消閑知識,小孩游戲知識、智力故事等,以便到時“妙手偶得,借題發(fā)揮”。
②要主動套近乎,拉家常。
談話是交際中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進入一個家庭,見到老人、小孩,要想一見面便產(chǎn)生“一見如故”的融洽氣氛,登門人應(yīng)該主動引出話題打開話匣,而不應(yīng)該等待家庭一方(老人。小孩)搜尋話題勉強問答。因為雙方剛剛接觸的短時間內(nèi),登門人有心理準備更容易找到合適的話題,況且對于老人,你主動開口也表示了尊敬;對于小孩,你主動開口,能表示親近,消除陌生感。
③不可小瞧,謹慎對待。
對老人務(wù)必態(tài)度謙恭、心性美善、行為禮讓。這一方面表現(xiàn)你的虛心、誠實,一方面顯出你對長者的尊重、敬仰。那種三言兩語就夸夸其談,將老人“掛”一邊或踩踐自己腳下的言行是切不可取的,結(jié)果只能遭到老人的冷遇甚至趕攆。小孩天性乖巧,歡樂容易哭鬧也容易,稍有不適就可導(dǎo)致“風(fēng)雨滿樓”。因此,和小孩交往,必須因情困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要用忠誠、童稚去換取歡悅,千萬不能居高臨下、裝腔作勢、虛情假意。
“迂回術(shù)”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便是靈活改變做事的線路。遇到辦事不順之時,動動他孩子的腦筋,打一打老人家的主意,是不可忽視的獲取好感、建立關(guān)系的絕妙辦法。
------------------------------------------
------------------------------------------
——如何化解人際關(guān)系中的尷尬處境
人做事情總是要名正言順,要有個說法給個交代,要找個托辭做個解釋,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著落。有時人們迷戀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盜鈴的程度。
所謂借口,其實是“沒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時便要繃起臉來,一副“理直才氣壯”的樣子,方能得逞。而時機未到便慌慌張張地辯解,只會勾起人們的懷疑和警惕。
1.胡攪蠻纏也得有說法
人類是理性的動物,事無巨細,都要起個名字,有個叫法,給個說法。即使是個無賴之人,也不愿讓人說自己無理取鬧,他們總會有自己的“歪理”;皇帝殺臣下、除異己,也得給文武大臣有個解釋,盡管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舊常生活中,我們總有很多時候為自己找個遁詞。借口隨處都需要,只是編造技術(shù)有好有賴。
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一個印度人因偷竊被當(dāng)場捉到。不料,小偷一點兒也沒有畏縮,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如果我拿了東西又逃走,那才算是偷,但我現(xiàn)在只是拿到東西而已,了不起把東西還給你罷了。”說完就大搖大擺地溜走了。
無獨有偶,有一位朋友初次到印度旅行時,與人發(fā)生了糾紛。他在餐廳進餐時,曾幾次離開座位,有一次他回來時正好看到一名男子從他掛在椅背上的上衣口袋中掏出錢包,想取走里面的錢。我的朋友出言指責(zé)時,那個人居然說是在替他“清掃皮包”,一直到最后都不承認自己偷竊。
看來印度的小偷是找尋借口的高手,在我們看來,這個小偷當(dāng)然應(yīng)該是理屈詞窮,不會想到他還有什么可以詭辯的了。但他卻能理直氣壯,并能說出一定的邏輯,倒確實不簡單。從這里,起碼可以看出對方在險惡環(huán)境下所擁有的鎮(zhèn)定和機智。另外,人一旦承認錯誤,很可能一直翻不了身,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當(dāng)然,這里并不是鼓勵大家采取拒絕承認錯誤的態(tài)度或?qū)W習(xí)顛倒黑白的行為。這里想強調(diào)的是,有些人面對初次見面的人,就以理虧的口吻說話,這種無謂的謙卑,反而會使自己站不住腳,并無益處。
如果不長眼色,不明世事,胡亂找借口,就會惹大麻煩,甚至丟了性命。
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等人肝膽相照,與諸葛亮魚水相得,同曹操比較的確可稱忠厚,但也并非心無芥蒂。當(dāng)年攻取四川時,劉備曾與劉璋在涪縣會見,劉璋部下從事張裕在座。張裕臉上多須,劉備拿他開玩笑:“我從前在老家涿縣,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別多,縣城東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縣令說:‘諸毛怎么都繞涿(借指‘啄”,即嘴)而居呢?”’張;鼐凑f:“從前有人作上黨郡潞縣縣長,遷為涿縣縣令,調(diào)動之際回了一趟家。正好這時有人給他寫信,封面不知道如何題署好,如果題‘潞長’,就漏了‘涿令’,題“涿令’,就漏了‘潞長’,最后只好署“潞涿君’。借“潞”為“露”之諧音,諷刺劉備臉光露嘴無須。
后來張祖歸劉備。他對天文、占卜皆通,曾勸劉備不要取漢中,說取漢中于軍不利。劉備不聽,出兵攻取漢中,證明張裕預(yù)言不準。張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機”,說魏文帝黃初元年劉備將得益州,九年后將失去益州。劉備不忘當(dāng)年受辱,借機要殺張裕。諸葛亮問張裕犯了什么罪,劉備說:“芳蘭當(dāng)門而生,不得不鋤去!彼业倪@個說法,其實并不高明,論借口編造術(shù)實不如張裕,可是劉備是主子,權(quán)力大,最終占了上風(fēng),可見一個人不能持才胡鬧,詭辯成性。借口術(shù)用于作惡,也不能有好下場,比如北約轟炸科索沃,多少人相信是“出師有名”呢!
2.“名”正則“言”順
有一位中學(xué)教師,腦筋很靈光,工作中很講究策略,“找借口”能力令人佩服,把找尋借口用在學(xué)生身上效果奇佳。他的班上有一個姓胡的同學(xué),人很聰明,升初中的考試成績是全班第一名?蓛H過半年,期末考試卻落到班級第26名。這位老師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他退步的原因。后來,他了解到,這孩子有尿床的毛病。被褥尿濕了,家長很惱火,這“丟臉”的事使他自慚形穢。原來是精神上的負擔(dān),影響了學(xué)習(xí)成績。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怎么辦呢?這位老師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
“我思考了兩天,看了一些有關(guān)的書籍,終于在一天放學(xué)后,辦公室人都走光了,我找他談心。扯了一些班里的事以后,我問他:‘聽說你會尿床,是不是?’他一聽,臉噌地一下紅了,頭也掛得低低的。我把他朝身邊拉了拉,握住他的手說:‘其實,尿床沒什么大不了,老師研究過,十幾歲的少年兒童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都尿床,只不過是許多家長不聲張罷了!宦暡豢。我繼續(xù)說:‘老師我也尿過床。’‘真的?’他驚奇地問我!趺床皇牵乙贿B延續(xù)到初中快畢業(yè)。有時一夜尿兩三次,睡夢中,我急死了,到處找?guī),找到一個墻角,拉開褲子就尿,結(jié)果就尿了一床。’‘哎呀,我也是這樣。’他仿佛找到了知音,羞怯之情一掃而光。接著,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扯開了‘尿經(jīng)’,講到好笑的地方,一起放聲大笑。這時,我們已沒師生之別,好像兩個‘尿友’在交流經(jīng)驗。
“后來你是怎么不尿床的?”他突然問我!野,到了十五歲就自然地不尿床了。’我裝著回憶的神情說,‘那時我初中還沒畢業(yè),不知不覺地就好了!种杆阒骸医衲晔龤q,再過兩年,我也會好了?’‘那當(dāng)然!’我肯定地說,‘尿床不是病,到了發(fā)育的年齡,就會自然地好了,你用不著煩惱!(dāng)我們走出辦公室的時候,他精神輕松多了。
“后來,由于家庭、老師的默契配合,那位學(xué)生終于擺脫了困境,學(xué)習(xí)大有長進!
廣告人可以說個個都是找借口的高手,當(dāng)即溶咖啡在美國首度推出時,曾有這樣一段故事。公司方面本來預(yù)測這種咖啡的“簡單”、“方便”會大受主婦朋友的歡迎。沒想到事與愿違,其銷售并無驚人之處。姑且不論味道問題,大概是因為“偷工減料”的印象太強的關(guān)系,因為在美國,到此時為止,咖啡一直都是必須在家里從磨豆子開始做起的飲料。只要注入熱水就能沖出一大杯來,怎么看都似乎太過便宜了。
所以,廠商便從“簡單”、“方便”的正面直接宣傳,改為強調(diào)“可以有效利用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的廣告戰(zhàn)略。所謂“請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在丈夫、孩子的身上!
這種改變形象的作戰(zhàn),去除了身為使用者的主婦們所謂“對省事的東西趨之若鶩”的內(nèi)疚。因為“我使用速成食品,一點也不是為了自己的享樂,而是因為可以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家人身上之故!贝撕,銷售量年年急速上升,自是不在話下。
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說到傳統(tǒng),其背后的意思就是古板。單只強調(diào)即溶咖啡的省事與便利,要完全去除其負面印象可說是相當(dāng)困難的,但是,如果將“偷工”改變一種看法,就成了節(jié)省時間?傊,借口強調(diào)偷工的反面意義,即溶咖啡便緊緊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人都是這樣,做事情講究名正言順,你給他一個名,他是很樂于做些自我欺騙、掩耳盜鈴的事的,尤其是事情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實際上,嗜酒者從不主動要求喝酒,卻以‘只有你一人,我陪你喝”,或者“我奉陪到底”,“舍命陪君子”這類借口未達到心愿,表面上既不積極,也不干脆。
這似乎是中國人特有心理,即做事時總想理由推卸責(zé)任。即使他知道自己的責(zé)任,也會一味推卸。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先替對方準備好借口,對方就不會再推辭。比如,送禮給人時,先要說:“你對我太照顧了,不知如何感激,這是我一點小意思,請您接受!庇捎谟辛私杩冢詫Ψ綔p少了內(nèi)疚意識,定會欣然接受禮物。
3.送禮的六種最佳“理由”